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8-12-28 12:49:00

看了很多人的帖子,心里不禁好笑。书读多了有什么用,越读越傻,有些见识还不如农村妇女!茅的观点根本就是谬论,屁股决定脑袋,花人家的钱,替人家说话。

中国这么大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自力更生,这没什么好理论的,要是靠你们这帮书呆子来决策,中国老百姓要倒霉了。难怪老毛看不起知识分子,当年陈独秀这个书生带领共产党,罔顾实际,处处被动,老毛上井冈山打游击,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立马翻天。

打个简单的比喻,农村里有两户人家,每户均有两个子女,按照比较优势论,农村子女的比较优势就是学门手艺,出去打工,出卖劳动力。一户人家正是这样做的,确实也挣了一点钱,盖起了砖瓦房,吃香的喝辣的。另一户人家则省吃俭用,累死累活地供子女读书,希望子女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反而被另一户人家看不起,被别人说傻。要是让我们所谓的“经济学家”做家长,来决策,按照什么“比较优势”、“投入产出比”,当然是让子女出去打工划算啦。但是,就是让农村里没读过书的农村妇女来决策,她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读书!从这点来说,从当前一些经济学家的言论来看,其见识还真不如农村妇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12:52:00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是不是建设用地已经到了奇缺的地方,已经需要去突破18亿亩的红线了,不是的,我们现在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太低了,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所在,而需要加以改进和努力的地方。所以突破不突破不是单纯的是非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我们需要考虑它的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14:06:00
这个观点不对,如果国家不对耕地做底线规定,就会出现村干部、县干部或是很多有钱人到农村买一块农地盖房子、别墅什么的,到时这种情况就会泛滥,好好的农田就会拔起一座座房子、别墅,农田就会被侵占,最终得不到控制而慢慢减少。我不同意茅的观点,毕竟中国现在农业还是生存根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14:34:00
完全同意版主的算法,就是为了保住这样一个数字我们才有必要把官方数字提到18亿.因为中国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执行总是要打一点折扣的,更何况土地这么一大块肥的流油的肥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14:49:00

这个道理很简单,可干嘛总有一些人反反复复的为此抱不平呢,难道你跟他有渊源,能够通过辩解获得好处?!!18楼说的很中肯,大家都听着点。笼统的附和不仅毫无意义,甚至极为愚蠢。在发表言论的同时,先问一下自己,到底对此事懂了多少。再有一句,你爱代表谁的利益说话是你自己的事,别人无权干涉,可有些事是绝不允许妥协的,比如国家安全之类的。某些人发表言论前,最好掂量一下自己几斤几两,免得被人耻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16:13:00

不需要设置任何耕地红线。粮食价格涨到种粮合算时,耕地面积自然会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16:56:00

LZ 好像误解茅老的意思了。

我的理解是无红线论。

孰是孰非,没深入研究,不发言了。

但感觉拿土地和楼市说事有点本末倒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17:02:00
67楼,
以中国的农业生产率
每年至少2万亿的农业补贴应该可以做到这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17:09:00

如果放弃耕地面积底线,恐怕到时候国家就很难控制缺粮的局面。

粮食事关国家安全,在当前国际形势还不明朗的情形下,非洲国家普遍缺粮的情形下,

怎么能够把粮食寄托于国外呢?

社会是复杂的,不能完全用经济的东西去解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8 17:09: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20:37:00

茅先生受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怎么着也应该将他的伟大理论教教美国人。美国人民补贴农民,让一个美国农民一年在家闲着,什么也不干,就拿着比中国90%的人还高的补贴。按照他的伟大理论,由市场解决一切,美国人不是可以省一大笔开支。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茅为什么偏偏打120万平方公里(18亿亩)耕地的主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21:17:00

应该说茅老的观点在理论没有大的错误,不过感觉用错了地方。

应该说用市场配置土地的用途不错。可问题在于我国政府官员对土地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土地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农民对自己耕种的土地没有多少话语权,取消红线,除了能够造成政府官员进一步侵占老百姓的土地,攫取利益,并不能农民带来多大的好处。

除非土地制度有根本的变革,否则在目前情形下,保持一定的红线是必要的。不过可以考虑像建立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一样,建立一个可交易的耕地转建筑用地的许可证市场,这样既可以保持红线,又可以利用市场的功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8 21:18: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21:48:00

       个人认为,不论是18亩还是16亩,还是茅于轼老先生的观点,关键在于谁去种粮食,农民根据比较利益选择了进城务工,留下来的是38、61、99人员,虽然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加强,可是农民的心已经离开了土地,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农民,没有几个再希望自己去种地!

      也许有人会说,那样就可以搞规模化经营了,可是现实是农民并不会把土地出让给别人,在他们不能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时,那一份土地是他们的保障,规模化经营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22:03:00

楼主的观点太好笑了,以为耕地都种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22:04:00

楼主的观点太好笑了,以为耕地都种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23:26:00
http://www.gx.xinhuanet.com/dm/2008-12/27/content_15297445.htm

《财经时报》总编辑邵颖波访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温铁军教授认为,农村问题我们可以参照日韩模式,如果按照日韩模式来重整农村的经济基础,我们有可能使农村相对稳定,国家的发展逐渐向好。

    而所谓日、韩以及中国的台湾模式,本质是高度反哺。“一方面,日韩农民的收入60%以上来源于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第二,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可以以合作社形式进入金融、保险、加工、购销、超市、餐饮、旅游、饭店。日本严禁外部主体进入农业,这样才保护了日本的农业。我们现在鼓励外部有实力的人进入农业,捞一把再走。”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偏保守一派或者理想主义者经常会把政府假想 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他们迷信和崇拜政府的投入,潜意识和逻辑中认为政府是一只源源不断的“下蛋母鸡”,要什么有什么。因此,只要政府担当起责任,比如反 哺、优惠等等,一切就OK,万事无忧。偏激进一派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前者自然倾向于政府权力和税收的扩张,后者更主张小政府大社会,政府的责权利对 等。我更看重个人权利、自由方面的保障,个人的解放带来个人的创造自由与财富增长。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前,中国城镇居民住的都 是今天所谓的“廉租房”,租金低廉,但由于完全排斥了市场要素,住房建设成为国有单位的沉重负担,并导致严重短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城市人均住房仅 3平方米多,上海的一些名作家,也只能把自己的住房称为“斗室”,想要一间书房都是奢望。市场化道路仅仅10年过去,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已将近30平方 米,10年成就超过过去50年!虽然高房价成为众矢之的,但在高房价、舒适宽敞与低房价、极度短缺之间做选择,我想没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市场化之前。

    同样的道理放在中国的第一难题——农业和农民身上,中国农民将要致富(与城市居民收入平起平坐),惟一制度依靠不是政府的经济反哺,而是制度保障的经济自由、产权自由、迁徙和流动自由等。

    不妨算一笔账: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90%来自打工收 入),城市居民则为13786元。如果按照日韩模式,7.26亿农民,人均4140元收入,60%来自政府,政府每年的农业补贴将是1.8万亿元;如果农 民的收入达到城市居民2007年(13786元)的水准,则60%的优惠和补贴(优惠是优惠不出这么多的,只能靠补贴。农业产出人均只有四五百元,怎么可 能“优惠”出几千元。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总额将达到6万亿元!而2007年我国税收总额不过5.1万亿元。不论从财力和体制机制上,都完全没有这个可 能。这一点可以从“新农村建设”上得到佐证,虽然政府要加大农村投入,但至今没有专门、具体的资金和措施安排。(《新京报》12月20日)

    就“三农”说“三农”是没有出路的。诚如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教授所言,解决“ 三农”问题要靠“新城市建设”,要消除歧视,推进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纵观全球,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人口会超过10%。例如我国台湾地 区,目前农村人口已不足6%,韩国也大致如此。这是一个规律,中国大陆也不能例外。如果我们始终要保持7亿农民的话,中国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就是确定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土地归农并不必然导致土地 迅速集中和被变卖,土地交易的前提是地租和地价足够高,在此前提下,主动变卖土地的农民必须在城市先稳住脚跟。否则,如果在城市没有归属感,一亩地只能卖 个两三万元甚至还无人接手,农民哪怕抛荒,也不会主动卖地。现在的情形,恰恰是土地集体所有制使乡村干部可以随便盗卖、贱卖土地,导致出现大量“无地、无 业、无社会保障”的“三无农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8 23:50:00

我国耕地之重要,不能说是多还是少,是应该18亿亩还是16还是17什么的,不能够依靠什么样的计算,“联合国标准”

这些都是不标准的,比如说钱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吧,你的健康很重要了吧,可是你从来不给其设一个标准,因为重要,所以多多益善,所以不容侵犯!

耕地非常重要,特别对于一个占世界20%人口的中国。城市化不能以牺牲耕地作为代价,城市化能解决耕地所能解决的问题吗?广场、高楼、机器、甚至高科技能够创造出粮食吗……

我不想多说,我认为任何维护茅之观点的辩护都是愚昧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9 02:46:00
茅先生的观点有点偏颇!
为啥叫红线呢?那就是底线。也就是咱不能再退了,此次就是斯大林格勒!正如苏联二战一样,就地抵抗,不准撤退!丢了斯大林格勒,二战也许苏联照样能胜,但是当时不坚决抵抗也许苏联就整个崩溃了。红线代表的就是决心!是国家对一个问题的决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体到中国就是国家控制土地使用的决心!
为啥要立这个决心!是因为耕地流失已经接近失控。一是,各地招商引资,大量占用耕地;二是,农村种田收入低,土地撂荒严重,粮食产量呈明显的下降态势;三是,已圈占的耕地,开工率低,大量良田被闲置,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困难,引发了大量群体事件;四是,空心村和空心城比比皆是。中国政府最大的功绩就是养活了十三亿老百姓,让十三亿人吃饱,能够生存,保障人民的生存权,是绝对的成就!这是得到整个世界认可的。中国的人口仍在增加,未来人口数量更多,只有保障了生存权,才可奢谈其它。全球粮食贸易总量有多少,全部被中国买入,又能养活几何啊??看看泰国、越南前段时间限制粮食出口,为什么?自己老百姓都不够吃,能拿来换外汇么??
生存离不开粮食、能源以及各种原材料如矿石等等,中国的能源、矿石等原材料现在基本依赖进口,话语权全在别人手中,已经使国家的战略严重受限于外国。如果连粮食都严重不能自给,那么十三亿中国人如何生存,中国沦为别人经济殖民地还远么???
袁隆平老先生为什么受到国人敬仰,世界的尊重。是因为他的工作解决了万万人的吃饭问题。土地是有限的,而全球人口增长还没到尽头,当人口数量超过粮食产出所能养活的人口的极限时,为了吃碗饭,就要战斗!看看非洲那些皮包骨的人们吧,将希望寄托的那些高贵的西方人身上,靠所谓的粮食救济,无望而凄惨的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