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3295 5
2009-02-11

 

 

 

论坛上有些网友急于给感觉得的世界下结论说他们感觉得的世界不是现实就是虚幻的、不是虚幻就是现实的、不是可知就是不可知的、不是不可知就是可知的,这是非此即彼的世界观,他们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这些世界观都是极端的。而且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难道,就不能认为有非此非彼(要素——或者第三个集合在另外两个集合之外)或者即此即彼(要素在两个集合之内,是另外两个集合的交集)这个情况?

 

意识感觉到的东西未必是真实存在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幻肢”的现象。说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自身感觉器官的了解,甚至对自己身体的程度和界限的了解,都是从出生以后通过逐渐学习感知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渐随着认识与体验的而变化加深的。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神经中枢系统会把反复对于自己生理上的肉体(存在)的体验感觉和认知,从而逐渐加深巩固的储存记忆形成神经回路并且把它们固定起来,所以,当一个人因为一只手或者一条腿由于某种意外事故被切断后,他们仍然可以在很长时间里继续感觉到它的存在。他可以感到它的在发痒,感到能移动它,有时甚至可能忘记了他已经失去而情不自禁地使用它。然而它只是一个强烈的幻觉。这样的经验有的人只不过短暂的存在,有的人却是伴随着终身,一般来说这种经验的存在时间的长短应该是与被切断时的年龄成正比,因为年龄越大形成神经回路越稳定越不容易改变。所以,有些断肢患者需要由医院的心理学医生对他们进行特殊的训练以帮助他们改变纠正关于自己身体和感觉器官的感知偏差。通过上面我们可以认识到意识感觉到的东西未必是真实存在的。换一个角度来说,既是:所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未必都是都此刻被意识感觉到的。

 

主观信息与真实存在信息的逻辑关系

 

用逻辑学来说,一个人的主观意识感觉到的信息只能(也只有)存在两者情况:㈠、可能完全=(符合)真实存在的信息;㈡、可能≠(不完全符合)真实存在的信息。⑴是主观信息与真实存在信息的(交集),㈡又可以分为两者情况:⑴、是主观信息(这个集合)与真实存在信息(这个集合)存在交集(真假混杂);⑵、主观信息完全不符合真实存在的信息,即主观信息(这个集合)与真实存在信息(这个集合)没有相交,不可能是㈠的情况也不可能是㈡中⑴的情况,完全是相离的状态,也就是说是完全间假没有一点“真”的!从认识论来说,认识者要想完全达到㈠这种状态是不可能的,但是可能无限逼近。所以,认识者希望对于认识对象认识的过程是从㈡中⑵的情况――→㈡中⑴的情况――→无限逼近㈠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11 15:29:00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认识到意识感觉到的东西未必是真实存在的。换一个角度来说,既是:所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未必都是都此刻被意识感觉到的。

从逻辑角度看上述论调不是恒成立的,两者互为逆命题,不知道想说什么?

用逻辑学来说,一个人的主观意识感觉到的信息只能(也只有)存在两者情况:㈠、可能完全=(符合)真实存在的信息;㈡、可能≠(不完全符合)真实存在的信息。⑴是主观信息与真实存在信息的(交集),㈡又可以分为两者情况:⑴、是主观信息(这个集合)与真实存在信息(这个集合)存在交集(真假混杂);⑵、主观信息完全不符合真实存在的信息,即主观信息(这个集合)与真实存在信息(这个集合)没有相交,不可能是㈠的情况也不可能是㈡中⑴的情况,完全是相离的状态,也就是说是完全间假没有一点“真”的!从认识论来说,认识者要想完全达到㈠这种状态是不可能的,但是可能无限逼近。所以,认识者希望对于认识对象认识的过程是从㈡中⑵的情况――→㈡中⑴的情况――→无限逼近㈠的情况。


这是模糊论的调调,很多地方都已经再研究这个方面的问题了,不确定理论,模糊理论等等,现在拿出来想说什么?

所谓逻辑关系要在一定确定的关系中去讨论才有意义,否则拿着枪说弓箭射不死人是有点可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1 19:43:00

这个世界上有些命题就是非黑即白的,用计算机的话来说,这叫布尔值,要么0(假),要么1(真),计算机会自动把所有非0值等同于1。

比方说,一个人要么死了,要么活着,半死半活的人是没有的。薛定谔的猫就是在此前提下提出来的。

世界上还有一些命题不是非黑即白的。

比如说,一个人未必要么是秃头,要么不是秃头,而是他可能有一点秃,但不是秃得很厉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1 19:43: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1 22:37:00
以下是引用wsbsmn在2009-2-11 15:29:00的发言: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认识到意识感觉到的东西未必是真实存在的。换一个角度来说,既是:所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未必都是都此刻被意识感觉到的。

从逻辑角度看上述论调不是恒成立的,两者互为逆命题,不知道想说什么?

用逻辑学来说,一个人的主观意识感觉到的信息只能(也只有)存在两者情况:㈠、可能完全=(符合)真实存在的信息;㈡、可能≠(不完全符合)真实存在的信息。⑴是主观信息与真实存在信息的(交集),㈡又可以分为两者情况:⑴、是主观信息(这个集合)与真实存在信息(这个集合)存在交集(真假混杂);⑵、主观信息完全不符合真实存在的信息,即主观信息(这个集合)与真实存在信息(这个集合)没有相交,不可能是㈠的情况也不可能是㈡中⑴的情况,完全是相离的状态,也就是说是完全间假没有一点“真”的!从认识论来说,认识者要想完全达到㈠这种状态是不可能的,但是可能无限逼近。所以,认识者希望对于认识对象认识的过程是从㈡中⑵的情况――→㈡中⑴的情况――→无限逼近㈠的情况。


这是模糊论的调调,很多地方都已经再研究这个方面的问题了,不确定理论,模糊理论等等,现在拿出来想说什么?

所谓逻辑关系要在一定确定的关系中去讨论才有意义,否则拿着枪说弓箭射不死人是有点可笑的

噢!“所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未必都是都此刻被意识感觉到的。”中的“都是都”应该更改为“都能”,即更改后为:“所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未必都能此刻被意识感觉到的。”你认为两者互为逆命题不知道我想说什么的原因也许是把这句话误解为“所有真实存在的东西都能被意识感觉到的”吧?这个的确不好了解,这样吧!我之所以会从“意识感觉到的东西未必是真实存在的”推出“所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未必一定此刻被意识感觉到的”这句话正是因为我认识到了现实中主观意识(主观信息)与真实存在信息之间的未必完全对称。难道,先生认为这样的推理有问题?

我上面的研究是从集合论的角度来探索的,也许先生认为已经有人在抢先研究这个方面的问题了,那么,我是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这个没有什么奇怪的,我本人不过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自己总结一下而已,如果先生认为别人的这个方面的研究更加高明,我愿意学习,希望先生能介绍一二,在下将感激不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3 13:35: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1 22:38: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9-2-11 19:43:00的发言:

这个世界上有些命题就是非黑即白的,用计算机的话来说,这叫布尔值,要么0(假),要么1(真),计算机会自动把所有非0值等同于1。

比方说,一个人要么死了,要么活着,半死半活的人是没有的。薛定谔的猫就是在此前提下提出来的。

世界上还有一些命题不是非黑即白的。

比如说,一个人未必要么是秃头,要么不是秃头,而是他可能有一点秃,但不是秃得很厉害。


我上面没有说没有非黑即白的命题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3 13:28:00
所有真实存在的东西未必都能此刻被意识感觉到的依据

比如,医学中有一种叫做“脑中风”的症状,由于有一些患者中风后脑部系统神经受损,引起偏身感觉障碍,即指患者半侧肢体的痛觉、温度觉和本体觉(本体觉又称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腱、关节等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路可分为意识性和非意识性两种)障碍,当脑部神经系统受损到一定的程度时,患者的脑部神经系统受损部分对应的肢体几乎完全没有感知觉,形同摆设,有时这些部位就是不小心被刀划伤也不感觉到疼痛,被开水温度过高也不感觉到烫和疼痛。我就亲眼看过一个农村的患者脑部神经系统受损部分对应的肢体在睡觉时被老鼠咬了一个洞,可是他在睡觉时竟然一点都没有感觉到,第二天早上才被亲人发现,但是,他跟我说还是没有感觉到疼痛。可见,这些存在着的肢体在没有被这个患者看到时,它们是不能被这个患者感觉到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3 13:37: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