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济学家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是由他对经济学的贡献决定的,在问斯拉法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之前,最好先看看他的学说。不过,很抱歉,我对斯拉法了解甚少。一是因为剑桥学派没落得较快,而是斯拉法本人在剑桥学派又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不过,有关斯拉法,以前有个帖子讨论过,我也参与了讨论。
“斯拉法和罗宾逊等人,虽是新古典经济学构建者马歇尔的门生,但是并没有彻底沿着新古典经济学道路走下去,总是表现出古典经济学的情怀.他们的辞世,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经济学从"百家争鸣"走向了"一枝独秀".
应该讲马克思和斯拉法两人的商品流通理论都扎根于魁奈的<经济表>的.魁奈最早讨论了社会总产品在社会三大部门之间的流通,这奠定了古
典经济学把生产看成是一个循环过程的基础,例如斯密的三个阶级三种收入、李嘉图将分配规律做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魁奈所做的只是考察了静态的物质补
偿,马克思先是划分出两大部类,从劳动价值理论出发考察了物质补偿与价值补偿,以及扩大再生产情况,这种思路是古典经济学微宏观相统一的思路。而新古典学
派将供需理论做为经济学的基石。
简要地看一下斯拉法的思路,《用商品生产商品》是重新回到了古典经济学,考察在生产条件不变的状态下社会各部门之间进行生产周而复始的过程。生产循
环观前面已经说过了,特别要提出的是对李嘉图的继续。李嘉图将分配做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分配理论来考察价值理论。斯拉法也是将工资、利润看成是商
品价格的构成,工资、利润的相对变化会对价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做为研究的中心,这是李嘉图的遗风。他认为一种产品是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结果,但是产品
同时又是其它产品的生产资料,即产品是联系不同生产过程的中介。从这个视角出发,生产一种产品所用劳动与生产资料比例的变化,不仅影响这种产品本身的生
产,而且还会对与这种产品相关的其它产品的生产产生影响,经过这种连锁反应,所有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例都发生了变化。这是斯拉法的生产理
论。在价值层面上,工资的变动引起利润率(利益是国民收入扣除工资后的余额,利润率是利润与生产资料价值的比值)的变化,支付的利润额也不相同,因此产品
的价格也受到了影响。
可能是因为很多人对古典经济学的认识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此认为向古典复归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其实古典经济理论是一幅极其丰富多采的画卷,而且深入研究后会发现这些理论仍然具有生命力。”
夏明我不熟悉。不过他既然是刘启运老师的学生,自然是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涉及到经济学史上有关投入掺入的回顾。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体系光看题目就知道和投入产出相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3 2:56:3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