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5-11-23 12:30:05
日新少年 发表于 2015-11-22 23:58
比如呢?
前述主要是指体制层面的东东. 不是如影子银行等会计技术层面的东西. 一两句话说不清.
可以考虑一下常说的"改革红利"这个词. 它可不只是一个修辞法 - 体制方面的改革可能让你的权益项下, 真的冒出一大笔钱,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2:59:00
记得当年常说主流是好的,现在反腐出现的情况让人惊心,希望现在的讨论不要犯当年类似错误,最好全面地将唱衰的论点也罗列出来,综合比较,从正面找有利方面去论证观点很容易,但多侧面的情况更容易直击问题内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3:20:15
深度好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3:28: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4:36:52
一般情况下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占比很大,目前的争议很大一部分也是在这方面。因此,更要考虑流动负债。主帖对此可适当着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4:43:26
jcyang 发表于 2015-11-23 14:36
一般情况下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占比很大,目前的争议很大一部分也是在这方面。因此,更要考虑流动负债。主 ...
在《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中,作为非金融资产的主体部分的房地产,其存量巨大,然而其总体增长速度是慢于金融资产(如通货、存款、国债、股票等)的增长的,显示出我国已经渐渐走出房地产周期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整体经济对于房地产的依赖是处于下降趋势的。另外,房地产的库存产品一项也是不断下降的,显示出房地产产业的去库存过程也在顺利进行。总体而言,前些年房地产过度膨胀对于整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威胁正在逐步下降,经济结构也更加趋于合理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4:46:30
最早马骏他们也做了一个国家资产负债表的  后来好像没有继续做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4:53:27
anyameng 发表于 2015-11-23 14:46
最早马骏他们也做了一个国家资产负债表的  后来好像没有继续做下去
他们做过的,有书在淘宝上卖的。当时社科院做出成功开发布会的时候马俊是到了现场的,就说这个工程浩大,只有社科院这样的班底才能高质量且长久做下去。但是这其实也不是社科院该做的工作,在西方国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制定一般是由各国的国家统计局完成,然而我们国家的统计局缺位,资产负债表这个东西在经济危机后需求又特别迫切,就由社科院来牵头搞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4:59:32
好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5:20:30
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5:47:09
很精彩的分析评论文章,认真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5:53:44
过来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6:30:49
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6:30:58
日新少年 发表于 2015-11-22 21:17
谢谢坛友,也是受你的帖子的启发,正好最近我在做国家资产负债表这个东西,就发帖说一下自己的观点,望多 ...
日新少年版主学术水平高啊,支持一下{:0_25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6:32:22
李攀 发表于 2015-11-22 21:18
李扬表示,国有企业总资产规模略有增加的同时其占比持续下降,反映了民营和非公经济随改革深化强势崛起的事 ...
赞一个!{:0_25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7:20:3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7:21:4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8:53:04
发生债务危机和发生主权性债务危机,还有局部债务危机例如地方ZF债务危机,不是同一个概念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9:00:59
不错,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9:05:57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口径,中国的主权资产净额均为正值,表明中国ZF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负债。因此,在较长的时期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应为小概率事件。任何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都是站不住脚的。”
    感觉有个前提不提出来,结论可能是错的,就如银行的坏帐危机一样,在没有发生 危机之前,资产负债表都是好的,但是一旦发生 危机,就会出现坏帐忽然无增加的情况。不知道楼主有无考虑此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9:09:38
日新少年 发表于 2015-11-23 14:43
在《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中,作为非金融资产的主体部分的房地产,其存量巨大,然而其总体增长速度是 ...
这个论述过于书呆子了。。。。个人感觉,房地产泡沫不可能是这样顺利渡过的。没有危机来消除非均衡的泡沫,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式的房地产引起的次贷危机怎么可能就过去了呢?
   强烈建议,好好想想这个比喻:一个人得重病了,不用吃药不用开刀,就自动好了。。。。是不是太天真了?那么世界上为什么还存在 危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19:11:04
学过会计的人,都 知道次贷危机中所有的银行都是好好的资产负债表,但是资产负债表的表外的风险深藏!!这个也需要关注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20:17:49
mark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20:46:27
这个话题很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21:09:18
个人认为有债务不一定是坏事,借出去的债如果用于生产性投资,产生的GDP增速高于债务增速,就是好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21:11:07
不错,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21:29:48
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21:50:52
记下了,以后慢慢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22:04:51
kh772002 发表于 2015-11-23 19:09
这个论述过于书呆子了。。。。个人感觉,房地产泡沫不可能是这样顺利渡过的。没有危机来消除非均衡的泡沫 ...
你看,你不相信数据,只相信自己的感觉,着我们怎么一起讨论问题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22:09:11
kh772002 发表于 2015-11-23 19:05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口径,中国的主权资产净额均为正值,表明中国ZF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 ...
感觉有个前提不提出来,结论可能是错的,就如银行的坏帐危机一样,在没有发生 危机之前,资产负债表都是好的,但是一旦发生 危机,就会出现坏帐忽然无增加的情况。不知道楼主有无考虑此点?!
………………………………………………………………………………………………………………………………………………
坛友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这个其实涉及的是对资产的“定价问题”。正如,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资产往往水涨船高,而经济形势很差甚至危机的时候,同样的资产也会有贬值的风险。这是一个难点,会计上处理一般还是按历史价格,去除折旧,实际上模拟危机产生时的价格情况很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