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54 3
2015-12-13
source from:第一财经周刊 2015年12月14日出版


这里的人可不喜欢小清新和鼓浪屿,他们要找到自己的方式对抗无聊——比如那些正在连番上演的狂欢派对。
“不是小清新,不是文艺,不是潮流,也不是年轻,”司徒智威用一连串否定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太多媒体和游客想要定义厦门,文艺、清新已经有点摧毁它了。”
他是Thank you café bar的主理人。想必这不是他第一次做出这样的反应。毕竟如果让外来者用一个词来归纳这座海滨城市的特征,小清新可能出现率最高。
无论是中山路常年排队的奶茶店还是鼓浪屿上常被当做自拍背景的民宿,这些都不会超出你的想象。这种有意无意的定位在商业上给厦门这个城市带来显而易见的成功,2014年它就吸引了超过5000万人次的旅行者。旅行者带着这种想象,体会过城市的干净街道和缓慢节奏,再到社交网络上留下照片加上几句评论,更多人被吸引,来寻找所谓的“小清新”,一个自然而然的循环。
这些和本地人生活的关系终究没那么密切。那些想法活跃的年轻人并不打算重复这样的单调,甚至会像司徒智威一样竭力反对这种单一的定义。
有点反讽的是,没有店招、不喜欢小清新的Thank you café bar在很多旅游攻略里都被当成小清新的代表。到了夏日晚上八点半,坐落在厦门的大学路上的这家咖啡店几乎满座,电子音乐的节奏穿梭其间,被吸收进经过特殊处理的隔音墙和双层消音玻璃里。
“我已经10年没去过鼓浪屿了。”生于1991年的黄钊泓说。他比司徒智威小近10岁。2005年,当生于广州的司徒智威在香港关闭自己所做的街头文化网站时,厦门本地人黄钊泓最后一次去了鼓浪屿。随后,鼓浪屿迅速被游客占领,本地人很少再光顾。
他们如今都生活在厦门,而且都想给厦门带来小清新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派对。

1.jpg
Real Live是厦门唯一一家LiveHouse,举办过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演出。
派对这个词在中国是个非常模糊的定义。它当然首先源自英文的party,在西方它最初与宗教和季节相关,之后被宽泛地用于人们在一起欢聚和庆祝的场景。司徒智威和黄钊泓想营造的自然是后者。
8月15日晚,厦门Real Live正在举行一场向黑人音乐风格致敬的派对,门票50元一张。派对九点半开始,Dfu接近11点才出现。他穿梭在随着音乐节奏开始随意跳舞的人群中,不时跟熟悉的朋友打个招呼。他们叫他Dfu,而不是司徒智威。这也代表了他的另一个身份—一个颇有些影响力的DJ。
派对过半,入场者超过200个,台上打碟的DJ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欢呼声—这热闹场面一半归功于Dfu,是他将这支来自上海的知名DJ团队介绍到厦门演出的。
黄钊泓也在筹备一次盛大的派对。他是WAVE音乐的对外负责人,这家公司主要挖掘原创音乐人以及组织音乐派对。要抵达他们的办公室先要乘坐一部10秒才能关上门的破旧电梯,进门会看到一只猫在拼起来的大桌子上趴着,两三个年轻人各自对着苹果电脑。

2.jpg
Real Live是厦门唯一一家LiveHouse,举办过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演出。
对这群年轻人来说,没什么节假日可言。刚过了8月,10月底的万圣节派对就已经在计划,接下来则是新年派对。去年WAVE主办的新年派对请来了DJ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百大DJ之一,现场来了2000多人。这多少让人想起盛大的音乐节的场景。
和很多地方相比,厦门有其独特的城市特质,但疯狂的派对文化原本不在可供选择的标签中。这座城市享有靠海的优势,鼓浪屿和环岛路令人流连。它还是座包容的移民城市,根据2014年的官方数据,厦门的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已经是本地人的两倍。它还是全国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尽管这些年先后倒闭了五六百家,目前还有2000多家咖啡馆开在132.5平方公里的岛内。
旅行者总是羡慕当地人的悠闲,但就像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中常见的那样,身处其中的年轻人难免感到无聊。夜店、KTV、咖啡馆,这些可供年轻人消遣的地方并不带有什么城市的独特气质。
派对文化的兴起最初是对抗无聊。
这股潮流源自WAVE的一群人。WAVE创始团队的8个人都有留学英美或就读国际学校的背景,喜欢地下音乐、享受派对。2013年年底,这群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回到了厦门,却发现这里可能没有他们以往熟悉的一切。
“从国外回来,会发现厦门的夜店特别无聊。大部分夜店都没有舞池,有钱人围成一圈坐在卡座里,摇色子玩剪刀石头布,他们好像听不到音乐。”黄钊泓说。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些经济实力优渥的年轻人最开始在夜店包场,请来自己喜欢的DJ,做自己喜欢的圈子派对。“我们注重音乐,好的音乐会带来外国人,他们来了会带动氛围,有氛围后就比别人的派对好玩。”

3.jpg
Minsta是厦门本地的Hip-hop组织,它不断吸收更年轻的成员。
Dfu从不曾出现在WAVE的派对上,他属于厦门另一个圈子。这是一个依托于厦门早期青年文化杂志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群体,因为近两年内一批服装设计师的崛起而受瞩目。2014年登上伦敦男装周的上官喆,首批入驻连卡佛的独立设计师刘旻,以及服装品牌mymymy的创始人、Dfu的太太于静,都在其中。他们很少出现在公开派对上,多数情况下,只会去Dfu的Thank you café bar。
不可否认,上官喆们的存在和成功,开启了厦门的另一面,甚至有人把这里称为“中国的安特卫普”—这个比利时的城市曾诞生了有巨大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群体。或许因其气候舒适,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厦门,从事创意文化相关的工作。加上全国性的创业氛围浓厚,各式文化创意园的出现,派对也有了更多的场地可选择。
沙坡尾是与派对文化结合得最紧密的新兴街区。这片街区靠近厦门大学,原本是厦门最古老的避风坞,后因修建演武大桥而逐渐废弃。今年5月,政府宣布对沙坡尾一带进行封闭整治,停留在港口的渔民和渔船必须全部驶离。
这是城市里司空见惯的改造和变化,传统在一点点消失,但很快新的商业形态就会渗透。
名为艺术西区的文创园区成为沙坡尾今天最主要的建筑群,它的旧址是水产冷冻厂,船舶停留在港口,冷冻厂的冰块通过索道运到船上,供远航的船只保存渔货。现在的艺术西区保留了冷冻厂的建筑结构和部分厂房设备,将它们改造成LiveHouse、精酿啤酒吧以及极限滑板场等。你在历史久远一点的城市都会看到相似的情景。
推动改造的背后主导者是厦门本地开发商—国源房地产公司。商业地产公司和厦门本地文化的碰撞并不是首次,几年间从小渔村发展成“小清新胜地”的曾厝垵就是先例。只是曾厝垵的改变一度令Dfu和生活在厦门的文艺人士很遗憾,“所有的店都专供游客,连路都改了,村子的肌理彻底不存在。”

4.jpg
Minsta是厦门本地的Hip-hop组织,它不断吸收更年轻的成员。
正式开张仅一年的艺术西区保留了新旧混杂的街区风貌。一家专卖手工设计品的商店旁边是一家旧式理发店,一家挂着英文招牌的酒吧对面还有简陋的炸香肠店。
改造中的街区充满不确定性,也带有迷人之处。园区里的Real Live是厦门第一家也是唯一的LiveHouse,自开张后,便成为音乐派对的主要举办地。
“我请的DJ也许在小圈子里非常非常有名,但是普通人未必知道。他们只要信赖我的品位就可以。”生于1987年的金珺韬是Real Live的主理人,来到厦门前在深圳一家投资银行工作。像国内其他300多家LiveHouse一样,Real Live也不是一桩挣钱的生意。尽管比起其他LiveHouse每月三五场的演出,Real Live每月15到18场的演出堪称密集。厦门的城市知名度对国内外的DJ和乐手很有吸引力,就算不知道这里演出市场究竟如何,他们也愿意一试。
Real Live的出现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这样的派对,没有卡座,没有桌子,没有骰子,只是享受音乐和气氛本身。这当然和真正的国外派对存在显著差异,也偶尔会有一些内在冲突。
Real Live旁边的胖胖啤酒马,是由德国人David打理的精酿啤酒吧。这家精酿啤酒吧的屋顶露台上设有小舞台。每个月有一两次,David也会邀请几个本地或国外来的DJ朋友,做一些小型派对。举办派对时,总是外国人来得更多一些,本地人大都矜持,很难迅速变得自由而随意。
一个现实问题也不得不面对:邻居的投诉。沙坡尾的年轻人多数搬到厦门更新的社区,留下来的是老人和孩子。派对超过9点,就会有人对不断升温的嘈杂热闹投诉。尽管提前找城管报备,9点之后把派对从室外转移到室内、早点结束派对都是一些解决方案,但这也增加了办派对的难度,减少了乐趣。
不过派对还是变得越来越多。到2014年万圣节时,WAVE的派对规模已经从当初的50多人发展到2000多人。无论派对人数如何变化,有二三十人总是场上的核心玩咖。如果你参加过两次以上的派对,就能轻易记住这些气氛活跃者的模样。
“有没有他们,真的很不一样。”黄钊泓说。他们可能是这座以小清新和慢节奏闻名的城市里,热衷追逐更新鲜、更有趣甚至地下文化的一批年轻人,也是所有派对争相邀请的对象。
跳了13年舞、做过摄影师和平面设计师的李小沐是派对上的活跃人物。当她到厦门本地Hip-hop音乐厂牌MusicLoop当经纪人时,派对这种形式也很自然地被用到MusicLoop的新歌发布中。

5.jpg
音乐厂牌MusicLoop把新歌发布与狂欢派对结合起来
MusicLoop最近的一场派对地点选择在一家名为Ritz的酒吧,而不是通常合作的Real Live。Ritz位于白鹭洲旁的西堤别墅咖啡一条街,那是当地的传统富人区。它是个漂亮的酒吧,却并不适合音乐演出。MusicLoop需要另外找人布置灯光、搭建舞台、租借音响。“我们希望更多人可以参与我们的派对,而不总是自己人跟自己人玩。”李小沐说。
音乐派对的日渐流行,也给本地的音乐创作团队提供了更多展示空间。无论是Hip-hop组织Minsta,还是摇滚乐队Migo,都通过派对接触到更多听众。
不同于WAVE、MusicLoop以音乐为主,厦门的其他派对品牌更倾向于社交玩乐,狂欢色彩更浓重。毫无例外,它们也是由那批核心玩咖建立的,Whynot Party和Yo'Gf都创立于今年上半年。前者主要做泳池派对,后者倾向于私人定制活动。两个品牌同样由两三位年龄在25岁左右的姑娘创立,创始人也有跨文化生活或工作背景,以及,做派对品牌是她们的兼职。
这些风光和热烈的场景,在改变这个城市的气质,但并不能完全预示派对作为一门生意的成功。WAVE、MusicLoop、Real Live都有派对之外的业务,大多数派对目前最多只能达到盈亏平衡。
“问题是这座城市既开放,又保守。新的玩意儿可以进来,但能不能推行开来就是个问题了。”Whynot Party的创始人马兰达说。
即便如此,他们还想继续试试看,毕竟小清新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联系编辑:yahanxiang@yicai.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13 13:37:37
很不错的介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3 17:19:02
厦门的后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4 20:03:08
AMOY AMOY,ARE YOU LIVING THER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