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企业文化
913 3
2015-11-28
        首先,突破美国风投模式,和大多数“舶来品”一样,很多东西在美国很适合,拿到世界其他地方就不那么有效果。事实上,如今美国自己的那种风投模式在本土都不一定适合。赶紧抛弃传统8到10年周期的资本结构吧,去大胆拥抱20年以上的投资结构吧,这才会让你的基业长青。

  有些类型的有限责任投资人(比如养老基金)每八年就要有快速的投资回报,因此他们想要周期在8年之内就能有所回报的投资行为,那么这类风投并不适合选择一些处于创业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如果他们想要更加高额的回报,那么必须要再多一些耐心。

  还有一些其他投资人,比如家族理财基金,捐赠基金,基金会,等等,他们应该更加倾向于投资处于创业初期的初创公司,但是这种投资行为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可能规模有些大。比如他们通常会有数十亿美元用来投资,基本上被物色上的每家初创公司都能获得1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资金,然而对于处于创业初级阶段的初创公司而言,这种规模的资金量是非常大的。

  这种方式很不实用,是的,因为他们有更多用于配置的资金,金额数量要比那些专注于投资创业初级阶段的风投大得多。然而对于初创公司而言,那些长期专注于初期投资的风投公司才是最适合他们的。虽然提供的资金不是很多,但是这种类型的风投公司可以融入到初创公司之中,和他们共同成长,

  其次,风投公司应该关注那些真正有长期发展前途的创业公司,而这,其实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投资理念。此外,为什么风投公司总想着“退出”呢?实际上,如果创业公司能够站稳脚跟,他们的价值要比IPO上市搞得多---所以,为什么不耐心一些, 多花上几年时间先为投资人创造价值,然后再选择上市?但是,你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做到这点。

  第三, 风投公司的确有责任帮助初创公司快速发展,而且需要帮助他们获得优秀的人才,组建出色的团队,而不是给他们设置一些无法实现的里程碑,或是直接甩给他们一笔资金,却不告诉他们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

  如果一家初创公司挣扎了三年,或是三年之后还没有募集到第二轮融资,那么他们就无法招募到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绝大多数初创公司都会有几年的“低谷时光”,通常会在创业第三年的时候,开始快速发展。那么,为什么一开始不招募一群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直接给投资人“打工”?或是干脆,为什么投资人不从第一天起就直接给初创公司找一些高级人才呢?难道这不会帮助初创公司成功吗?

  笔者在创业投资融资领域有15年的经验了,现在真的需要反思风投的投资方式,因为目前的方法并不奏效。上面我提及了三点,或许身为读者的你也会有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进行补充。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今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时代了,有几家被巨头家族控制的风投企业,他们会统治市场长达几十年。如今这个时代,会出现很多第一代“迷你风投巨头”,他们的规模不会太大,但是却能够更快地应变市场,而且不会把眼光局限在5到8年的投资周期里面。

  但是,风投所需要做的,不是在短短的5到6年时间里就把初创公司折磨的遍体鳞伤,一个长期的投资规划,可以帮助初创公司有效应对当前起伏不定的市场,也会让初创公司有能力多募集到几轮投资,继而摆脱所谓“对市场来说早了点儿”这样的问题。长期投资,也可以为投资人带来更高的回报。

来源:创业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28 15:39:45
当然,不少创业公司本身也有问题,甚至有一些创业公司就该早点儿退出市场,否则本身也是在浪费投资人的资金。但是不管怎样,如今的风投圈的确需要更加耐心,记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10-10 20:46:2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10-10 20:46:39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