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得不算好,21213,但是作为一个非金融专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几个月时间(7月到11月),又没上任何辅导班,能够顺利通过,其实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同时也有一定经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特别是和我一样背景的人有帮助。我本人理科背景,之前学数学的,所以概率统计板块没有任何问题,没有花什么时间,可惜那部分内容只有10%的分数比重。。。
1 复习资料。handbook+notes+真题。我觉得这三样东西就足够了,其他的模拟题啊什么的,完全可以忽略。这三样东西的阅读顺序是handbook+notes+真题。为什么要把handbook放在notes前面呢?因为虽然notes很重要,也更详细,但是缺乏系统性,一个一个topic,有时候突然会没头没脑冒出个词来你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如果你缺乏足够金融背景的话,一开始就去看notes,我敢打赌,你很多看不懂。而handbook,相对简单点,但是很系统,一章一章,娓娓道来,而且语言上也更有趣味性。所以我个人建议,把handbook作为突破口,先把handbook看两遍,再去看notes,最后当然是真题咯。只要这三样能应用好,我觉得pass问题不是太大。关于notes,再补充一点,notes说实话很详细,但是我感觉没太编好,前面的market risk还好,但是到了后面的credit risk,尤其是op risk时,语言烦琐得一腿,废话连篇。所以当时我看到后面的op risk时,郁闷得一腿。这里我有个建议,如果觉得notes实在很难看时,不妨去看topic后的summary,通过summary,大概地了解在讲什么。然后去做题,通过做题再去正文找相关内容阅读,可能速度更快一点。当然,我不是说notes不要一句一句读,我之前说的方法仅用于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如果你时间充裕,notes读详细点,好处确实有的。。。我现在考过了,还想年后找个时间,把notes更加详细地研究一下
2 几大块内容分配。三大风险,market,credit,op,我个人认为market最重要,是基础!甚至后面的credit,op,很多内容都是建立在market之上的,如果你market基础不牢靠的话,可能后面也会比较郁闷。我个人在market上花的时间最多,可能有将近二分之一了,最后market内容也得了一个1st,而这部分分数也是比例最大的,var考了很多很多,所以即使我其他部分考得不太好,最后也是顺利通过。不过话这么说,我觉得其他内容也不能忽视,尤其是credit,当时其实也考了蛮多的,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而且,credit也是相对简单的内容,无非就是几个credit derivative加几个模型,不用花太多时间就可以取得分数。而op,则是比较郁闷的内容,感觉没什么好看的,概念居多,分数比重也不是太大。个人认为,三大内容分配顺序应该是market,credit,op。至于后面的invest management,内容比较少,我觉得考前花个四五天突击下就差不多了。。。
3 其他事项。(1)实战中时间分配上这个大家都说了很多了,我也不多说了,反正平均一道题两分钟,超过了三分钟的还没做出来的题就必须要丢了。反正我在考试中,长度超过了半页的题我基本上都是先放那,等其他做完了再去重新做,而且大概有五六道题到考试结束都没有时间做。(2)住宿方面。因为我在香港考的,所以住的地方比较贵,我推荐一个酒店,在青衣,叫“华逸酒店”,比较便宜,一个双人间才550港元,而且离考试地点还比较近,那天我算了下时间,40分钟就可以达到。(3)我的进度时间表:7月-8月把handbook及各章节习题粗粗看了两遍。9月-10月开始看notes及习题,看到10月中差不多了。然后从10月中开始狂做真题到考试,大概一个月。其中做题的过程也是个反复回头看handbook和notes的过程。(4)早做准备。在你正式看handbook或notes之前,最好找一本有关derivative的中文书随便看看,像休闲阅读一样,不要太紧张。我就是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把hull的“圣经”随便过了一遍(只是翻着看,挑着看,看得很粗,像看小说一样),虽然很多概念都不怎么熟悉,只是了解一下。但是在handbook和notes时,看到这些以前看过的概念,突然就像看到了老熟人一样,感觉很亲切,心里陡然就踏实了很多。
呵呵,就说这么多吧。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发信问我。。。。我总体上花的时间就是五个月不到的时间,每天平均三个小时吧,哪怕有什么事情也基本上没有长时间间断过。这种考试可以说很难,因为内容还是比较多,很杂,但是又很简单,因为你该看的都看了的话,再训练一下作题,基本上想不过都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7 13:56:4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