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1-22 15:16:00
以下是引用李俊在2009-1-18 17:33:00的发言:事实上,人口密度低、人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者地区,除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或者地区,而多数都是经济落后的。

不具体指出哪种资源,就谈“人均自然资源”丰富与否,这无非是伪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8:0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1-22 15:1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9-1-22 9:31:00的发言:但是,我想提醒各位,不要动不动就把用“常识”分析问题,当作了“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问题。

引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人愿意把自己的说法冠之以“经济学分析”呢?

也许是大家认为:

1、基于“经济学”的观点比较有说服力?

2、经济学家比较容易做(比之物理化学医学数学..........)?

3、在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之下,人们可以接受物理学中的假设,却不能接受经济学中的假设。

(这样一来,就容易处理反对自己观点的人了,只要说:“我和你的假设不同”就好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 18:10:4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3:58:00

这是超越经济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4:00:00

计划生育政策的确是违反经济学原理的,但是在避孕措施还未普及以及养老制度远未完善之际,如果不实行该政策的话,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建国后中国人口出现的爆炸性增长以及目前印度所面临的人口困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8 10:0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1-22 8:1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邹正敏在2009-1-22 0:16:00的发言:关 于 地 球 的 打 赌

举这个例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一般地说,各种资源常见的关系无非是替代或互补关系。

人类所主要使用的资源的种类也随着时代而变化(换句话说,替代资源也不断出现)。

只盯住几种资源(特别是被替代性也较强的资源,可再生与否与可替代与否并没有特别关系,哪怕是“任意”选取的),做不做预测,又有多大意义呢?

10年、100年、1000年内的结论,必然一致吗?

美国目前的人口是3亿,占全球5%。消耗的能源是全球的20%。如果我们靠减少人口基数而不是技术进步,达到美国那种能源消费水平,我国的人口要减少到2亿。而且要迅速减少。办法就是来一次人为大灭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8 10:52:00
以下是引用邹正敏在2009-1-28 10:02:00的发言:美国目前的人口是3亿,占全球5%。消耗的能源是全球的20%。如果我们靠减少人口基数而不是技术进步,达到美国那种能源消费水平,我国的人口要减少到2亿。而且要迅速减少。办法就是来一次人为大灭绝。

到目前为止,有谁提过“我们达到美国那种能源消费水平”要“靠减少人口基数而不是技术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8 11:20:00

"尽管人口是消费者,但是本身也是生产者,因此减少几亿人的消费,同时也减少几亿人生产财富。虽然人口消费了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多数都是人口本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直接的自然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多数都是人口本身创造出来的"

——人口的创造力与自然资源结合才有消费资源。人口本身能当作消费资源吗?生产不需要原料、能源?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光看人口总量,而不看密度是不行的。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

——沙漠面积也作为计算密度的基数?

“如果说计划生育政策是对的,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政府计划方式决定生产多少双鞋、生产多少双袜子;如果说计划生育政策是对的,那么实施计划经济就更加有效率。”

——能作这样的类推吗?计划有利也有限,看问题要全面。总的看,人类社会的计划成分是越来越多的。计划的限度在于人的认知能力,但不能一味否定计划。理性并非一定自负。不能计划生产袜子,并不能推出不能对人口供过于求有正确的判断。

“因此,如果认为市场能够更好配置资源,那么人口政策就必须取消计划。”

——市场怎么配置人口资源?市场的机制在人口出生观念、家庭模式、孩子的培养目标上怎样起作用?贫穷的非洲、印度为什么人口出生率高?富裕的国家为什么出生率低?市场起了什么作用?最容易学到的经济学就是把市场当作宗教。

“可以观察事实就是,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经济往往比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发达。”

——请再观察,那些发达的地方的资本密度是多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密度又是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8 22:0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1-28 10:5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邹正敏在2009-1-28 10:02:00的发言:美国目前的人口是3亿,占全球5%。消耗的能源是全球的20%。如果我们靠减少人口基数而不是技术进步,达到美国那种能源消费水平,我国的人口要减少到2亿。而且要迅速减少。办法就是来一次人为大灭绝。

到目前为止,有谁提过“我们达到美国那种能源消费水平”要“靠减少人口基数而不是技术进步”?

搞计划生育不就是嫌中国人口这个分母太大了要减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9 00:2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1-22 15:03:00的发言:

不要以为,只要提出“是背后的制度造成的”,就以为找到了治病的良方——事实上,提出这类话的人,往往不肯(甚至从未)拿出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或者说,这些人做的就是在说“你得**病了,该吃治这种**病的药了”——至于这药具体是什么,不知道这些人是不知道还是故意不说。

有些“假大空”的话,同样泛滥于所谓“经济学研究”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9 09:33:00
以下是引用邹正敏在2009-1-28 22:0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1-28 10:5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邹正敏在2009-1-28 10:02:00的发言:美国目前的人口是3亿,占全球5%。消耗的能源是全球的20%。如果我们靠减少人口基数而不是技术进步,达到美国那种能源消费水平,我国的人口要减少到2亿。而且要迅速减少。办法就是来一次人为大灭绝。

到目前为止,有谁提过“我们达到美国那种能源消费水平”要“靠减少人口基数而不是技术进步”?

搞计划生育不就是嫌中国人口这个分母太大了要减小吗?

好像只是要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增长就好了,要减小,还要再等几十年。

顺带一提,您理解的“到达美国能源消费水平”这种目标是从哪儿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9 11:51:00

搞计划生育不就是嫌中国人口这个分母太大了要减小吗?

好像只是要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增长就好了,要减小,还要再等几十年。

顺带一提,您理解的“到达美国能源消费水平”这种目标是从哪儿来的?

逻辑很简单!能源消费水平是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哪怕象日本那样节能的国家,其能源消费水平也比中国高得多。按现有探明能源储量,人口不下降的话,人均能耗上升是吃不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9 13:25:00
计划生育在当前情况下的确是必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9 14:43:00

感觉lz对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断章取义了.

计划生育政策的主体是 少生,优生

如果只把眼球放在“少生”上,而忽视后面的“优生”,那只能算是片面的理解计划生育政策。“少生”的目的是为了“优生”,几百年来,许多人口学家都曾担忧这样一个问题:高素质的,从事智力劳动的精英阶层的生育率远远低于低素质,从事体力劳动的底层,这是否会降低这个国家人口整体的智力和素质?

简单地说,各位是不是有这种经历,周遭未受高等教育的儿时玩伴,是否早早就结婚生子?而大学里,身边那些极其优秀的同学,是不是压根还没有结婚生育的想法,或者结婚,短期内也不打算要小孩?

能不能这样理解,当人口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准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之后,经济会否更加有活力呢?


猫爪  金钱 +20  魅力 +10  说得好咯!欢迎继续在论坛发帖!并祝新春快乐!!^_^ 2009-1-29 18:19:3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 01:08:00

“叶公好龙”与“人口太多”

 

何亚福

 

在春秋时代,楚国有个叫叶子高的人,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叶公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龙罢了。

 

现在有一些人常常说“中国人口太多”,他们主张大量减少中国人口。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小平(网名“半个诗人”)主张把中国人口减少到3亿,以达到他臆想中的“最佳的数量模式”。又如,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说:“丁克家庭对祖国发展有贡献,应该享受高保”。既然李小平和程恩富认为人口少比人口多好,那么,他们应该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去住。然而,李小平居住在北京,程恩富居住在上海。众所周知,上海和北京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所以,李小平和程恩富都属于叶公好龙的人物,口头上说喜欢人口少,但实际上却喜欢住在人口多的大城市。

 

现在有一些外地民工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于是他们就认为:“大城市人口太多了,所以很难找工作。”然而,不知他们想过没有:如果你认为人口多就导致找工作困难,那你为什么不去人口稀少的小城镇找工作呢?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可是很多外省民工都跑到珠三角和长三角找工作,他们为什么不跑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方去找工作呢?

 

不但中国有叶公式的人物,韩国也有叶公式的人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韩国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计划生育,提出了“我们就生一胎吧!”、“两胎也多!”、甚至出现了“即使生一个,三千里(韩国面积简称)也满员!”的鼓励不育的口号,降低生育率的愿望何等强烈!然而,当“真龙”(低生育率)真的到来时,韩国人又害怕起来:人们都不生孩子,将来谁去工作,谁去交税,谁来赡养老人?甚至有人担忧将来参军的男丁不够,是否会发生征集女性从军的事。韩国又是一个强调单一民族血统纯洁性的国家,面对即将出现的劳动力短缺,不可能像欧美那样,靠输入外国移民来解决问题。因此,现在韩国又提出了新的口号来鼓励生育:“爸爸,我一个人很孤单,我要弟弟和妹妹!”、“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好,三个孩子比两个孩子好”、“多个蜡烛的光当然比一根蜡烛更明亮”、“留给子女的最大遗产是兄弟姐妹”。

 

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在抱怨“中国人口太多”,希望中国人口早日进入负增长。然而,当“真龙”(人口负增长)真的到来时,他们又会害怕“真龙”了。只要回顾历史就会看到:虽然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不一定会带来崛起,然而一个国家的崛起必定同时伴随着人口增长。没有一个大国在崛起的同时,人口处于下降之中。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的历史便是明证。现在有很多人喜欢谈论中国的“大国崛起”,然而,再过十多年,中国人口就会进入负增长,那时中国还未发达就已经垂垂老矣。一个进入人口负增长并且陷入极度老龄化的国家,能够实现“大国崛起”吗?

来源:网易博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