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RO行业规模巨大。MRO既是指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包括电气元器件、线缆、机械元器件、工具、防护用品等。行业市场规模巨大,据预测有将近1万亿市场规模。二、MRO主要商业模式。MRO主要商业模式有两种,一是MRO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同时又分为三类:一是撮合类,类似于现在的“找X网”,线上有业务员帮买家和卖家寻源或销售,比如找工业品网;二是自营类,类似于京东,既有自产的产品,也有其他家的产品,比如米思米工业品超市;三是居间类,比如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强化了信息的流动,更容易让需求方进行比价,避免被坑,但与2C不同的是,2B面临着多种交易条件,而非2C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电商平台解决了信息流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物流与信息流对称的问题,但仍未完全解决商流对称。所以电商平台更适合小买家和小卖家,不帮助需求方解决采购问题。二是MRO专业服务商,完全成为需求方的供应链外包服务商,提供采购、物流、金融、售后等一揽子的服务,要求专业服务商有极强的采购能力、仓储及物流管理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如美国的西科电气。因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国内未看到此类型的龙头企业。
三、目前国内未有上市公司(宏伟供应新三板上市,旗下有一个MRO平台,但其主要业务仍非MRO业务)。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采购环节复杂,从供应商选择到产品运输直到产品需要检验合格入库,甚至到售后服务,加上MRO部分产品虽非生产原料,但会涉及到安全生产(比如,对于制造企业,会影响产线平稳运行,对于电力企业,会影响发电和设备安全等等)。加上产品本身非标准品,有各种特殊规格。需求流程过于复杂后,当然会出现灰色地带。而MRO在一家企业中所占用的采购比例较少,同时又具有专业性,所以企业对此并不重视,这样灰色地带则会一直存在,会影响采购决策流程。所以MRO流通相对是比较封闭的,很难形成较大规模的业务。所以像阿里巴巴一直在追求做在B2B行业,但目前仍是以B2C业务为主。最近大宗商品B2B电商兴起,阿里也赶上一脚与五矿发展合作,也当是认为大宗商品B2B有些突破点,主要是产品较为标准化,检验及使用流程相对简单。同时,大宗商品有其特殊的金融属性,比较适合这样的玩家开展B2B业务。二是国内商业环境不理想,所以企业采购很少选择供应链外包形式,和虚拟生产不一样的是,虚拟生产面对的市场是有设计和品牌的市场,供应链服务企业需要的是提供生产和物流等服务内容。而MRO单个需求量少,如前所述,量虽少但涉及到运营安全,一旦产品质量不合格,可能造成的后果与购买量不成正比,哪怕是诉讼也无法弥补损失。而我们的很多制造商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也会造成需求方收紧采购政策,不愿意采购外包,最终造成整个市场需求不足,特别是大一点的公司,多数仍是采用集采、长协等模式降低采购成本,而不是从供应链外包的角度来考虑降低综合运营成本;三是MRO的产品独特性,MRO产品品类多,需求及供给市场复杂。其中某些产品具有品牌效应,比如保险丝行业的cooper,电气元器件行业的施奈德,工具行业的伍尔特,这些品牌靠的是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特性,应该是不缺市场需求,其代理是抢手货,那么这时候需求量大的企业才有谈判价值,需求量少的企业必然受到交付等约束,而某些产品没有品牌效应,缺的是市场需求,需要有极强的渠道代理。同时,MRO产品某些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某些产品对专业性要求并不高;四是运营的专业性。无论是对于电商平台还是专业服务商,都强调的是服务,对于产品本身的定价权较弱,而需要从流通环节或者说供应链环节追求存在价值,运营管理则非常重要,能够在客户需求过程中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才有生存空间,所以,对于MRO运营商而言,都需要库存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专业化运作,才能降低其运营成本,从而保持竞争力。
四、未来的猜测
1、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商业环境必然会转变,公司的运营转型的力度将会加大,可能会促进MRO供应链外包服务;
2、MRO电商平台将出现上市公司,除去阿里巴巴外,会出现专业平台的上市公司,工业品汇,找工业品等都有希望;
3、专业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也可能形成垂直化的MRO服务商,比如电力与能源行业(包含发电、炼钢等)、化工行业,垂直化的服务商更强调采购寻源、定制化服务、技术能力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
4、专业服务公司类也将会形成综合业务的MRO服务商,如WESCO类型的综合服务商,综合服务商更加着重于仓储物流管理、物流布局以及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