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房地产专版
995 0
2015-12-21
君万之争”后,这次“宝万”又能撕出什么新境界?
2015-12-18 中国房地产金融

宝能系5个月4次举牌万科
2014年初,万科总裁郁亮在一次会议上拿出一本《门口的野蛮人》说:“野蛮人正成群结队地来敲门,想要控制万科只要200亿元。”

真的是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在二级市场花200亿就能买下万科,想想也是醉了。万科富得流油,现金流非常强,以王石为核心的管理层非常有能力,不过更为关键的是万科能够变卖的家当很多,“仔卖爷田”都能大赚一笔。万科的估值和市盈率都很低,这样的企业买来便宜,卖了值钱,资本市场上捞一票然后走人很容易。觊觎万科的“局外人”绝不在少数,正如郁亮所说万科正被很多“门外的野蛮人”盯着。


估计是听懂了郁亮的话,今年7月10日,潮汕姚氏兄弟旗下的前海人寿耗资逾80亿元,通过二级市场购入万科A股5.52亿股股份,之后又和一致行动人通过连续举牌,将持有万科的份额猛增至15.04%,超过了20年来始终位居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华润。


华润当然不甘心将第一大股东的宝座拱手相让。今年8月底至9月初,华润通过两次增持,使其持有万科A的股份达到15.29%,夺回第一大股东之位。
7月
宝能系增持万科股份15.04%

8月
华润持股15.29%

12月
宝能系共计持股22.45%


时隔一年半后,物价也涨了,看来现在200亿已经控制不了万科了。不过没关系,谁能拦得住土豪的脚步呢!


12月4日,隶属宝能系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又投入了近100亿元,累计抢得万科A20.008%的股份,并在12月10日和11日再度增持了万科的股份,共耗资约52.5亿元。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同时显示,截至12月11日,宝能系共计持有万科约24.8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约22.45%,成功拿下万科第一大股东地之位。


但12月8日,剧情却出现了神反转,更加生猛的安邦保险也耗资上百亿,购入万科5%的股份;众人惊呼“友军来了!”不过回过神儿一想,这TM到底是谁的友军?






王石虽然是万科的创始人,不过在这次股权争夺的科幻大片中存在感略弱啊!只在12月8日通过朋友圈淡淡地说了句
“1988年万科进行股改的时候我就放弃了股权,表明自己对财富的态度,也表明自己要和团队一起作为职业经理人,将万科打造成为现代优秀企业的自信。既然放弃了股权,谁想要成为万科的大股东,就不是管理层所能左右的。管理层能做的就是为全体股东创造财富,为消费者提供满意产品,为社会承担责任。”这段话听起来有些心酸,但言外之意是:谁成为大股东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我们才能把万科这孩子养得更好。不过资本大鳄才不会在乎万科能不能“把孩子养好”,只在乎能否把孩子的抚养权拿到手。

做为职业经理人的王石,为什么这么多年还实际控制着万科?并且让大家一直认为万科是王石的?这是因为这些年来,万科的大股东华润一直对王石无限信任;王石一直是万科董事局的主席,而到处演讲、年年出书的王石也是万科的精神象征。

别以为王石只会吃饭泡妹纸,虽然他五顿饭就泡到了田朴珺。王石的经营能力也是逆天的,在他的带领下,万科一步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并向着全球最大开发商的目标迈进。所以长久以来第一大股东华润也乐于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完全交于王石,当甩手掌柜,闷声发大财,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全地球的股东了呢!


这些年来,以王石为核心的公司管理层能够完全掌控万科,全赖万科第一股大华润的支持。不过一旦万科第一大股东发生了变化,会否让王石继续打工就要看大股东的心情了。

其实这已不是万科第一次面对“野蛮人”的围猎。早在20年前万科就经历了其历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君万之争”。在2014年3月的万科春季例会上,总裁郁亮表示,如果当年不是君安出现了一个破绽,万科可能当时就被“分尸”了。这次再次面对资本“逼宫”,万科似乎依然“任性”。
王石发文,宝能回应,双方正式开撕
在“宝能系”的连番猛攻之下,作为万科灵魂人物的王石终于在17日高调发声,亮明自身立场——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在讲话中,王石阐明了不欢迎“宝能系”的多种原因,重申了万科的企业价值观,并在团结中小股东的同时,又不断为公司团队和员工打气。言语中,有其客观介绍、分析的一面,但也不乏略带情绪化的表述。可见,面对着来势汹汹、一只脚已迈进万科大门的“宝能系”,以王石、郁亮主导的万科管理层这次真的急了。
“你宝能首先要逐步建立起整个系统的信用体系,万科也是从很小的公司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什么时候你(宝能)的信用赶上万科了,什么时候我就欢迎你做大股东。”王石昨日发“狠话”直接挑战“宝能系”,并强调万科多年来一路发展壮大,就是靠制度、团队,而万科最大的资产就是无形资产,是公司的品牌、信用,而未来一旦“宝能系”控股万科,一些投资公司、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评级机构便可能因此对万科的信用评级重新调整。

这番讲话也意味着,万科开始向资本力量宣战。


而“宝能系”也很快做出了回应,18日盘前,宝能集团发表声明回应王石质疑,称集团恪守法律,相信市场力量。
姚振华究竟打什么算盘
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上表示,万科之所以成为行业第一,其核心竞争力不是钱多,不是地多,而是万科的体制,是万科的机制,是万科职业经理人的归属感,是万科这么多年沉淀的独特文化。任何恶意的恶劣的介入最后都会自食其果!


任志强也力挺王石,其在微博上转载了王石的内部讲话全文,并点评称“说的不错!”。


不过,行业内亦有不同声音,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当初王石能深入长远考虑万科的资本结构,为万科发展铸就更好的护城河,何须今时今地与宝能谈四个小时?”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企业家遇到资本家,资本无情,强者说话,万科亦不能仅靠情怀和价值观说事。”


同样是收购别家的股权,恒大老板许家印就被封为“接盘侠”,融创老板孙宏斌被尊为“白武士”——都是褒义词,为什么姚振华一出手,就变成了“野蛮人”这个贬义词呢?


《门口的野蛮人》是美国的一本书,写的是华尔街史上的一场股权争夺战。而“门口的野蛮人”,被华尔街用来形容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


我们先在场外,一起来演这样一场戏。

假如你是一个房企老板,在深圳有一块地,你的开发团队水平有限,你的品牌也非常一般,那么跑去跟万科合作开发,应该可以赚更多的钱吧。问题是,万科若跟人合作,通常会把地价压得很低,低到让你很不高兴。这时候,你不想鸟万科,万科也不想鸟你。但是,如果你反向操作,花钱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夺取万科控制权,然后你再问万科,我们一起开发我手上的那块地好不好啊?当然好喽,万科都由你说了算啊——地价多少钱你说了算,投多少钱进去搞后续开发也你说了算,反正万科有的是现金流。这时候你是不是赚海了?

这时候,此前万科在杀价时的那种傲慢,恐怕已经被你大卸八块,关键是你还能多赚很多钱。这听起来是不是爽爆了?像不像霸道总裁的做派?


  
除了前海人寿,姚振华还有一家“宝能地产”,在深圳就有不少地。据宝能官网数据,宝能地产已进驻全国20余个重点城市,已拿地项目共54个,总建筑面积高达2800万平米。
  
早在2015年8月初,也就是在姚振华第二次“敲门”之后,《每日经济新闻》就已经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宝能地产业务将转交万科运作?







用万科平台,来激活宝能地产,简直是神来一笔。无论最终结局如何,姚振华都堪称是天才。


前海人寿成立于2012年2月,至今不到4年的历史。大概在一年半以前,《上海证券报》曾援引深圳一保险业人士的感叹说:“太猛了!从规模保费看,前海人寿用3年时间,做了中国平安花16年才做到的事情。”


任何一家金融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直升机式的规模暴增,靠的主要又是“资产负债错配”,必然累积各种款式的风险。前海人寿应该也不例外。大举收购万科股权,大概就是姚振华的风险化解法。


“5·28股灾”之后,如果你是姚振华,你也会想到另一个经典战场——房地产。在万科身上,姚振华一共花了约350亿元,目前股价大概值400亿元左右。实际上,买万科股票赚不赚钱,对于姚振华来说,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姚振华 如果能够成功获取万科的控制权,然后用万科这个平台,最大化地激活他手上的宝能地产之价值,这样差不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即使前海人寿将来面临再大的金融风浪,也有万科化的宝能地产可以托底。


前海人寿对万科的突袭,是其对商业规律的熟谙所造就。依托拥有高杠杆融资的便利,利用万科分散的股权结构,以高杠杆公司对低杠杆公司进行并购,并利用其即将掌握的话语权,将杠杆效应放大到极致,其所掌握的万科股权、万科的上市公司平台,都可能成为宝能系进一步进行资本运作的“资本”。其实,他们已经这么做了——用已经持有万科的股权质押融资,然后反过来再来继续收购万科的股权。
股权极度分散,频被“野蛮人”敲门
这是病,得治
万科的股权非常分散,很容易导致“公地悲剧”,就像国企一样,全民所有就是无人负责,人人都想薅羊毛、挖墙角。在前海人寿暴力叩门之前,万科前十大股东合计股份持有权比例仅仅为22.72%。


万科沦落到今天这种谁都想捞一把的地步,与王石当年主动放弃万科股权的行为分不开。所以说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you zuo you die so you cry。创始人没了股权,公司就很容易易主;如今谁成为相对大股东,谁就能控制万科,“血洗”董事局。管理层没有控股权的公司,发生公地悲剧的概率很大。


去年阿里巴巴之所以选择美国上市而放弃在香港上市,其原因就是因为国内和香港都是以股权大小排座次,无法实现马云的“双轨制”(即发行不同投票权的两种股票,允许企业管理层通过具有更高投票权的股票控制公司),马云仅占阿里巴巴股份的10%,而软银和雅虎却占有了36%和24%,如果在香港上市,同股同权的规则很可能令马云失去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马云成功了,然而有人却马失前蹄:比如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就主动认怂被赶出了雅虎董事局;同样华夏基金的范勇宏被资本方干掉后完全出局;大名鼎鼎的俏江南创始人汪小菲他老妈张兰近来被资本扫地出门。


现在的王石、郁亮面对“门口野蛮人”的步步紧逼,万科还有什么独门秘籍么或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表面上看,目前参与万科事件利益博弈的一共有五方:收购方:宝能系及其一致行动人。
保卫方:以王石郁亮为代表的管理团队以及原第一大股东华润。
变数:持股达5%的安邦保险。
变数:持股加起来也超过5%的公募基金以及证金公司。
广大中小散户。
A计划:白衣骑士
21年前,站在万科门口的君安证券,联合四家万科股东(共持有万科总股份的10.73%)发起《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提出对万科的业务结构和管理层进行重组。然而君安方面的“联盟”很快就土崩瓦解。

王石在《道路与梦想》一书中回忆,对抗门口野蛮人的秘诀就是建立统一战线。当时,王石四处奔走,争取到刘元生 、赵晓峰、马恭元等股东的支持,又拉拢原君安方面的新一代、海南证券、中创等股东“倒戈”。

今年,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均宝能集团旗下公司,而宝能集团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姚振华,令出一门,拉拢其中任何一方显然不现实。



不过,面对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步步紧逼,王石和郁亮曾主动到访华润,得到了华润会积极支持万科的表态。过去15年内,华润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一直坚持不干预政策,并且每到关键时刻都会支持万科管理层。

与此同时,由万科“管理二级”以上员工参加的事业合伙人通过盈安合伙持有万科4.14%的股权,万科管理层长期“盟友”刘元生尽管今年三季报不再出现在十大流通股东榜单中,但据董秘谭华杰透露,“刘元生从未离开”,若算上刘元生1.21%的股份,三者合计20.64%,仍以微弱优势略胜于宝能方面。


除此之外,证金公司今年三季度末也入驻万科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约2.99%,在上述两方之间具有微妙关系。
B计划:毒丸计划
今年11月,万科“转型战略发布会”推出以租代售的消息不胫而走,也有好事者由此前宝能方面频频举牌万科的行动,联想到万科实施“毒丸计划”。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在微博上点评称:“如果万科大部分楼盘都这么干,那么找死的是万科!”


此后,万科对传闻回应称其只是营销策略而不是市场疯传的战略转型:“各地公司在推广长租公寓业务时,部分公司采用了与万科重庆公司类似的做法,但尚未成为万科集团的统一部署。”从而也否认了实施毒丸计划的传闻。


而在更早前,万科拟与铁狮门、太盟投资共同收购瑞安旗下位于新天地的办公物业企业天地三期,交易价格约在56亿元左右,也有媒体联想到万科实施“毒丸计划”。

甚至,有媒体称,万科上海三大主要部门之一的产品管理部门已被撤销,该部门所有员工都将成为万科外部事业合伙人,编制逐步转入新公司。

这些小道消息或许是空穴来风。不过,万科年初表示计划将物业管理、商业地产、物流地产、养老地产等业务分拆上市,其中物业管理部分的分拆已在进行中,并于上半年完成了合伙人改制,面向万科物业员工参与设立的持股主体增发10%股份。


这一举措,无疑直接能将业务装入其他上市平台,管理层则可争取在分拆的过程中寻找新的投资者,或是自己认购一定股份。一旦野蛮人夺得了万科上市平台,管理层还能有多个上市平台进行融资和资本运作。
C计划:金降落伞
实际上,万科管理层三年前就开始执行的一项薪酬制度“经济利润奖金”,成了管理层对抗门口野蛮人的一个重型武器。



能够享受这笔奖金的,是万科的高管、中层以及部分业务骨干。根据经济利润完成情况,每年按照固定比例提取或扣减,进入一个奖金池。一部分作为集体奖金递延支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另一部分则具体到个人,当期发放。


2014年3月29日的万科公告称,“取消当期发放的个人奖金,每年提取的经济利润奖金全部作为集体奖金,需封闭运行三年,期间不得进行分配,所有的奖励对象三年以后才可申请支取”。


突然停止的一项奖金,有了一个新的去处,这正是一年前郁亮举着那本《门口的野蛮人》所未雨绸缪的——事业合伙人制度。


万科1320名事业合伙人成立后的盈安合伙,通过约为1∶2融资杠杆增持万科股份,一度成为万科的第二大股东。


尽管在宝能方面入主之后,对万科事业合伙人机制“然并卵”的评价扑面而来,但郁亮对事业合伙人机制的评价或许说明此举深谋远虑。

名词解释


白衣骑士


当公司成为其他企业的并购目标后(一般为恶意收购),公司的管理层为阻碍恶意接管的发生,去寻找一家“友好”公司进行合并,而这家“友好”公司被称为“白衣骑士”。一般来说,受到管理层支持的“白衣骑士”的收购行动成功可能性很大,并且公司的管理者在取得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下,甚至可以自己成为“白衣骑士”,实行管理层收购。


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Lipton)1982年发明的,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最初的形式很简单,就是目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收购方股票。


金降落伞

“金色降落伞”指的是雇用合同中按照公司控制权变动条款,对失去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补偿的规定。一般来说,员工被迫离职时(不是由于自身的工作原因)可得到一大笔离职金,它能够促使管理层接受公司控制权变动,从而减少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因此产生的利益冲突,以及管理层为抵制这种变动造成的交易成本。





下附《王石北京万科内部谈话稿:不受资本胁迫,不欢迎宝能》:




【时间】2015年12月17日
【地点】北京万科会议室


大家好,今天我谈一下公司大股东更换的背景、大股东现在的姿态、我和郁亮以及管理层的一些看法。说起来也很简单,宝能系增持到10%的时候,我见过姚老板一次,在冯仑的办公室谈了四个小时,从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两层意思:一是给对方充分的尊重;第二,我以前没有见过他,也想领教一下新大股东的风采。他还是挺健谈,有点收不住嘴。主要谈了他的发家史,也谈了对王石的一分欣赏。言外之意是,我成了大股东之后,你王石还是旗手,还是这面旗帜,要维护的。


我今天想谈的,并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那天我说了什么。当时我的主要意思是,在那个时间点上选择万科的股票、增持万科的股票是万科的荣幸,但是你想成为第一大股东,我是不欢迎的。他没有料到我是这么一个态度。


不欢迎的理由很简单:你的信用不够。万科是上市公司,一旦上市,谁是万科的股东,万科是不可能一一选择的,但谁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万科是应该去引导的,不应该不闻不问。因为我们要对中小股东负责,万科股权分散,我们这么多年,就是靠制度、团队。中小股东这么多年跟着万科,也是看重这个制度和团队。宝能系可以通过大举借债,强买成第一大股东,甚至私有化。但这可能毁掉万科最值钱的东西。万科最值钱的是什么?就是万科品牌的信用。


实际上,在宝能系增持到5%之后,我曾经在微信发过:“深圳企业,彼此知根知底”。什么意思呢?一层意思当然是我们都是深圳企业;第二层意思是知根知底。万科在深圳有个浪骑项目,当年为了迎接大运会,旁边建了一个新的海上运动中心,赛后没有运营方,万科想接手运营,最后拍卖这个中心的时候,没想到宝能以高于底价10倍的价格买下,这种冒险精神,实在是不可理解。这个海上运动中心现在处于基本闲置状态。另外我比较了解的是宝能入股深业物流的过程,他们进入这家公司是2003年,一直控股到40%多,2006年进行分拆,分拆的结果是他们拿到深业物流品牌的使用权,“一进、一拆、一分”,这就是他们的发家史。


所以我说不欢迎他。万科的账面资产当然很重要,但万科最大的资产是无形资产,是我们品牌的信用。一旦宝能系控股,大的投资公司、大的金融机构以及商业评级机构就会对万科的信用评级重新调整。我们知道,最近几年国际机构给万科的评级是给全世界地产公司中最高的,这意味着我们的融资成本非常低,一旦宝能系进来,这个大股东的背景就可能影响万科的评级。我记得当时是这样说的:你现在还没到能当万科第一大股东的程度,虽然英雄不问出处,未来没准也可以当,但你宝能首先要逐步建立起整个系统的信用体系,万科也是从很小的公司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什么时候你的信用赶上万科了,什么时候我就欢迎你做大股东。去年宝能地产整个房地产交易额几十亿,其中一部分还是关联交易,你通过这种水平的系统,来管控整个万科,能力是根本不够的。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宝能系购买万科的钱从哪里来的?他们购买万科的第一份钱来自万能险,我认为就是短期债务。万科股票当然可以随买随卖,但是一旦超过5%公布的时候,就不是短期投资了,而是长期股权投资。短债长投,这个风险是非常大的。你说这样的股东,我如何欢迎他?现在的局面更疯狂,尤其到了20%之后,拉了几个涨停板之后还在买。我和郁亮的态度,在他增持到10%的时候就一致明确了,现在更加明确。他们层层借钱,循环杠杆,没有退路。一直这样滚雪球滚下去,就像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垃圾债券、杠杆收购,一旦撑不下去,后果不堪设想,1990年美国有接近60家寿险公司破产。


尤其万科这么大的体量,连续两三个涨停板往上硬推,就是在玩赌的游戏,就会没有退路。你不给自己留退路是你的选择,但万科很在乎自己的品牌。所以我说,我不接受你,我个人来讲不接受你。万科的管理团队不欢迎你这样的人当我们的大股东。


在那次交流中也谈到华润。他说你怎么能保证华润一直做第一大股东呢?我说当然我没有办法保证。他说既然这样,你为什么接受华润不接受我们,就是因为你不愿意接受我们的管理?我们也可以像华润这样做,信任你王石培养的团队,不插手。我说你错了,你们对万科根本不了解,你们对华润更不了解。


第一,华润做大股东的时候,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董事会,很重要的就是如何代表全体股东,尤其中小股东的利益。其中,独董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看看万科的董事会,我们知道现在港交所的行政总裁是谁吗?(有人答:李小加)对,他是万科董事会的前独立董事,因为被聘为港交所的行政总裁,不得不辞去万科的独立董事,李小加这样分量的独董,就是华润推荐的。再比如说陈茂波,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后来也被聘请到了香港特区政府,属于行业上的翘楚,信用非常非常好,这样的独董全部是华润聘请或者他们推荐后选举出的,在万科的董事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律师、会计师,专业人士以及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在万科的组织建设上,在万科的整个管理架构上,在监督机构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华润推荐的,但是他们和华润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代表华润的利益。华润推荐他们,就是对整个公司负责,对全体股东负责,对中小股东负责的一个态度。


第二,华润作为国际化的公司,与万科的业务板块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华润的信用不低于万科,能力不低于万科。华润在万科的发展当中,无论是在万科股权结构的稳定、业务管理还是国际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万科的团队和员工如果关注这件事情,担心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经营、正常的业务,那应该怎么做?作为董事长,我需要说几句。


我们的信誉靠什么维持的?就是靠我们的团队,靠我们的四万员工。我们为客户、为社会上各方面利益相关者提供产品服务,我们不是十全十美,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应该把股权上的变化当做对我们的鞭策,我们把我们的事情做到更好。作为你们的董事长,我在乎的就是由我们四万个员工努力往前做的万科向心力。


万科不仅仅提供产品和服务,也是一支推动社会积极健康的力量,荣誉和品牌的力量,诚信的力量。退一万步讲,即使你把万科私有化了,那又怎么样?无论什么情况,我们珍惜的东西一定要非常清楚,我们要对客户负责,我们要对民众负责,我们要对社会负责。我们需要对我们已经销售的物业负责,我们也需要对已经形成品牌的上下供应链负责,对绿色建筑的承诺也需要负责,围绕着城市配套服务商的定位,在核心业务之外,拓展物业服务、社区商业、养老、教育、物流等新业务,在中国继续牵头搞住宅产业化。我们提倡的健康丰盛人生,我们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一定会继续建设下去。这是我们坚守的东西。我们绝对不能说:你当你的大股东,你去玩吧,我们不理你了。我们不能丢下那些信任我们的人,自己一走了之。


现在是万科最好的时代,以郁亮为总裁的管理团队主力已经是60后、70后了,团队越来越年轻化,过去这些年的业绩领先同行,当然,面对万亿大万科的愿景,这才是开始。所以,大家不要说他们买到了20%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万科最宝贵的财富是这批人,我们需要证明这一点。


我们的品牌信誉已经建立起来了,只要中国改革开放不变,只要中国的转型不变,只要万科的价值观不变,我们就应该充满信心。


【现场问答】


余:最近从一些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了解到,他们对大股东变更也很关心,这几天谈融资的时候,个别金融机构态度已经有微妙变化。
王石:一定会受影响。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要有信心,想清楚自己要怎么做。董事长的态度非常明确,原来大家都在等着,今天我就已经表态了。我在任何场合都是这个态度。你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我们坚持什么,我们做什么,信用是我们企业的生命,你要损害这个信用是不行的,你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现在看到一种什么现象呢?突然冒起来的人物,大家根本不知道是谁,名不见经传的突然就爆发起来,迅速地成长,而且很明显地有富贵险中求、走钢丝的这种行为,这种靠杠杆搞来的资金,非常疯狂,我们的社会要欢迎这种行为吗?我们的社会准备好承受它带来的后果了吗?所以我对深交所的“九问”感到欣慰。


张:现在万科上下四万名员工、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此前的大股东、中小股以及一些政府领导和媒体想知道此刻万科的信念是什么?我们在这时候发出我们的心声、获得更大力量的时候有什么考虑?宝能从它的历史记录和手法来看,就是一个“野蛮人”。
王石:现在说“野蛮人”是客气的,“野蛮人”不是贬义词,它可能有违背游戏规则、不择手段的意思,但听起来也很孔武有力。所以重要的不是野蛮人还是文明人,而是你守不守规则。


万科曾经是一家小公司,从多元化到专业化再到城市配套服务商,一路发展起来。我们也有野蛮生长的那个阶段,但是我们洁身自好,坚持绝对的底线游戏,无论任何情况,万科的品牌都对客户、对社会负责,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某些人孔武有力再加上不择手段,看上去来势汹汹,就影响我们的信念,影响我们的做法。


我们的力量是什么?我们需要害怕吗?我们当然不害怕。是,现在这个时候资本有非常大的发言权,但是要知道知识是你的,智慧是你的,无形的资产是你的,只要这些东西还在,就一定会有资本支持你。


我不欢迎某个大股东。我能这样说话,你觉得我是虚张声势,还是有底气的?我说我就有资格,就算你是第一大股东,甚至你私有化,你拿走了“万科”这两个字,那又怎么样呢?万科品牌不是这两个字,而是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客户信任。可口可乐什么都没有,只要用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就可以借到钱,可以建工厂,可口可乐依然好卖,这是最根本的信心。我们同样应该有这个信心。


赵:万科内部一直在谈自己的缺点,股东变化以后会有什么影响?
王石:万科2014年是三十周年,我曾经说过这个时候是万科的最佳状态。什么是最佳状态?你的经营业绩、品牌价值、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都处于历史高峰;再者,处在最佳状态可以重新出发,更上一层楼,这是我在万科三十年时做的总结。今年马上要过去了,行业的形势相当不明朗,有些同行遇到一定的困难,也有一些企业做得不错,而万科的整体业绩又上升了,对于万科来讲,明年会更好,很多产品已经预售出去,还没有结算。


不错,万科有很多的缺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我们有很多改善的空间,还有很多潜能可挖。虽然股权变化会有一定影响,但我们还是要往前推进。你的问题非常好,无论结果怎么样,对万科都是一个积极的刺激和考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坚守岗位,还要做得更好,加速转型,也就是从制造向技术、从销售向服务的转型。


杨:昨天晚上我给女儿读书,一本叫《和干伯伯一起游船》,讲一个伦敦的老伯伯带着孩子游船一起上岸的故事;第二本书是《爷爷总有办法》,现在不管北京的媒体还是自媒体,主流观点就是宝能系大举借债、违规强买,对此我们有哪些应对方法?王石:他们增持到30%以后,可能会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另外还可能在社会上散布我和郁亮不和的谣言,或者用其他方式分化瓦解万科管理层和员工,这些手段都是无用功。这里强调一点:我和郁亮面对当前所有问题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现在宝能系一味倚靠资本的力量,但是社会已经到了依靠知识、依靠信用的时代。一旦你影响到万科品牌的信用,影响到万科的客户,影响到万科上下游产业链,这个时候只能说对不起,我们要为万科的信用、为万科这个品牌而战,为中小股东而战。


今天在这里讲,就是表明立场,我们不会受到资本的胁迫,中小股东就是我们的大股东。现在资本来势凶猛,但中小股东会站在我们这边,客户会站在我们这边,要求透明、规范、守法的社会秩序会站在我们这边。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证券网、新华网、莲花财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