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斑竹提供链接,过来看看收获果然甚多。



几点感想:
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最佳比例问题”。个人认为,如能对此进行理论层面的明晰,或者“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者是个“永动机”一类的构想;并不存在答案,只是听起来很美~~
2 以上所引用的货币需求的费雪方程式(货币数量公式MV=PQ),赫赫,个人以为,不免有些老土/过时/不适宜当前经济环境——银行业和金融创新应与发展阶段需求保持一致。最近读美国银行史类的书籍若干,提到美洲大陆处于殖民地时代末期,由于英国领主收回了铸币权,同时提高赋税水平;是以在经济膨胀时期,美洲人民经济生活和贸易中货币奇缺,甚至要用印第安贝壳等做“有效”货币,直到引爆独立战争;赫赫,回头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前半期,尤其是1993-1994年以前,货币过于紧缩,对于经济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这里,竟然又看到小宋博士“货币战争”里宣扬的金银货币等价物理论的影子,不免有些那个~~)
3 少年时代,听过一句恩格斯的名言:通货膨胀是剥夺人民群众财富的隐秘手段,也是帝国主义灭亡的先声(似乎)~~ 不讨论其价值判断或“主义”的特征,赫赫;金融创新与通货膨胀等货币/资本运动,所造成的财富第N次分配,或称制度性“洗钱”效应,“何其相似乃尔”?!(很老土的用辞~~) 而如果将金融创新的金融和经济效果,等同于主动性“通货膨胀”;后者出现是必然的;则其影响是关键性的。尤其在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尤其中国已经深入全球经济体系,并“正在”沿着全球分工的价值链向上攀爬;这一时期,没有金融创新,很难想像~~ 有人说,金融创新是否具有“先行性优势”,意味着在新一轮财富分割中占优,“先到先得”;正如通货膨胀,其出现几乎不可避免;而且从其运行机制来看,也没有过度与适度一说。只有个中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于爆发了,出问题了(比如目前,主要消费国的过度消费,与主要生产国的过度生产;所谓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危机的“扩大化”~~);于是涉及到的有关各方,便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各种“名目”(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转动印钞机印钞票啦~~),进行制度性“回吐”,或清算~~ 这一效应,金融创新和通货膨胀的效果并无本质不同~~
尤其,我们处在全球化旋涡的中心,经济环境变量不确定性过高,通过FDI或大宗资源性商品输入型风险/不确定性,必然导致金融的新一轮“价值稀释”;其实,我们“想稳定/平静/保持相对确定价值已不能够”~~
此外,个人以为,中国的金融创新不是过度或适度的问题,而是严重不足,离“过度”还很远;相比“创新”的需求还很不充分。(金融创新是双刃剑,挥舞起来力量不够难免要自伤;不过,如果拿在别人手里,则很可能自己会被“干掉”;两害相权取其轻罢~~)
[em01]


mysky321  金钱 +50  奖励 2009-2-25 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