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07 0
2015-12-02

最大的泡沫在实体经济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如何看待,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衰退的原因是过去透支了今天的经济景气。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中国的经济有个断崖式的下跌,虽然是外部冲击引起的,但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如果我们能利用2008年那个时机,在经济下跌的过程中,忍受痛苦,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就不会有今天的困境。但是我们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于是浪费了一次衰退,浪费了一次极好的调整机会。现在我们看到,今天调整的困难比2008年还要大。2009年“4万亿”执行的结果,使本来已严重的结构失衡更加的恶化,这表现在很多的传统制造业部门那时产能已经过剩,产品技术落后,在市场上找不到销路,急需更新换代。原来经济中的内在的增长动力减弱了,这个时候需要增强它的体质,我们非但没有消除导致虚弱的内部结构性弊病,反而是给它注射“强心针”,让落后产能继续膨胀。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驱动,当出现过剩产能的时候,企业不敢投资了,依赖投资的增长就掉下来了,这是结构性扭曲持续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出路在哪里?去产能化。如果不把过剩的产能消除掉,价格起不来,企业经营会很困难,经济就会长期的在低位运行。所以去产能化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这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经济的去杠杆化所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宏观形势严峻,是不是我们就不干了呢?当然不是。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价值才能显现。我喜欢熊市,不喜欢牛市,为什么?因为在牛市中,资产的价格都被高估,只有在熊市中,资产的公允价值才能够在市场上出现,就像巴菲特喜欢熊市一样。所以不要害怕熊市,不要害怕经济的下行和经济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商业机会。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谈创新,谈创业,谈互联网?原因就在这里。

三大机会:重组、升级、创业

最近我除了上课以外,就在各地看企业。为什么现在企业看得比较多?因为宏观经济没得看了。而且我研究宏观经济,人家也不喜欢听。我去看基层,发现机会起码有这几个方面:

一个是行业重组,行业重组的机会非常之多。我刚才说的钢铁行业,很多中小型的钢铁公司都要倒掉,这个时候是购并的好机会。但是现在购并的障碍在于地方政府的干预,所以我和政府说不要阻碍市场上的购并。企业不行了,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是税收和就业,他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挽救濒临死亡的企业。我对他们说,经济就像自然界,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死的时候你要让它死,它不死,那些活着的也活不好。

这些市场份额比较集中的企业下一个要做的就是研发,推动升级换代。在行业分散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没有做研发的力量。中国各行各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太分散了,分散到了没有几家领军的企业能够做创新式的研发,所以市场集中度一定要提高,世界各国全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在上一世纪,汽车工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美国有200多家汽车公司,中国现在有1000多家,太分散了,分散到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分散到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几十年间美国的200多家汽车公司最后变成了3家。中国工业的发展,也会走同样的道路,不断地集中,只有集中才有规模效益,只有集中才能有足够的资源进行研究与开发。

国有零售商1000多亿,但是不赚钱,赚钱的是民营的,最大的也不过500亿。而沃尔玛的年销售额是4800亿美元,和中国的500亿人民币怎么比啊?我们的传统行业过于分散,效率太低。这些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无法解决,为什么?因为在高增长时谁都赚钱,中型的,小型的企业也赚钱,经济一慢下来,问题就暴露了。

过去几十年中,各位也许都很成功,但并不一定优秀,各位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谁是真正的优秀企业家,在今后两三年才能表现出来。哪些是好企业,哪些是平庸的企业,哪些是低效的企业,要在下行中才能看出来。以零售业为例,为什么京东这样的电商在几年的时间里就成长为中国的第一大零售商?亚马逊干了这么多年,干不过沃尔玛,只是沃尔玛的五分之一,而京东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超越了所有的零售商成为中国第一,因为传统零售商的效率太低。京东这个全国第一也不过12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和中国20万亿的零售额相比,微不足道。

第二个机会是传统企业的更新换代。我们一个校友是做缝纫机的,缝纫机整个行业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大概跌了20%,利润整个行业跌了60%,而他的企业销售额和去年基本持平,利润跌了大概不到10%。我问他为什么可以取得高于行业平均的成绩?产品的升级,他早就开始做了,他说不做不行了,因为传统的缝纫工越来越难招。设想手工操作的缝纫机,手里捏着布,眼睛盯着针,一天紧紧张张8小时,现在谁愿意干这样的活儿?劳动力市场的形势迫使他提高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你稍稍提升一点,就可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不需要追求那些高大上的东西,一点一点的改进产品,一点一点的改进技术,这方面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所以经济下行并不可怕,倒逼企业研发,改进产品和技术,提高传统行业的效率。

第三个机会就是创业。创业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不是大众之事,而是小众之事。互联网在中国之所以轰轰烈烈,以至于大市值互联网公司有一半在中国,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的传统行业效率低,给互联网公司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我不否认互联网是一个很有效的工具,但是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互联网的应用因此主要是在交易环节而不是在生产环节。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用的最多的就是营销,减少交易中介,缩短交易链条,降低交易成本。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还得走传统的老路子。有人说,现在有大数据了,可以改变生产,可以改变研发。我看到的大数据,离真正能够产生效益的还远着呢!对于现在很流行网上金融,也不要寄予过高希望。

我认为传统金融+互联网更有优势,这是由金融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当然,互联网公司可能也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说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大数据。我不否认,你可以在大数据中发掘、分析,为你的客户做信用评级。但是从这些大数据到准确的信用评级,道路还非常漫长。以阿里在淘宝、天猫积累的交易数据,能做多少贷款?对传统金融业来说,是个很小的数目,和全国贷款余额七、八十万亿根本就没法比。

所以对互联网,既不要排斥、轻视它,也不要产生恐慌情绪,而是要冷静地沉下心来分析自己行业的业务特征,我自己的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经济形势不好,倒逼改革,最近政府出台的政策有些我觉得还不错。那种大而化之的战略,你不必去关注,我说那是国家的战略,和你有什么关系?你应该关心的是新三板,取消审批制之后我可以做什么。你可以帮助中小公司提高它的技术水平,扩大市场份额,然后拿到新三板去上市,这是很好的投资。希望大家更多关注微观层面上政策的变化,监管的变化,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市场机会。【正略咨询:zlzxwx】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