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个读书的经验:毕业多年以后,俺“正规地”买书实在不多了://购书的成本,以及书籍们长期存放的空间和成本并不是首要的顾虑~~//“正规”,是说用3位数以上的人民币以原价购买那种印制精美的正版以外文授权版,//除了货币战争、伟大博弈一类装点书柜充场面的书,呵呵~~/
主要原因是:所谓精美的正版书,其实很像高档瓷器,把玩的感觉很好,风雅,愉悦,甚至很幸福;但往往不能作日常使用,因为太脆弱,损坏了多少会伤心,反而会抵扣个人的喜好;新书亦然~~ 然而,既然读书,如不圈点标注,如不能随手写下所感所得,以及与自身头脑里的“存量”知识相比较的感受,读书就会变得少了很多乐趣;很像长篇累牍地看韩剧了,当时似乎热闹,之后“大多好的想法都忘却了”,等等;//当初看高鸿业老师的人大版西方经济学二册和茅老先生的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即是如此,多年以后翻阅了多次竟然几乎还是全新的,除了少年时代对经济学懵懂的崇拜,当时如何迈入经济学的门槛已然忘却,实在遗憾~~//
于是,现下购买教材用书,一般“只买”D版,或买了正版做收藏,再配套以D版。所以,高老师的西方经济学前后买了3、4套,而老萨的经济学至少有10几套;而且因为入门浅显,文笔又好,历史研究框架精致,故事性强,也买了几本送人;//比如最近对“自己无法感受经济危机”而郁闷的前工厂党组书记、退休的老高中生、我老爸,呵呵~~//
再有,对于好的教材,最喜欢的是人大经济论坛的资料;坛子是个十分神奇的空间;几乎所有听说过的资料,都可以找到;//“只有想不到,只有不知道,没有做不到”,呵呵~~ //而且,现下混迹北京高校,纸质资料的打印价格实在便宜,一般800页左右的书籍设计好以后打印出来20-30元不等,拿在手上也厚重,读起来不用长期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很舒服内心很享受;这竟然使我不太艰难地却很彻底地实现了当年“只做穷书呆”的梦想,吼吼~~//当年在学校里几乎无书可读经常钻北图收费又很贵,555~~//,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