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4433 18
2015-12-11
摘要:邹至庄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他在经济学的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在计量经济学方面就有著名的“邹氏检验”,他关注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问题。这篇文章认为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三个方法:1. 合理运用到多年的GDP数据、2.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做经济预测、3.根据ZF发布的规划预测
另外个人也同意作者关于苦干的描述,中国人的苦干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些年的中国经济奇迹他们的功劳最大,曾跟朋友讨论如果ZF在政策上和市场化能够放开规制,完善市场化的机制;那么,中国人创造的奇迹是不是会更大?

201504132212227190.jpg

本文转自一财网。

要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下列的三个方法:

第一是看数据。看近年来的中国经济状态。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大家好像有点失望,因为低于预期的7.0%。有人还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象征。其实这两个数字的差异十分微小,不足以下有关经济增长的结论。

比较合理的方法是要用到多年的数据。比如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GDP每年平均增长大约9.4%,近六七年来平均为7%~8%,去年是增长6.9%。这样才能证明中国经济的GDP增长是放缓了。我也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不可能像前些年那么高,因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刚开始发展时,人均GDP离最富有的国家很远,能够用很高的速度去追赶;而人均GDP与最富有的国家接近以后,GDP的增速便会降下来。中国也不例外。

第二种方法也是利用数据,但比第一种更为精确,是计量经济学家常用的。计量经济学利用经济模型、经济数据和统计方法,把模型的参数估算出来,再利用建立的模型做经济预测。有不少经济学家,连同作者在内,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来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的。

第三种方法是根据ZF的预测。比如快要施行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包括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数字。2015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首页上,有一篇关于“十三五”规划的文章,说在“十三五”期间,对一些“关键部门”的改革尤为重要。这样,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可以预期中国经济增速实现U形调整,后期回到7%甚至更高的增速。

本文讨论中国经济的前途,不是用量化的预测,而是谈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因和动力。自从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具有质素高的人民,包括劳动力、企业家、教育界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预测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从“事在人为”的观点出发。我对中国经济的前途抱乐观态度,因为中国人民的努力。其中又可分为三点:中国人为什么努力去干?去干什么?怎样去干?

今天中国人的苦干,可能是空前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原因是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时代时,太贫穷;建立市场经济以后,致富的机会很多,人们便铆足了劲努力去挣钱。甚至由此引起不少违法行为,违背道德的行为。我们当然要批评这种行为,说不应将钱看得太重,但看重钱也有它的好处,它使得人们更加努力,国家更加富强。

需要干什么来挣钱?开办哪种企业都可以。例如当中国货物大量出口到美国,一位明智的中国企业家可以将货运到美国,回国时把在中国可以利用的美国废物运回中国。这是不需要利用先进技术的企业。而近来很多在中国成功的企业利用了先进技术。今天,中国具有的新技术水平尚不如美国,但利用新知识的能力比美国强。例如中国利用手机做各种移动端交易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中国人能够利用先进技术,其中一个原因是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受到高等教育后回国工作,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今年10月我在北京住了约20天,发现不少从美国回国的留学生,利用从美国学到的先进技术回国创办了新的企业。

北京之行也使我考虑,将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与美国的比较。我的结论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不如中国。

原因是,美国人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的苦干。美国人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平均,人们的贫富差异、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不像中国这样存在大的波动可能。美国人对金钱也没有像中国人这么看得重,生活与干事的速度不像中国人这么快。拼命去干活的人没有中国多。

总之,如果美国人不像中国人这样尽力致富,经济发展便不会像中国的发展这么快。美国人民便没有像中国人民那样具有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会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超过美国。



查看他的其他文章:

邹至庄: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定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11 09:51:48
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1 10:02:35
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1 10:26:03
建立模型的约束条件会多一些(干扰项),但尝试去努力,个人很支持。至少比拍着脑袋决策要强多了!

还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参考,但要注意常态化的失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1 10:36:08
这是个好话题!先马克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1 10:55:31
经济学预测未来走势的基础是经济模型的变量、引起经济发生变动的因素、衡量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等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就我国经济而言,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经历的是基于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等模式下的快速发展,经济新事物、新变量、新现象较多,并不能保证上述变量、指标和因素一定不发生改变,因而,三个月以内似乎是能够展望一下的,时间再延长,似乎就有很大的风险。个人观点,抛砖引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