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赵老师您好!
感谢您来论坛给我们后学指点迷津!感谢论坛邀请到您!为我们学子提供了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是世界经济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彬,我想就我正在撰写的毕业论文中关于计量的2个问题向您讨教。
1我打算考察日本引入新制度的绩效问题。您看看我的如下表达有没有问题。欲探求引入新制度与否、引入不同新制度和不同公司内部治理模式的最优化问题,可以通过两独立样本公司绩效差异进行推断和比较。在总体分布(如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已知的情况下,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的参数(方差、均值)检验方法进行推断。在总体分布未知的情况下,根据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推断。本文在无法确定总体分布是已知还是未知的情况下,分别进行了参数和非参数检验。
我想问的是我无法知道我的研究样本总体分布情况,为了进行组间比较就对参数和非参数都做遍检验,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是合适的?
对多样本的比较,我采用了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如果存在显著性,我通过秩的高低对不同组绩效进行排序是否就可以比较出了高低?
2为避免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因多重共线性而导致模型缺乏稳定性,对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统计分析。由表4-16可知,FIR与COR、PSR、TOP1和SIZE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39、-0.50和0.44。为减少回归结果的偏差,在下面的研究中剔除COR、PSR、TOP1和SIZE等4个控制变量.
我想问的问题是我仅仅通过皮尔逊系数大于0.3就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而删除变量的做法是否正确?
非常感谢赵老师百忙中的不吝赐教!衷心祝福您新年里万事如意!
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