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9-1-19 01:47: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8 13:0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9-1-17 23:25:00的发言:

 ==============================================================

用数字描述时问题很明显:

一是央行借钱给商行怎么会不要利息?如果是这样,那么央行直接将钱无息地借给一般百姓更好,何必要商行在中间盘剥一次?阁下的数字模型不过是说社会贷款没有利息,从而不存在利息问题。

二是利息得由10000至9500这个差值来确定了,而不是由社会生产来确定。如果这是真,那么当商行想消费更多时,提高利息就行了。

三是商行的消费必须与其预计的利息相等,不多也不能少。看来还得请上帝来给银行当会计,将计划工作做好。

四是如果商行的9500没有全部贷出去怎么办?是不是此时要政府来强制民间借爱国款,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

==============================================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6 22:54:00的发言: 

简单回答如下问题:

1、央行是国家金融管理和服务机构,没有义务承担金融经营风险。商行的利息来自于它自身的向央行(国家)的财产抵押和工作及经营风险的回报。

2、10000与9500是例子,不管什么例子,只要把利息从社会上找出来还给银行就是有效的例子。银行不能单方面确定利息。

3、银行的经常账的收支平衡,就是反映了“消费、利润投资等(开支)与利息(收入)”之间的相等,银行会计每天都在算这个账,用不到上帝。

4、“如果商行的9500没有全部贷出去”,剩余部分就拿回去还给央行,如果都像先生您这样担心,那心脏病人可要都给银行里的人包掉了。

5、不需要100%准确,人的思维是有误差的,人的行为也是有误差的,如果还有几百元钱在社会上没有收回来,不要担心,他们明天就会送回来的,如果真的没有送回来,不是还有法院吗。

原来是央行借钱不用承担风险,所以央行可以随意发钱了。

原来理论上的收支不平衡可以用实际的市场来解释,看来不是你的理论指导实际,而是实际指导你的理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1:47: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09:09:00
曹先生,您在学术上还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关于我的理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0 00:57:00

问题已经提出了,这个在我的无偿发行纸币的相关文章已经提出,我们前面的讨论中也已经提出。主要是:

一、央行的钱应怎样发出才符合“等价交换原则”,这将直接决定央行是倾向于中立还是倾向于乱发钱的问题。我已经论证了只有无偿发行才能保证央行倾向于中立,而你的模型中是商行的风险有央行承担,央行的风险由政府承担。自然政府的风险有老百姓承担,那么所有银行都可以乱搞了,反正承担风险的是借钱的老百姓。

二、究竟是先有货币后有商行,还是先有商行后有货币?这个问题你没有回答。阁下的理论模型是一定是“先有商行后有货币”,这与事实不符。作为理论讨论我可以接受你的这个假设,问题讨论到最后你的理论实际是计划的,不是市场,比如“利息由1000与9500的差值决定”就是计划的,比如“借钱的人们正好卖了与其利息相等的商品给商行”就是计划的。

三、理论一定要自洽,当你理论中的问题要“法院、契约、抵押”来解决时,则说明它不自洽。“法院、契约、抵押”不是理论上的问题,是实行理论时的操作问题,在于保证大家执行你的理论的行为的诚信度,所以它不能变成理论上逻辑环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7:00:00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9-1-20 0:57:00的发言:

问题已经提出了,这个在我的无偿发行纸币的相关文章已经提出,我们前面的讨论中也已经提出。主要是:

一、央行的钱应怎样发出才符合“等价交换原则”,这将直接决定央行是倾向于中立还是倾向于乱发钱的问题。我已经论证了只有无偿发行才能保证央行倾向于中立,而你的模型中是商行的风险有央行承担,央行的风险由政府承担。自然政府的风险有老百姓承担,那么所有银行都可以乱搞了,反正承担风险的是借钱的老百姓。

二、究竟是先有货币后有商行,还是先有商行后有货币?这个问题你没有回答。阁下的理论模型是一定是“先有商行后有货币”,这与事实不符。作为理论讨论我可以接受你的这个假设,问题讨论到最后你的理论实际是计划的,不是市场,比如“利息由1000与9500的差值决定”就是计划的,比如“借钱的人们正好卖了与其利息相等的商品给商行”就是计划的。

三、理论一定要自洽,当你理论中的问题要“法院、契约、抵押”来解决时,则说明它不自洽。“法院、契约、抵押”不是理论上的问题,是实行理论时的操作问题,在于保证大家执行你的理论的行为的诚信度,所以它不能变成理论上逻辑环节。

1、为了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央行就不要发钱,允许家家户户自己印钱,用多少就印多少,这就很公平。或者如果你认为家家户户自己印不方便,那么就统一增加币值单位,1元的明天起,当1亿元使用,这跟央行无偿发钱的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节约纸张。

2、先有货币还是先有商行,你只要搞清纸币是谁印的就知道了。在历史上,贝壳也曾经是货币。

3、交换定律和其他经济规律都是自洽的,但人的思维与行为是有误差的及信息的传递速度大于人的运动(对应)速度,所以人在经济交换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8:35: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21 17:0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9-1-20 0:57:00的发言:

问题已经提出了,这个在我的无偿发行纸币的相关文章已经提出,我们前面的讨论中也已经提出。主要是:

一、央行的钱应怎样发出才符合“等价交换原则”,这将直接决定央行是倾向于中立还是倾向于乱发钱的问题。我已经论证了只有无偿发行才能保证央行倾向于中立,而你的模型中是商行的风险有央行承担,央行的风险由政府承担。自然政府的风险有老百姓承担,那么所有银行都可以乱搞了,反正承担风险的是借钱的老百姓。

二、究竟是先有货币后有商行,还是先有商行后有货币?这个问题你没有回答。阁下的理论模型是一定是“先有商行后有货币”,这与事实不符。作为理论讨论我可以接受你的这个假设,问题讨论到最后你的理论实际是计划的,不是市场,比如“利息由1000与9500的差值决定”就是计划的,比如“借钱的人们正好卖了与其利息相等的商品给商行”就是计划的。

三、理论一定要自洽,当你理论中的问题要“法院、契约、抵押”来解决时,则说明它不自洽。“法院、契约、抵押”不是理论上的问题,是实行理论时的操作问题,在于保证大家执行你的理论的行为的诚信度,所以它不能变成理论上逻辑环节。

1、为了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央行就不要发钱,允许家家户户自己印钱,用多少就印多少,这就很公平。或者如果你认为家家户户自己印不方便,那么就统一增加币值单位,1元的明天起,当1亿元使用,这跟央行无偿发钱的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节约纸张。

2、先有货币还是先有商行,你只要搞清纸币是谁印的就知道了。在历史上,贝壳也曾经是货币。

3、交换定律和其他经济规律都是自洽的,但人的思维与行为是有误差的及信息的传递速度大于人的运动(对应)速度,所以人在经济交换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第十九计前来问候.常到马经来走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9:52:00

“第十九计前来问候.常到马经来走走.”

老兄呀,没有见到你好几个月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22:10: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21 17:0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9-1-20 0:57:00的发言:

问题已经提出了,这个在我的无偿发行纸币的相关文章已经提出,我们前面的讨论中也已经提出。主要是:

一、央行的钱应怎样发出才符合“等价交换原则”,这将直接决定央行是倾向于中立还是倾向于乱发钱的问题。我已经论证了只有无偿发行才能保证央行倾向于中立,而你的模型中是商行的风险有央行承担,央行的风险由政府承担。自然政府的风险有老百姓承担,那么所有银行都可以乱搞了,反正承担风险的是借钱的老百姓。

二、究竟是先有货币后有商行,还是先有商行后有货币?这个问题你没有回答。阁下的理论模型是一定是“先有商行后有货币”,这与事实不符。作为理论讨论我可以接受你的这个假设,问题讨论到最后你的理论实际是计划的,不是市场,比如“利息由1000与9500的差值决定”就是计划的,比如“借钱的人们正好卖了与其利息相等的商品给商行”就是计划的。

三、理论一定要自洽,当你理论中的问题要“法院、契约、抵押”来解决时,则说明它不自洽。“法院、契约、抵押”不是理论上的问题,是实行理论时的操作问题,在于保证大家执行你的理论的行为的诚信度,所以它不能变成理论上逻辑环节。

1、为了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央行就不要发钱,允许家家户户自己印钱,用多少就印多少,这就很公平。或者如果你认为家家户户自己印不方便,那么就统一增加币值单位,1元的明天起,当1亿元使用,这跟央行无偿发钱的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节约纸张。

2、先有货币还是先有商行,你只要搞清纸币是谁印的就知道了。在历史上,贝壳也曾经是货币。

3、交换定律和其他经济规律都是自洽的,但人的思维与行为是有误差的及信息的传递速度大于人的运动(对应)速度,所以人在经济交换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扯横皮不是学术。当国家决定使用纸币时得有个理由,决定谁来印制纸币又是一个理由,纸币面值设置为多大再是一个理由……。

在贝壳时代肯定没有商行。

阁下的交换定律不是这里要讨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