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弟子为人处世总是不拘小节,认为小节无关紧要。一日,师父问弟子:“下大雨和下毛毛雨,哪种天气容易打湿人们的衣服?”“当然是下大雨。”弟子回答说。“但生活中,最容易打湿人们衣服的,往往是毛毛雨,而不是大雨。”师父说。
“大雨雨量大,毛毛雨雨量小,容易打湿衣服的怎么会是毛毛雨呢?”弟子感到不解。
“因为天一下大雨,人们很快就会警觉,带了伞的便会撑开伞来挡雨,没带伞的便会跑到房檐下避雨。但如果下毛毛雨,人们难以感觉,或是感觉到了,也无所谓,认为这点小雨不足以打湿衣服,于是仍我行我素地在雨中行走,不知不觉间,便淋湿了整个衣服。”师父说,“为人处世,我们的言谈举止,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语,这些都像毛毛细雨,看上去很小,但如果不引起注意,不引起警觉,就会在有意无意间打湿别人的‘衣服’,伤害到别人,同时也会因此打湿自己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蒙受灾难和损失。”
弟子终于明白了,毛毛雨之所以容易打湿人们的衣服,是因为人们放松了对毛毛雨的警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寓意:
想起一首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关注异常,但是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审慎决议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存在的隐患,识别改进契机并提前整改。尤其是在体系流程、系统化建设、制度建设方面更应思虑深远,考虑到方方面面,避免缺失,力争在流程、制度上能有效避免错误或失误的发生,这样才能防微杜渐。
个人私下认为管理者的最高境界为无事可做,也就是无异常、突变事故发生,这样的管理为管理的上乘境界。如果管理者忙于救火,处理异常,或者陷于处理日常事务,那么肯定在流程、制度或管理策略方面存在缺失,需要管理者反省自我,针对性的实施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