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2日冬至吃饺子:冬至都有哪些习俗
“过了冬至就交九了,一定要穿暖和哦。”随着天气慢慢变冷,这是父母老人们常常念叨小辈儿的一句话。可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冬至起,数九寒天开始啦
原来,这里的交九就是数九,自古就有以数九寒天来形容冬季天寒地冻,长夜漫漫难熬的,更别说是在条件简陋、没有暖气、电热毯的古时候了。
数九寒天自每年的冬至,即现在的新历12月22日开始计起,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后,就会迎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因此,数九也叫数九九,在包括陕西在内的许多地区,流传着各式各样风格的民谣,记载着这段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如今80、90后的脑海里,依然留有星星点点的记忆吧。比如这首脍炙人口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看杨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
此外,冬至还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或者吃馄饨的习俗,老人们还会告诉我们,“吃了饺子不会冻耳朵“。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冬至的全部意义,可就太辜负了它了。要知道,冬至素有“冬节”“亚岁”“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拜师、祭祀……你不知道的冬至传统习俗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对传统24节气有专门研究的民俗专家左其诚老师,打探到了关于冬至的一些传统习俗。归类整理后主要有以下几种:
拜师:冬至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传统的教师节。左老师告诉记者,古代私塾众多,中国自古尊师重道,在古代冬至这一天,学生们会专门拜师,为自己的老师送上一些礼品。
祭祀:古代冬至这一天,皇帝会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的。
九九消寒图:民间的娱乐游戏,文人们画八十一朵梅花,每天以朱笔点染,九九八十天后,梅花图完成,便是春暖花开之时。也有填字游戏,九个字均是九划,每天一划,待全部完成后,春天来到。如常用的九个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测日影:冬至午时,将一根长杆在太阳下,测量投下的影子,这时候测出来的日影是一年之中最长的。而夏至当天日影则最短。
葭管吹灰:用一个管子,明清时开始有玻璃管,把芦苇烧成灰装进去,冬至这天,仔细观察的话,灰会轻轻浮出来。
“冬季进补,来年打虎”
左老师告诉记者,冬至是中国最早的节日,称之为冬节,早在汉代时候已经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每十五天为一个节气,一个节气分为三候。如冬至分为“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都是以古人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规律中总结出来的。随着农耕文明逐渐消退,现代农业受季节的影响不是很大,比如大棚里的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传统节气对农业种田的辅导和制约作用也在一点点消退。
现在的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节气养生,冬季也是进补的季节。经历春夏秋三季后,身体各个器官在冬季需要进入休息的状态,过去身体上的消耗在冬天进补。左老师说,因此也有“冬季进补,来年打虎”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