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998 1
2015-12-05

3598.核外电子共轭与正负电荷的星际平衡

2015.12.5

我是在分析原子结构时发现核外电子与核内质子的内在联系,进而发现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

离子现象可能产生偏电荷现象,正物质偏向正电荷,反物质偏向负电荷,形成规模之后就会产生相反电荷的对偶聚集,星系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原来关注星球内部的热核聚变区域,以为偏电荷现象集中于此,可高温无磁,大量正负电荷的汇聚和偏电荷光子的汇聚可能淹没一切偏电荷现象,我开始把目光转向星球内部的相对固态区域,或冷核聚变区域。星球内部冷热核聚变区域的对偶存在是如何形成的,我还不是十分清楚,核聚变是大量光子转化为化学元素的过程,必定是吸热反应,热核聚变转化为冷核聚变,或原子分解重组转化为再次凝固,形成相对稳定的物质形态,应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冷却过程中必定产生核外电子共轭,没有核外电子共轭化学元素就是一盘散沙。任何超出原子级别的固态物质都存在核外电子共轭,核外电子共轭可能带来物质的偏电荷现象。

星球的初始层次是对偶主星的某一对偶层次形成的,关系一旦确定就不会改变,伴随主星的对偶层次一起成长。伴随星球内部新对偶层次出现的是新的相反电荷、相反偏电荷物质的对偶聚集,达到一定程度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卫星。所以,星系是正反物质星球对偶形成的。正物质星球聚集正电荷,反物质星球聚集负电荷,通过交流正负电荷实现共同成长。

传统物理学认为磁场交流光子,光子传递吸引力和电磁作用力,可星球的两极是星球相对寒冷的地方,而光子聚集产生高温,光子运动是很容易发现的,形成磁场的物质很可能是单电荷,单电荷的相对聚集、对偶循环和交流形成星际磁场和其他磁场。

磁场还有聚集相同电荷的作用,电流不会凭空产生。

单个原子的正负电荷平衡通过核外电子实现,庞大星球某个层次的正负电荷平衡只能通过相反电荷、相反物质的对偶聚集平衡,这是星系形成的物理原因。对比宇宙形成无中生有的爆炸说,您倾向哪一种认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5 12:09:02
支持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