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长风版主推荐的文章,想到很多,鼠标键盘莫名地反应有些慢,看情况点评。首先是多谢分享!其次,不得不说,可能是我自己做过10多年专业媒体人士(多为政治经济类新闻及专题岗位)的习惯性思维吧,一般而言,我会把“人民日报+金融或经济政策性min感类评论”作为政FU或上CENG引导舆LUN甚或是“引导市场”的一种“非公开市场操作行为”!

如下为,对于保险资金入市的若干看法,“ABC”或“一二三”——无关专业素养,只是习惯而已;而且,除了MAO老人家,“中国式科举文化教育”之下,大家其实也都是颇为喜欢“开中药铺”的。
(1)所谓的“保险资本入市”问题。其实,读过“保险”这个主要甚至极为核心的金融行业类别的最基础常识者,或都了解所谓保险是基于“大数原则”为参与保险产品者制订风险定价的一种游戏规则。这意味着,仅从保险这种金融产品自身存在的法律或经济规则环境而言,是存在“市场公平优先于社会道义”的。换言之,用村话来说:“敢放高利DAI之后逼债的,多是不怕死人的:无论是以逼死人的方式去逼债,还是冒着‘资金冒顶’危险逼死自己”。总结这段,强调的是:市场是提供公平定价/实现公平价值的所在,而非讲公理或公益之所在;尤其是金融市场,都是蓄养金融大鳄之专业所在,而非慈善堂。所以,,,我理解,LZ推荐的文章中首要的质疑是:“保险资金应不应入市?”而非“保险资金应当怎样入市?”
显然,这是两个实质具有鲜明差异的问题;前者,应该是1979年就解决的问题,最最神经反应弧过长,1993-1994年XIAOPING南巡时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当头罩来,应该都已经解决了。后者,就很有讲究了。话说,既然是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想必是有“糨糨酿酿”说得说不得或尽在不言中的背景言或画外音存在的。那么有何必那么刺眼地点出诸如“门口的野蛮人”之类的强行M&A或是恶意收购。还是那句话,1979年没说不行的事情,既然1993年明确说了“可以要这样的MAO,还可以那样MO”;尤其2013年12月“中YANG深改组”成立两年来,显然,在深水区作业,不是这样MO那样MO的问题了,而是一旦遇到阻碍,搬开或干脆清除!如果执行力不能保证执行,论乎有没有能力,对不起,让位,就贤!中国缺少的2030年赡养爷爷奶奶的新一代劳动者,而非干得了事情的有用人才!
于是,我们所探讨的LZ推荐的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的(争鸣或讨论)主题,就简化为问题二:“保险资金究竟应当如何入市?”而非是否“莽撞”的问题。
(2)那么,“保险资金究竟应当如何入市?”根据我们学习欧美等“发达+先进经验”的惯性思维,或可做我们借鉴样板的并不多。
以我个人有限的经验而言(暂将保险资本按来源和产品/即风险定价属性分为非社保和社会保险资本),a,欧美经验中最富有借鉴意义(以及可操作)的是,强化和完善社会保险机制,又是ABCDEF,不冗述。
(3)b,米国的基金投资市场中保险基金入市的经验值得学习或思考。(当然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应该也有,只是我的知识面有限,尚未读到。而非过分尚“美”或非“美”)。[handshake][titter]
米国的资本市场活跃度最高,与其国民经济关联极为密切。其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压舱石”为大中型甚至巨型所谓机构投资者。后者中,85%岁以上多是大型或大中型各个层级的保险基金或退休基金或养老基金(具体很多很多很丰富,同时年深日久,积累的好的经验,足够我们的学者学习很久),他们可以保证在1/3或1/2个世纪里确保参与退休基金或养老基金具有一定的收益率。同时,由于米国这样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福利方面“内外分明”而且“立场坚定”的国家,能够确保其金融市场的“财产性收入”的购买力(在漫长时间里)相对变化不大。即在“国际市场冲击”“通货膨胀”“社会生产力水平变化”三者综合冲击下保持福利水平相对稳定。——当然,同时这意味着其资本市场的“社会综合”效率高。显然,与之对照,我们也可以做很多,ABC、一二三,都可以做到,或正在做,而不是讨论谁莽撞不莽撞的问题;又不是水浒传续集,还要去比较鲁达和李逵?![titter]
(4)c,以我个人有限的见识,觉得当前至少有两个属于金融创新的子域做得实在不够好,一个是“推荐文章”中提到的“信托资金入房地产建设领域”或说“各种来源的投资基金以信托方式进入建设领域”的“信托类金融创新”。有个说法是,信托作为金融创新或财产制度创新有两个大优势,一是财产权属多层次化,(譬喻为早先的英国国王也认可的:“我附庸的附庸非我之附庸”),二是信托财产管理机制的“防火墙机制”(据说这个机制操作实施完善了,不存在信托投资基金亏损问题)。另一个则是目前流行的所谓“互联网+分散/碎片金融”的新模式,究其本质,其实也是信托机制操作中的一些问题。(PS,论坛中有个非官方作者著述中提到货币亦有财产权属多层次化问题,也很有趣,观察角度甚新,虽于操作无甚益,亦值得一读)。
(5)此外,我们每次探讨资本市场问题,总是有意无意忽略了资本市场,其实并非独立或割裂的个体,究其本质,其市场运行动向、效率、收益水平、是否稳健、甚至是否公平,与国民经济宏观整体的关联都是不可忽视的。系统化的思考,是必须的,而非具有什么高明的东西,莫在故作高深,使人“不名觉厉”。


其实,“深改”到了“神改”的阶段,保险资金还不入市,尚待何时。信托机制尚未建立,尚待何时。惧怕而非欢迎市场化M&A,尚待何时。(除非,如我之前回帖所提及的王十块背后有“神”人,万科或房地产巨头们背后有类似于内部的非市场化的承诺“啥啥”的。当然,这是读小说的惯性,习惯于某种神秘主义了,或可一哂吧。[titter][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