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市场营销
1167 1
2015-12-18
  快餐市场比以往都更加流行,消费者对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新产品的引入。公司在引入新产品时,需要适当了解市场,以及刺激目标消费者认知的有关营销刺激。消费者通常通过广告、口碑传播、接触到快餐店的推销,来形成对快餐品牌的认知。反过来也是如此,快餐营销策略也需要参考消费者的感知和偏好。此外,还需要考虑影响因素在市场和国家上的不同,举例来说,少年儿童表达喜欢受限,也不太容易预测他们对营销做出的反应。所以对传统市场研究进行专家意见的补充是有价值的。
  德国汉堡大学Torsten Teichert等学者在研究中整合了市场评估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层次分析处理(AHR)用来检索从专家意见中得来的因果模型,替代性新产品的实验对抗用来诱导出消费者的认知。通过这两种方法,更好地找到品牌对抗、广告对成功进入市场的作用。文章发表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Theoretical Economics Letters》(理论经济学快报)上。
  学者将这个实证研究用在俄罗斯快餐市场中加以验证,目标消费者是10岁到17岁的少年儿童,采用小插图的方式评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包含了3个品牌的logo、可视形象及口号。
  根据AHP分析,对快餐品牌的品牌认知的主要驱动力是认知效果,这符合学者的期待,因为快餐品牌是参与度低的产品,了解品牌是更加被动的行为,例如通过“纯粹的接触效应”。
  绝大多数受访者似乎充分了解麦当劳,与那些新品牌的情况大大不同,虽然新的全球品牌和新的本地品牌,从定义上看,客观上都是不熟悉的,但只有大约20%的受访者承认没有意识到这个。这种认知偏见可以解释为,青少年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有能力,这可能夸大品牌意识。广告的直接接触效应对全球性品牌也更有效。这也难怪麦当劳、可口可乐这样的全球性大品牌出一个新产品,为了要产生品牌效应,广告总是要铺天盖地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熟悉它。而这种错觉又会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想起它。来源:尔湾文化/科研出版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20 13:50:4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