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8-1-21 17:47:07
人类产品,是经由人类劳动,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出现在人世间的物品(即产品,且是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上述人类劳动一手创造了上述人类产品。这种创造,是针对人世间的创造,是在人世间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如果没有上述人类劳动,那就没有上述人类产品。
如果有了上述人类劳动,那就有了上述人类产品。

对上述人类劳动,对上述一般化的人类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马克思另外起了一个名称,叫做价值。
价值即劳动,劳动即价值,一个东西二个名称。价值,并不是市价、价钱、市值。

那么大哥对上述内容,对上述创造,有不同看法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1 17:47:50
劳动和产品,当然两码事。劳动量和产品量,当然两码事。但,共存于人事当中,共同是行为过程。
劳动量=产品量,是人类劳动发生量=人类产品出现量之简称,意思是,发生的人类劳动量=出现的人类产品量。
上述等式当中,产品量并不是产品自身的物理量、化学量等等,而是出现量、事件量、人事量、行为过程量。
上述等式当中,两边的量纲、单位、数值,那当然不同。但是,这种不同,是次要的问题,也是后续的问题。
假若上述等式成立,则这种不同,完全可以化解、解决。但是,这是后续的问题了,暂时暂且不用管。

关键根本的问题是,上述等式,成立不成立?
如果成立,一切好说,不在话下,自然而然,不言而喻。
如果不成立,则即便量纲单位甚至数值相同,又能咋地。

那么,上述等式,当然成立。
请看:
人类劳动行为过程=人类产品形成过程
人类劳动的发生量=人类产品的出现量
发生的人类劳动量=出现的人类产品量
以上,是自身同一,统一于劳动者一身。
例如,张三打水一小时,打水一立方。
亦即,张三打水一小时=张三打水一立方。
亦即,一小时张三打水=一立方张三打水。
亦即,一小时打水张三=一立方打水张三。


大哥,请针对上述,发现其中的毛病,看看等式是否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1 21:17:52
就业厌恶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4:58:11
1993110 发表于 2018-1-21 17:47
劳动和产品,当然两码事。劳动量和产品量,当然两码事。但,共存于人事当中,共同是行为过程。
劳动量=产品 ...
我对劳动价值论没有研究,外行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5:13:06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1-22 14:58
我对劳动价值论没有研究,外行呢
请大哥从逻辑上等等,帮着看看,等式能否成立,有没有什么毛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7:30:41
马列光 发表于 2015-12-22 23:57
社会主义在中国搞了二三十年了,为什么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普遍处于贫穷状态?反思的结果使人们认识到, ...
中国在1978年之前的发展并不缓慢。
  从GDP来讲,以1952年为100,中国1978年实际GDP为471.4。[1] 26年的年平均增长率6.15%,远高于美国同期的3.67%。[2]

  进一步说,GDP并非总是判断经济发展的最佳指标。新中国建国后,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工业化。中国把主要的资源用于建铁矿、煤矿、钢铁厂、机械厂、公路、铁路等。如果当时中国把大量资源用于住宅和服务业,会使GDP在短期内增长幅度更大,但对长期发展并非最佳选择。所以对于1978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生产总值是一个更好的判断指标。以1952年为100,中国197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为1598.6.[3] 26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25%。这种发展不是缓慢而是极快。正是因为中国工业化的进展,改革开放后西部的农民工可以坐火车,而不是背着行李步行去沿海城市打工。


[1] 《关于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修订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公告》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7/t20160705_1373924.html
[2] 《Current-Dollar and "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美国经济分析局
https://www.bea.gov/national/xls/gdplev.xlsx
[3] 《1981年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7:38:33
1993110 发表于 2018-1-22 15:13
请大哥从逻辑上等等,帮着看看,等式能否成立,有没有什么毛病。
我想,先生推理逻辑上没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7:39:30
但是,要建立等式需要确定变量和系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7:41:55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1-22 17:38
我想,先生推理逻辑上没有问题


这个是真的吗?


假设是真的,那么,存在什么瑕疵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7:43:18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1-22 17:39
但是,要建立等式需要确定变量和系数
发生的人类劳动量=出现的人类产品量
以上,是自身同一,统一于劳动者一身。
例如,张三打水一小时,打水一立方。
亦即,张三打水一小时=张三打水一立方。
以上,是自身同一,统一于劳动者一身。可以看成,打水一小时是张三的劳动量,打水一立方也是张三的劳动量,劳动量=劳动量。也可以看成,打水一小时是张三的产品量,打水一立方也是张三的产品量,产品量=产品量。还可以统称:生产量=生产量,作用量=作用量,左边的生产量侧重于作用主体,右边的生产量侧重于作用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7:45:21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1-22 17:39
但是,要建立等式需要确定变量和系数
例如,张三打水一小时,打水一立方。
亦即,张三打水一小时=张三打水一立方。
以上,等式两边的单位、数值,并不一样。
例如,张三打水60分钟=张三打水1立方米,等式两边的单位和数值都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7:53:28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1-22 17:38
我想,先生推理逻辑上没有问题
大哥是手机上网,不如电脑方便。39楼发言有改动,我再次重发一下:发生的人类劳动量=出现的人类产品量
以上,是自身同一,统一于劳动者一身。
例如,张三打水一小时,打水一立方。
亦即,张三打水一小时=张三打水一立方。
以上,是自身同一,统一于劳动者一身。可以看成,打水一小时是张三的劳动量,打水一立方也是张三的劳动量,劳动量=劳动量。也可以看成,打水一小时是张三的产品量,打水一立方也是张三的产品量,产品量=产品量。还可以统称:生产量=生产量,作用量=作用量,左边的生产量侧重于作用主体、行为,右边的生产量侧重于作用结果、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7:54:08
1993110 发表于 2018-1-22 17:45
例如,张三打水一小时,打水一立方。
亦即,张三打水一小时=张三打水一立方。
以上,等式两边的单位、数 ...
设一个单位系数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7:54:43
 立方米/分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7:56:54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1-22 17:54
设一个单位系数比
立方米/分钟
等式的逻辑是:人类劳动行为过程=人类产品形成过程,人类劳动的发生量=人类产品的出现量。如果对等式的两边,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操作,则能得到系数比,也能得到劳动效率等等。如果引入货币、单价等等,则能得到有关的产值量、市价量等等。继续变换、转换,可以得到生产函数等等之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18:07:38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1-22 17:54
 立方米/分钟
假设等式成立,就把眼前周边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马克思经济学在当前看来,从很难撼动,变成不能撼动了,并且也能收编主流经济学了。那么,等式真的成立吗?
如果等式不成立,则马克思经济学有大麻烦,至少有大麻烦。甚至可能有虚空、亏空、大漏洞。总之,由这里的等式问题,进入了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的基因、底层、深层了。
马克思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劳动。无差别的劳动。
这里的凝结,就是等于或者等价,就是说,一单位劳动粒子簇总是对应1单位产品粒子簇。如果否定了等于或者等价,就是否定了凝结,也就是否定了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也就是否定了马克思的价值这个概念。
那么,马克思经济学,至少需要先报废,再重写,至少是需要重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22:37:10
1993110 发表于 2018-1-22 18:07
假设等式成立,就把眼前周边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马克思经济学在当前看来,从很难撼动,变成不能撼动了 ...
小时与水量是可以有比例关系,劳动量用小时计算,然后比上产量,也应该可以,但是,劳动量的质量很难用小时比较出来,恐怕这是难点,这方面我没有研究,不敢忘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22:46:29
但是,我想也不是没有办法来量化劳动的,在相同技术条件下,或者在总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把机器贡献也归于技术条件,这样劳动时间的积累应该正比价值量,总的劳动时间越长,商品价值越高。更复杂一些的计算可以设一系列参数或者权重来对各种不同商品进行比较。只是初浅认识,仅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23:28:1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1-22 22:37
小时与水量是可以有比例关系,劳动量用小时计算,然后比上产量,也应该可以,但是,劳动量的质量很难用小时比较出来,恐怕这是难点,这方面我没有研究,不敢忘议
假设,发生的人类劳动量=出现的人类产品量,此等式成立,那么,在后续的计量问题上,是很简单的。比方来说:有一个小孩,身高1米,体重100斤,文盲,年收入0万,对社会贡献很小,
有一个大人,身高2米,体重200斤,博士,年收入一千万,对社会贡献很大,
那么,如何计数?他们分别是几个人?
那么,小孩仍旧是1个人,大人仍旧是1个人,文盲或博士都是1个人,贡献大小仍旧是1个人,那不能说,贡献大的是八个人,贡献小的是0.1025个人。
同样,对劳动的计数,也是如此:
一个人张三徒手收割牧草一小时,拔草7斤,还全是劣等草。计为:1人小时拔草=7斤劣等草
一个人李四徒手收割牧草一小时,拔草89斤,还全是优草。计为:1人小时拔草=89斤优等草
上述当中,张三或李四,他是全心全意拔草,还是三心二意地拔草,他是生手还是熟手,他身体强还是身体弱,他吃饱喝足了还是几天没吃饭了,他是在好天气还是坏天气,是在好牧场还是坏牧场,等等,等等,等等等,都不需要考虑,一律上述核算法。
诸如此类。并且,如此计量,已经包含了各自的具体表现,是把一切都涵盖了,并不是抛弃了。
那么也就是说,爱因斯坦的一年劳动,是如此计量。清洁工的一年劳动也如此计量。他俩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并且,在这里不考虑他俩各自的劳动报酬、工资水平、社会贡献等等,而是就劳动谈劳动,就计量劳动谈计量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2 23:36:14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1-22 22:46
但是,我想也不是没有办法来量化劳动的,在相同技术条件下,或者在总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把机器贡献也归于技术条件,这样劳动时间的积累应该正比价值量,总的劳动时间越长,商品价值越高。更复杂一些的计算可以设一系列参数或者权重来对各种不同商品进行比较。只是初浅认识,仅仅供参考
对劳动的计量,首先首要,是对个别劳动的计量,亦即对任一个体的计量,任一生产单位的计量。计量的时候,天真、朴实,直接、直观,按照等式填写即可:劳动量=劳动的人员数*钟表时间=产品量=具体(但可以不详细)的工作成果。也就是说,这个等式,刻画了整个的具体的劳动过程、劳动状态、劳动作用、劳动结果了。有点像,物理学上用质点来表达机械运动。那么这样的计量,不需要考虑太多,例如劳动强度,劳动态度,熟练程度,技术水平,等等,也不需要考虑装备设备的情况,就是针对人类行为过程搞具体而概括的计量。当需要精细的时候,再做精细处理不迟。

那么,人类劳动过程当中,完全都是人类力,并没有自然力,并没有自然物品力量、人工物品力量。这是因为,比方说:
人类生产的野鸡生产的野生鸡蛋=人类驾驭利用下,野鸡它的产蛋=人类他的产蛋=人类鸡蛋在人世间的出现。也就是说,人类劳动是一种创造,但是这种创造,针对宇宙来说不算是什么创造,都是既有的东西,或可能的可行的东西,而且,物质不灭,质能守恒。而针对人世间来说,出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东西。例如说,野鸡蛋是野生的,是天生的,是宇宙当中本来就有的,但是,人世间当中原本没有,本来没有,唯有经过了人类劳动,人类捡取劳动,人类窃取劳动,人世间这才出现了野生鸡蛋即人类鸡蛋,亦即,人类劳动是对自然造化、宇宙造物的窃取窃用,并且,人类窃取窃用=人类窃得窃获。这里的窃取、窃得,包括对物品的,也包括对力量的。当窃取、窃得后,自然力量等等转化为人类力量,自然物品等等转化为人类物品了。亦即,人类对造化造物的窃取窃用=人类对人世间的创造发明。所以说,人类的劳动,完全是人类力量的运行,完全是人类产品的诞生,并且,人类力量=自然力量等等的被驾驭利用=被驾驭利用下,自然力量它们的运行。那么也就是说,阳光雨露、机器设备等等,并没有进行劳动,都是人类力量的运行,都是人类的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3 00:14:44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1-22 22:37
小时与水量是可以有比例关系,劳动量用小时计算,然后比上产量,也应该可以,但是,劳动量的质量很难用小 ...
用劳动生产率之类的比例式、系数式,来得出劳动量与产品量的对应甚至对等,也可以。比如说,劳动生产率=16854个产品/240人年劳动,转换可得:劳动生产率=1宗/1人年=1产品粒子簇/1劳动粒子簇=240宗产品/240人年劳动。还可得到:240宗产品*1人年=240人年劳动*1宗。这样做,有数学、逻辑上的直观性、合理性,似乎又缺乏公理性、深刻性。另外来说,是把单位、量纲给约掉了,但,同时也能表明,1产品粒子簇对应甚至对等1劳动粒子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