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2-12 09:58:00

同意楼主的观点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0:08:00

可以讨论,不要愤青,来人大论坛的,我想应该是有头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0:16:00
从本质上讲,地方政府之所以托房价,必定与其利益相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1:03:00
这都是政府和开发商共同勾结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1:35:00

固定资产价格暴跌的后果是怎么样.

不用说其他的国家,1994年中国的情况就很清楚了. 房价下跌,或者引申一个更大的范围就是固定资产价格的下跌,本身就是经济下滑的一个结果. 而且房价未来半年继续下滑,基本是可以预期的.

更别告诉我,房价大幅度下跌,其他资产价格会不跟着下跌.这样引发的连锁反应是什么,大家自己想吧.

做一个很极端的假设, 假如 2009 年中国房产价格暴跌一半, 要有多少人申请破产,整个金融系统的冲击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这些分析很愚蠢,价格暴跌虽然看起来经济指标下降了,但是这些指标是建立在物价基础上的,所以,是否说全国物价统统涨10倍,我们的经济就好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03:00
以下是引用wangyong77在2009-2-12 11:35:00的发言:

固定资产价格暴跌的后果是怎么样.

不用说其他的国家,1994年中国的情况就很清楚了. 房价下跌,或者引申一个更大的范围就是固定资产价格的下跌,本身就是经济下滑的一个结果. 而且房价未来半年继续下滑,基本是可以预期的.

更别告诉我,房价大幅度下跌,其他资产价格会不跟着下跌.这样引发的连锁反应是什么,大家自己想吧.

做一个很极端的假设, 假如 2009 年中国房产价格暴跌一半, 要有多少人申请破产,整个金融系统的冲击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这些分析很愚蠢,价格暴跌虽然看起来经济指标下降了,但是这些指标是建立在物价基础上的,所以,是否说全国物价统统涨10倍,我们的经济就好了呢?????

一个根本不会区分资产价格 和物价的人。

多谈也没有用~~~~

简直浪费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09:00

对于一个故意制造混淆的人。

多谈也没有用~~~~

简直浪费时间。

你的极端的假设也是托市造成泡沫导致的后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09:00

另外为什么各个国家都宁愿忍受适当程度的通货膨胀而都不愿意发生通货紧缩呢。

自己想想原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11:00

自己先去看看 94年的中国, 99年的香港,现在的美国和中国,日本。

房地产价格暴跌的后果到底是怎么样

再来说什么愚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12:00

更别告诉我,房价大幅度下跌,其他资产价格会不跟着下跌.这样引发的连锁反应是什么,大家自己想吧.

=========挤出效应你分析过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13:00

另外为什么各个国家都宁愿忍受适当程度的通货膨胀而都不愿意发生通货紧缩呢。 ========房价的奇高不导致其他行业的紧缩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14:00
以下是引用wangyong77在2009-2-12 12:09:00的发言:

对于一个故意制造混淆的人。

多谈也没有用~~~~

简直浪费时间。

你的极端的假设也是托市造成泡沫导致的后果。

这个是极端假设。

94年的中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那时候根本政府就没有去托市,而是采取非常极端的做法。

而98年时候的香港也是一样。 8万5公屋政策带来的后果是怎么样,你自己找个香港人问问。

况且过去三年中国出台多少  打压楼价的措施, 你自己数数。 别告诉我那些打压的措施 叫托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14:00

自己先去看看 94年的中国, 99年的香港,现在的美国和中国,日本。

房地产价格暴跌的后果到底是怎么样

再来说什么愚蠢。

=======这正式托市要造成的更严重的后果,日本的房地产也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15:00
泡沫不可能把破灭,要让他早点破灭危险才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15:00
根本性延长衰退时间,长痛不如短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19:00

94年的中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那时候根本政府就没有去托市,而是采取非常极端的做法。

而98年时候的香港也是一样。 8万5公屋政策带来的后果是怎么样,你自己找个香港人问问。

况且过去三年中国出台多少  打压楼价的措施, 你自己数数。 别告诉我那些打压的措施 叫托市。

======至于是否地方政府参与托市是非常清楚的事情,凭良心说话,中央的决策也未必真正能够打压,许多政策都有抬高房价的后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20:00
泡沫不可能不破灭,要让他早点破灭危险才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27:00
以下是引用wangyong77在2009-2-12 12:20:00的发言:
泡沫不可能不破灭,要让他早点破灭危险才小

说来说去,和我的观点终于一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33:00
你的观点是托市,延迟痛苦,增加泡沫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35:00

日本是最好的例子。

美国的例子也有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56:00

政府托市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价格区间不够合适。地价就是政府采用一种不合适的拍卖方式搞起来的,搞高了,老百姓反对;到了一定的程度,怕造反,就忽悠房价要降;降到某些既得利益者利益减少了,商人反对,再低了,怕这些人罢工了不给钱。于是就人为的设定一个预想的区间来进行所谓的调控。依据都没有错,一边是市场,一边是政治,两者都需要,所以才有了所谓的托市说.为什么贪污的、腐败的,大多与工程有关,如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3:47:00
中国现在有环境注定是要求稳的,不可能出现急降急涨,危机需要时间来化解,也就需要政府充分站在宏观的层面上未雨绸缪,对中国的经济要有信心,房产降价的趋势,从国家的政策指导趋势来看也是必然的,什么时候这个矛盾解决了,危机也就过去了,危机,有危也有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4:03:00

我有几个问题

1; 长痛不如短痛,请问房价跌倒多少是合适的?60%?80%?

2:如果政府托市是错的那么当初房价上涨,政府出台调控是不是错的?

3:如果房地产一步跌倒位,请问政府怎么办?你有对策吗?

4:就算政府不出手,请问,房价能一步到位吗?

5:最坏情况是房地产价格崩盘,请问会有多少投入房市的钱没有,这个你心里有数吗?--如果没数,看看统计数据每年房地产销售数据再来说说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4:53:00
嘿嘿,反对这个观点的应该到我那帖子上留言啊,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5:20:00

不管一步到位的暴跌,还是慢跌

买房还是有钱人

只不过,住80平米的换120,120换180,180换复试或别墅

所以,怨房价高的,你还不如怨自己没能力买房。

其实,买房者本身是相当矛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5:31:00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9-2-12 12:1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wangyong77在2009-2-12 12:09:00的发言:

对于一个故意制造混淆的人。

多谈也没有用~~~~

简直浪费时间。

你的极端的假设也是托市造成泡沫导致的后果。

这个是极端假设。

94年的中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那时候根本政府就没有去托市,而是采取非常极端的做法。

而98年时候的香港也是一样。 8万5公屋政策带来的后果是怎么样,你自己找个香港人问问。

况且过去三年中国出台多少  打压楼价的措施, 你自己数数。 别告诉我那些打压的措施 叫托市。

92-94那次,是好的通缩,价跌量涨

这一次,很可能是坏的通缩,价跌量跌

这不是极端,真实存在过

事实上,上世纪两次坏的通缩的结果都是很难看的

1、1933那次大萧条

2、日本的“失去十年”(记得伯南克在北京曾经笑日本不会发货币来人造通涨,现在他应该深刻体会到“流动性陷阱”是什么滋味[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6:23:00
以下是引用overzenith在2009-2-12 15:3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winston1986在2009-2-12 12:1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wangyong77在2009-2-12 12:09:00的发言:

对于一个故意制造混淆的人。

多谈也没有用~~~~

简直浪费时间。

你的极端的假设也是托市造成泡沫导致的后果。

这个是极端假设。

94年的中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那时候根本政府就没有去托市,而是采取非常极端的做法。

而98年时候的香港也是一样。 8万5公屋政策带来的后果是怎么样,你自己找个香港人问问。

况且过去三年中国出台多少  打压楼价的措施, 你自己数数。 别告诉我那些打压的措施 叫托市。

92-94那次,是好的通缩,价跌量涨

这一次,很可能是坏的通缩,价跌量跌

这不是极端,真实存在过

事实上,上世纪两次坏的通缩的结果都是很难看的

1、1933那次大萧条

2、日本的“失去十年”(记得伯南克在北京曾经笑日本不会发货币来人造通涨,现在他应该深刻体会到“流动性陷阱”是什么滋味[em01])

 既然

既然你很清楚日本失去十年,就说明你没有良知。还用所谓例子来骗人。

日本例子正好支持我的说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6:25: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9-2-12 14:03:00的发言:

我有几个问题

1; 长痛不如短痛,请问房价跌倒多少是合适的?60%?80%?

2:如果政府托市是错的那么当初房价上涨,政府出台调控是不是错的?

3:如果房地产一步跌倒位,请问政府怎么办?你有对策吗?

4:就算政府不出手,请问,房价能一步到位吗?

5:最坏情况是房地产价格崩盘,请问会有多少投入房市的钱没有,这个你心里有数吗?--如果没数,看看统计数据每年房地产销售数据再来说说吧。

这些人不敢正面反驳,拐弯抹角提问,问题是你的所谓60%有那么严重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6:27:00

这一次,很可能是坏的通缩,价跌量跌

=====符合事实吗,下一个荒唐的怪结论,也不论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6:44:00
以下是引用wangyong77在2009-2-12 16:23:00的发言:

既然你很清楚日本失去十年,就说明你没有良知。还用所谓例子来骗人。

日本例子正好支持我的说法。

现在政府不正是要避免通缩吗???

一旦价跌,通缩就会难于避免了

到时,央行开砸都挽回不了经济萎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