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企业文化
1068 5
2015-12-04

     李嘉诚为什么频频卖掉内地物业?是否真的看空内地楼市?其实,李嘉诚代表了一批港资房地产商,过去20多年,他们在内地楼市的命运与际遇,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港资房企项目被中资房企并购,背后和房地产行业盈利机制、商业消费模式转变有关系。过去一些城市在土地出让方面优先考虑港资企业。现在随着消费模式转变,对于市区商业地块的依赖程度减少,过去一味囤地慢节奏开发的项目反而被冷落。

业内分析认为,李嘉诚在内地的变相囤地式的“慢开发”模式已经不再受用了。长和系拿到一个项目,一般五六年后能真正进入开发阶段就是快的,多数项目一直处于设计阶段。通过时间换空间,往往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这样的做法在过去行得通,但在当下的环境下却很难行得通。

具体而言,李嘉诚撤资背后有三大原因。

其一,地价太高。近几年,李嘉诚基本上没在内地拿地。重要原因之一,地价太高。大型港资房企,过去多年一直布局一线城市和少数核心二线城市。但近几年这几个城市的房价与地价持续快速上涨,而且地价涨幅高于房价。尤其是2011年之后,三四线城市持续低迷,大开发商被迫调整布局战略,重归一线城市,宅地竟争异常激烈,“面粉贵过面包”成为常态。风险防控意识强的港资房企,根本没办法在公开市场上获得地块。

其二,囤地不易。大家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大型港资开发商在内地的很多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常常需要开发很多年,其开发周期远长于行业平均水平。就拿世纪汇说事,2004年以1.2万元楼面价获得,10年过去了,仍未竣工,一个商场和两幢办公楼,项目规模并不算特别大。如此优质地段,如今地价都超5万元了。过去多年,李嘉诚们的部分项目,常被媒体质疑囤地。但是,近几年大陆的土地调控与管理趋严,项目久拖不建,或建而不成,政府越来越难以忍受了。

其三,优势不再。上世纪90年代,内地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缺资金、缺经验、缺技术,当时港资开发商都是市长书记们的座上宾,招商引资的重点客户。因此,港企常常能以非常优惠的地价与其他条件,获得优质项目。而1998年房改之后,内地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培育和催生了一批内地大型房企,尤其近三五年,万科、绿地、恒大、中海、保利等迅猛发展,如今地产巨头俱乐部中,已基本见不到传统港商的身影。除了在商办类持有物业方面仍有少许优势外,传统港企原来拥有的比较优势已经消失。

来源:腾讯财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4 21:04:54
很明显,是他非常灵敏的嗅觉闻到了什么不好的味道。我不赞成很多人对李嘉诚的口诛笔伐,商人追求利益是天经地义,就像水会往高处走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4 21:35:00
karst 发表于 2015-12-4 21:04
很明显,是他非常灵敏的嗅觉闻到了什么不好的味道。我不赞成很多人对李嘉诚的口诛笔伐,商人追求利益是天经 ...
国内媒体前个阶段对李的笔伐有些上纲上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10-10 18:52:2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10-10 19:51:36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10-10 19:51:54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