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彼德
有时要某项原理的发现者确认他发现的时间是十分困难的。彼德原理
并非突然闯进我脑里,而是观察了人们的不胜任行为多年后,我才渐渐意识
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似乎应该提供读者们该原理的发现过程。
每个狭缝中作梗的凝块
尽管某些人能克尽其责完全发挥功能,但我发现另有某些人已超乎他
们能胜任的阶层而惯于草率行事、带给同事挫败感、并腐化组织的办事效率。
鉴于此我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世上任何工作总有某个地方的某个人无法胜
任,只要有足够时间和升迁机会,那个不能胜任的人终将得到那份工作!
而我所关切的倒不是失察、失言、失足等你、我都会感到困窘的偶然
过失,每个人都会犯错,再能干的人终其一生总有犯错的经验。反过来说,
那些经常性不适任的人,经由散漫的行为,有时也会瞎碰碰对了。因此,我
要探究的是更深层的原理,借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重要的职位被不能胜
任、不能尽到各别职责的人所把持着。
顶峰的朽物(高处不胜寒)
彼德原理首次公开发表于一九六○年九月的一次研习会上(该会由联
邦出资举办)。当时我的听众是一群负责教育研究计划的主管,因为每位与
会人士都已完成圆满的提议书,每个人也都已获得报尝晋升为一项或一项以
上研究计划的主管。这些人当中有些确实具有研究的本领,但是这和他们的
获得主管职位并无关联。其他更多人则不擅于研究计划。他们只是拚命地想
复制一些老掉牙了的统计习题。
当我晓得他们打算花时间和纳税人的钱在无益的老套上时,我决心向
他们引介彼德原理以便说明他们的困境。对我的演说他们的反应是敌意、嘲
笑兼而有之。其中一名年轻的统计员捧腹大笑并真的从椅子上跌下来,之后
他向人吐露说他的强烈反应是被我具冒犯意味的幽默演说所惹起的,而在那
同一时刻,他正好注意到区域研究主管的脸一阵红又一阵紫。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虽然所有案例研究都经过精确编纂,且引用的资料也都符合事实,但
我仍决定以讽刺的独特手法呈现彼德原理。因此,一九六○到一九六四年间
的全部演讲中和随后的文章里,我采用了带有幽默含意的实例,并以虚构的
假名保证当事人兔于受窘。
版权所有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在一次失败演出的戏剧中场休息时段,我向雷蒙·胡
尔解说为什么主角会背对着观众说台词并朝舞台两侧打手势,该名原本称职
的演员已到达他的不胜任阶层,原因是他企图兼任演员、导演和制作人等多
重角色。那段谈话之后,胡尔先生说服我不该只是将彼德原理呈现给少数参
加我演讲的人,他坚称应以书籍形式问世,此外,他又说如不出版取得版权,
也许会有人将我的发用冠上别人的名义。于是我们两人协议合作,而原稿也
于一九六五年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