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稿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党的领导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共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奉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西方国家,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分歧和偏见,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市场经济的“异端”,突出表现为不断抹黑中国国企。
然而,自由主义者普遍忽略了国家行动主义的作用。事实上,每一个新兴国家崛起时,无不借助于国家的力量来启动增长。即使是被视为自由市场的正统者——英国,也等不及经济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作用下发展起来,创生了大型国营巨头——东印度公司。独立战争后的美国、1870年代的德国、1950年代的日本和韩国,无不是在兴起阶段通过国家行为启动的增长。
经济学家劳埃德·雷诺兹通过对41个当代后发展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考察,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解释性变量是政治组织和ZF的施政能力。”坚持党的领导和ZF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ZF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ZF作用。” 换言之,一个健康持续的经济环境,ZF与市场关系的均衡点很重要。寻找国家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之间的合理边界,成为国企改革的方向。
(作者张广昭,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硕士,现任职于中央机关某单位)http://news.hexun.com/2015-11-24/18075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