危机的本质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需求的相对不足)。
哪儿有什么“消费过度导致危机”?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消费信贷刺激了虚假繁荣”,结合次贷危机,可认为这种“信用消费”支撑的需求会进一步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等虚拟经济领域,刺激泡沫的生成。(具体机制略)
然而,消费信贷之所以被需要,就是因为“无信用支持的消费能力”已经相对于生产能力表现出不足。是消费相对不足已经出现,才导致“消费信贷”受到追捧,才会形成泡沫。
信用体系不能永远弥合“供求的缺口”,而且,随着信用体系的介入,消费和生产的矛盾被暂时掩盖,保证了资本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得以继续,然而资本积累是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扩张和工人的相对贫困的再生产。这个“缺口”或者“矛盾”会进一步扩大。
因此,在马克思的分析中,信用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会扩大“生产相对过剩”所导致的危机的影响。也就是说“信用”在这里是“危机”的放大器。
对于这次次贷危机,并不能简单套用上面的说法,尤其是分析次贷所带来的影响,因为不仅多了衍生品市场等虚拟经济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以及世界分工结构和经济关联都必须考虑进去。
但是,可以说,源头上仍然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导致的消费不足,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到了不同的外化形式,有不同的影响。
关于经济(金融)危机,确实是重点,请将基本理论吃透,然后再分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