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藏经阁
2015-12-12 20:52:13
xddlove版主认真阅读了本书,并且作了很多书批,有幸听到他就本书进行了一轮交流。他说这本书对于学术研究有很大的裨益,他还希望按照这本书的方法和思考来重新整理自己的学术投稿之路,并且希望将来有机会,在进行这个尝试之后,再重新梳理对这本书的感受!
卡米家的好书屋----让阅读更有力量,让分享传递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3 09:36:02
写论文的最大感受有以下两点:一是问题导向,应确实对该选题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为写论文或评职称而写;二是,最好速战速决,集中精力攻破,否则搁置一段时间就没有当时的写作激情还得重复之前的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3 11:35:24
论文写作遇到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3 12:07:48
《管理学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确实不错,不知这本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3 14:58:51
好书,要买一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3 15:22:21
对于经济学来讲,文献浩如烟海。关键是选择好的文献,进行精读!另外在研究的规范上,有字的期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3 17:44:54
好书,哈哈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3 23:10:29
作为一名研究生,目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积累,深厚的理论基础决定以后学术成长的道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积累方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阅读前人的精华研究,这本书是一把钥匙,很实用,受益匪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4 09:13:28
《万卷方法》系列图书是老师推荐给我的,那之后我会定期关注这个系列的图书,很好。。讲一些实用的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浅出,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4 11:22:06
以前在这个论坛获赠过一本书,心存感激。看到赠书活动,而且又正是我科研中的困惑
。感觉现在的很多研究,基本属于师徒制,只有通过手把手的导师教才能领会。这样会是的很多人面临研究的苦恼。和作者感同身受。只是作者 已经是过来人了。
其实心中还是有疑问的:这本书适合经管的研究吗?先学习很多方法论,或者做中学,直接做效果会更好么?
anyway,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希望以后能出更多,把师徒制扩大,使得研究更容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4 14:13:09
《管理学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我参与论坛赠书活动获得的赠品,当我阅读完这本书后发现是一本目前国内介绍管理学研究方法不可多得的精品,然后向我的老师、同学和学生介绍这本书,大家阅读完对这本书的评价都非常高。也正是从这里我接触到了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万卷方法”系列,然后就向学校图书馆推荐了这套丛书,学校图书馆也非常给力,对我们的荐购落实的很快,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都从这本书中收获很多,系统的学习了管理研究现在最常用的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管理学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是一本以中文写就的,写给有志做好管理研究的中国学者的书。书中假设读者没有太多的统计学或者是研究的基本知识。书中由浅入深。从什么是研究开始,一步步地带出管理研究的基础知识。从如何开始做研究,到什么是研究的理论,怎样读文献,然后到做基本研究的必要统计知识。从最简单的相关分析,到中介和调节作用,然后是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的层阶问题、多层阶的线性模型,到最近比较流行的中介调节和调节中介作用。作者希望通过这样方式的介绍,让读者对如何做管理研究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全书的结构如下,大家可以通过对书籍的体系结构了解到这本书是多么的实用和多么的系统:
第一部分管理研究的理论部分
  第1章管理学研究背后的哲学
  1.1管理学研究背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1影响科学研究发展的几个主要的哲学流派
  1.1.2判断科学的标准——可证伪性
  1.1.3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模式变化——理论范式的转移
  1.2科学研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第2章什么是理论——实例解析
  2.1第1个例子:相对论(自然科学的例子)
  2.2第2个例子:手术时的感染(自然科学)
  2.3第3个例子:颅相学(自然科学)
  2.4第4个例子:光电效应(自然科学)
  2.5第5个例子:吸毒理论(社会科学)
  2.6第6个例子:双因子理论(社会科学)
  2.7第7个例子:社会直觉论(社会科学)
  2.8第8个例子:社会认同理论(社会科学)
  2.9第9个例子:主管下属交换(管理学)
  2.10第10个例子:资源基础理论(管理学)
  2.11第11个例子:代理理论(管理学)
  2.12第12个例子:自愿离职的呈现模型
  拳孝文献
  第3章如何做文献综述
  3.1文献综述在研究中的作用
  3.2如何“搜集”和“阅读”文献
  3.2.1如何阅读文献?
  3.2.2主动阅读
  3.2.3一个例子
  3.2.4从文章到文章——整体的概念
  3.2.5抄袭
  3.3如何写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基本的统计概念
  第4章均值、方差、协方差及相关系数
  4.1平均值
  4.2方差
  4.3标准化
  4.4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4.5偏相关和半偏相关
  第5章概率分布
  5.1频率分布
  5.2正态分布
  5.3卡方分布
  5.4 t分布
  5.5 F分布
  第6章统计假设的检验
  6.1样本与总体
  6.2统计上的假设
  6.3抽样分布
  6.4假设检验
  6.5统计检验的意义
  6.6未知抽样分布的假设检验方法与工具
  6.7研究例子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研究中的统计分析
  第7章回归分析
  7.1简单回归分析
  7.1.1 一个例子
  7.1.2最小平方法
  7.1.3分解平方和
  7.2多元回归分析
  7.2.1 多元回归与一元回归对比
  7.2.2多元回归系数的估计
  7.2.3偏相关与半偏相关系数
  7.2.4回归分析的假设
  7.2.5回归分析的统计验证
  7.2.6一个演算的例子
  7.3多层回归分析
  7.3.1问题的发生
  7.3.2多层回归的概念
  7.3.3多层回归分析的SPSS演示
  7.3.4多层回归在文献中的表示方法
  7.4虚拟变量在回归分析中的应用
  7.5 回归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附录l一元回归的最小平方法估计推导
  附录2二元回归的最小平方法估计推导
  附录3 Js.s。。的推导
  附录4多元回归的模型R平方的推导
  参考文献
  第8章测量
  8.1测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8.1.1什么是构念?
  8.1.2构念的测量
  8.1.3效果指标与构成指标
  8.1.4用构成指标和效果指标估计构念
  8.1.5构成指标和效果指标的使用
  8.2多维构念的测量
  8.2.1潜因子模型
  8.2.2合并模型
  8.2.3组合模型
  8.3测量的效度与信度
  8.3.1效度
  8.3.2信度
  8.4量表编制与开发
  附录l信度可以表现成一个相关系数
  附录2信度可以表现成两个平行复本的相关系数
  附录3信度与测量工具的长短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9章使用基本的模型来检验理论
  9.1因果关系
  9.1.1有关因果关系的不同观点
  9.1.2简单因果模型的检验
  9.2调节效应
  9.2.1验证调节作用
  9.2.2调节作用与交互作用
  9.2.3高阶交互作用或调节作用
  9.2.4中介变量
  9.2.5无有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9.2.6验证中介变量
  参考文献
  第10章因子分析
  10.1问题的出现
  10.2因子、因子权数、因子数
  10.3因子的数目
  10.4因子旋转
  附录因子权数的估计方法
  第11章结构方程建模
  11.1问题的出现
  11.2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11.3测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与结构模型(Structural Model)
  11.4结构方程建模的基本知识
  11.4.1一些“结构方程建模”的词汇
  11.4.2“结构方程建模”的估计方法
  11.5关于“结构方程建模”使用上的一些问题
  11.5.1“自由度”和“识别”的问题
  11.5.2阶层模式、嵌套模型
  11.5.3多样本比较和因素恒等性
  11.5.4不完整数据(缺失数据)
  11.5.5项目组合
  11.5.6单一指标
  11.5.7在“结构方程建模”里测量“调节变量”
  附录1 一个流行软件LISREL中“结构方程建模”的程序和分析结果
  附录2 Ping(1995)的推导
  ……
  第12章研究中的层面问题
  第13章多层线性模型
  第14章复杂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第15章元分析
  跋:理论与方法之思考
知名管理学研究学者徐淑英曾经专门为这本书写过推荐,她写到:《管理学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是《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陈晓萍,樊景立,徐淑英主编)的很好的补充。《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讨论了管理研究的多种方法(如,实验、调研、案例研究、定性研究和二手数据等),但是着重强调研究设计为主而数据分析为次。而本书则非常全面地讨论了问卷调查研究所需要的几乎所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献回顾、理论发展、假设检验,以及目前被最广泛运用的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等。学生跟随本书便可以对问卷调研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罗胜强教授是一位为中国的管理学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世界知名管理学者。这本新书是他和姜嬿给中国管理学界的一份美好的礼物。能够向中国管理学界的学生和学者,包括研究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产业与组织心理学,以及其他领域对问卷调研方法感兴趣的研究者推荐这本书,我感到万分荣幸。
      这本书是否有不足呢?在我的学习中我发现还是有的,如果对于初学者可能一些介绍还不够细,如软件的操作方面,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够细了,因为之前有过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怎么办呢?通过我的个人经验,我发现如果能够结合“万卷方法”系列中的《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吴明隆)和《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吴明隆)可能更好的辅助你学习管理学研究方法,当然,如果你非常幸运,在北京或者上海求学,那么人大经济论坛的结构方程亚洲一哥张伟豪的课不能错过,如果你把这些内容都学习过,相信你的管理学实证研究对你而言一定都是a piece of cake.
      非常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用心的付出,你们的万卷方法系列对我国管理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非常感谢人大经济论坛给大家提供了这么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希望能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国管理学研究的进步,缩小和国际上的差距,大家一起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4 14:19:36
好书,一定要下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4 14:20:07
感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4 22:09:21
我们这几天正在给本科毕业班的学生们讲毕业论文的写作。
大学四年,竟然没有一门课专门讲论文的写作,学生们只能自己摸索,真实奇了怪了,教学计划里那么多的课,竟然没有一门写作课,更没有方法课。我们还得自己做讲义,分规范型、实证型、调研报告型、案例分析型、产品设计型五种类型,给学生们办讲座,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4 22:58:35
很好的活动, 硕士期间缺乏类似培训阿, 从论文检索到论文写作, 都需要专业训练,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5 08:46:14
对于论文写作来说,找到一个好的选题特别重要,当然,要找到好的选题,必然要会阅读,阅读选择期刊,文章又非常重要。如果一次性选对了文献,那么很容易找到突破口。在写作过程中,题目选定了,主干部分一般就很好写了,剩下的就是摘要,文献综述了,这个也比较考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5 13:24:07
1.看了很多文献,只是知道作者怎么写,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写
2.看的文献大多有其新颖之处,然而自己却不知道怎么使自己论文也有新颖的地方
3.看了很多文献,还是不懂的如何发现自己要写的问题,只是盲目的看
等等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5 14:13:18
感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5 14:19:42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5 14:40:26
现在写论文感觉数据不是阻挡好论文写下去的东西,感觉很难将想写出来的那个点深入写下去,将前人思想和自己的想法结合很困难,想要用系统的知识理论来解释我想表达的那一个点,不知道如何着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5 14:45:02
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5 15:18:01
卡米 发表于 2015-12-7 12:09
写作者之所以难以形成新的观点,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文本批评或批判性阅读这一艺术,而不是因为新观点不存 ...
支持,很好的活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6 08:51:24
就论文写作来说,我的经验是菜鸟们的写作经验与技巧都有待很大的提高,一个很精彩的想法若没有缜密的构思和扎实的数据处理功底是很难得到大家好评的,谢谢楼主给我们创造这样一个平台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6 09:21:07
对于论文写作,几乎每个在读或读过研究生的同志都会经历,至于经验与技巧,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读得多写得多才会有感受,有体会。好的ideal+好的表述=好的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6 12:12:41
目前我所见过的文章有理论型文章(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上所刊载),以及实证型文章。这两种文章都包括理论论述部分。理论部分的写作主要就是多读文献,多涉及相关理论。本人研究管理学(management),研究所用的理论很多会涉及社会学(比如角色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以及心理学(情绪理论),所以广读对做研究很重要。正如本贴所提到的“批判性阅读”,我在一本名为“transition”的英文写作书中也看到,阅读的过程中一种很好的增进理解的方式是以与作者交流的角度做批注。通过对作者抛出的问题进行追问,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理论(往往在文章的后文出现),能够加深记忆理解。其实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多思考”,对于做研究来说还需要“多记录”,把相关理论问题记录在笔记软件中,这样读完一篇journal article才能算有收获,不然是会很快忘掉的。另外提一下实证部分,在做实证分析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指标不达标的问题,这些问题以往做研究的学者也遇到过,他们会在文献中标注“XXX学者/统计学家说过在这种情况下,此指标达到这种程度是可行的”,统计学的经典文献往往我们自己读不到,那就靠二次阅读,积累实证部分问题解决的方案,这一部分也同样需要记录。总之,就是多读多想多记录,这也是做研究的基本素质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6 16:03:48
yyj_1976 发表于 2015-12-7 12:51
人生定位(特劳特商战经典)

简介:
最近一直有想开始写一些东西的打算,但是发现无从下手,感觉还是没有掌握写论文的方法,以及养成作者所说的批判性思维,还是要多多阅读多多积累,书不错,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