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社科基金评审不公的人,你们觉得你们的竞争是正当的吗?
 
 
 
每项基金立项名单一公布,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人抱着打一回酱油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中了,喜出望外;有些人志在必得,结果名落孙山,就吐槽不公。
 
我是一枚幼稚妹纸,一名弱智小硕,是一头学术小菜鸟。我刚到工作单位,一个前期成果也没有,一篇核心论文也没发,那时候我连什么是核心期刊都不知道!!!!居然就中了省部级的社科基金项目,后来又接连中了几项。而我单位的博士、博士后、老前辈们,成果多得是,论文多得是,都没报中,心态失衡、心理猛然落差,满满的都是羡慕嫉妒恨啊!!!!我报这些项目的时候,态度不能说是认真、端正的——不过是做个样子给领导看看,表示我在认真工作、积极报项目而已。唉,报项目就是完成一件任务,反正我报过了,中不中不是我的事了!其实,我还希望不要中标呢!中标反而麻烦,增加我的任务,累死了!我也不想读博,也不想写论文,也不想做项目,也不想出人头地,我就想随便混混,把工作对付过去就行。
 
结果,没想到我运气这么好哇,瞎猫逮着死耗子、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老叫我撞上啊!啊哈哈哈哈,嘴都笑歪了!!!!
 
我觉得,大家报项目心态一定要好,动机一定要纯粹——其实干任何事都是这样——要是你被某种功利心绑架着去干一件事,这种不正当不纯洁的动机往往会使你得不到你原本想要的(比如说:你会不会直奔生小孩这个功利性目的而结婚呢?而不是为了找一个相伴快乐的人而结婚……)。
 
*****************************************
下面进入正题:
 
难道真像大多数落榜的人所说存在“竞争不公”吗?我觉得是这些人误解了项目设计的初衷,不理解项目设计意图和用心。
 
竞争不等于斗争,竞争讲究的是公平有序、公正较量,这就要求竞争者必须条件相当,必须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争。
——并且,所有评委都鼓励、激励、大力倡导有挑战性的竞争,所有有点儿正义感的人都看不起强者和弱者争。
强者和弱者争,即便赢了,也是“胜之不武”,毫无光彩可言。
强者和强者争,结果说不准,比较有趣。
弱者和强者争,看似是以卵击石,完全不现实,但是弱者经过深谋远虑,甚至处心积虑,不是没可能挑战成功,这样的竞争才最精彩。
 
你们说:
一个出过国的人和没出过国的人比谁英语讲得溜,这有意义吗????无聊不无聊啊!!!!
要是安排一个专业运动员和一个业余选手比赛,这场比赛不是明显的不公吗????有什么好比的呢????前者有什么不应该获胜的呢????
 
所以说:竞争必须在同等条件下展开。
比如说:让一个男的跟一个女的打一架,看看谁能打过谁!那就应该让这个男的赤手空拳肉搏,给这个女人配把枪-全副武装-武装到牙齿。
 
当前的基金一般分三个序列:重大、一般、青年——分别对应三个梯队。每个人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对准所属梯队、或者向上一个梯队申报,不应该降级申报。
·如果你属于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群体,你就该去竞争重大项目。真有本事就去拼重大项目,何必去抢一般项目呢????你要真有能耐,请问你怎么能看得上一般项目呢????
·如果你已经拥有竞争一般项目的资格,你也应该有勇气去竞争重大项目,反映你的自信心和挑战性!
·如果你已有“一高”,博士学历或者副高以上职称,你就不该再去抢青年项目。青年项目的设计初衷就是绝对倾向、一边倒向没学历、没资历的青年稚嫩小菜鸟们,说白了,就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博士们、副教授们、副研究员们,你们来和硕士们和讲师们、助理们抢这个小项目,你们说你们有意思吗????你们有脸吗????你们这种竞争显然就是不正当的!!!!你们不是在竞争,而是在欺负人,就像大孩子欺负小孩子一样,为人不齿!!!!
评委们鼓励较低层次的向上、向高层次挑战;对于较高层次的向下、向低层次降级,一般是看不起的!!!!
这只反映了你对自己严重不自信,自己降低了自己的身价。评委只会质疑你对自己的自信心。——所以,“双高”人群在竞争一般项目时,第一轮就被淘汰,是常有的事,是为了维护公允的竞争环境;“一高”人群在竞争青年项目时,一下子就被筛除,也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
 
所以,大家一定要大胆申报,勇于上一个台阶挑战!
 
所以说,基金评审是公平公正的,那些吐槽者多数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本身种种行为已经妨害了竞争的正当性,简直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厚颜无耻!!!!还成天怨天尤人、口气酸臭!!!!
 
其实,基金设立的初衷就是用来资助那些确有大胆想法,但条件不济的人的!所以有时候,评委看你具备太好硬件条件、发了太多牛期刊的文章,你不能说是条件不济了,这个项目对于你而言不是必需的!!!!——比如说:一个青年项目,给硕士做,硕士会觉得有挑战、有压力,可能促成很大进步、会展现爆发力,而且,最重要的是,硕士会觉得倍受器重,会心怀感激,努力好好干;换成博士呢,他中了项目觉得理所应当,没中就一通批评不公的恶毒咒骂,没有一点感激之情,而且说实话,博士这种条件的人,已经不需要青年项目来资助了,他们都挺有成果的,资助意义并不大。
 
而且,基金设立的初衷之二就是鼓励挑战、鼓励创新、鼓励实验、鼓励探索,创新一定有风险、实验一定会失败,任何一个基金都是容忍风险、包容失败的,任何一个基金都压根不会指望受资助者能以理想化的成果结项。要是你已经把某个问题研究透了、思想已经成熟了,那你根本就不用申报基金了!!!!基金不是要看到成熟理论、完整理论、理想成果、圆满成果,而是要看到特色、创新、胆识、锐气。
因此,特别是青年项目,就是鼓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胆挑战的精神。博士往往自恃自负、过于成熟、畏惧失败、不敢创新,显得老沉,的确不如硕士思维灵活、有年轻人的活力和锐气,少了一股灵光劲儿!!!!
 
博士往往写论文很厉害,论文讲究的是严谨性和学理性;而做项目,注重的是实战性,那些纸上谈兵一套一套的高材生跟实践能力强、学历并不高的行家里手(甚至不在高校、不在科研院所,而在实际工作部门)一比,就相形见绌,没有用武之地了!!!!你们要知道,国家给你们做项目,最终是要供领导参考决策,领导一看长篇大论的理论就头疼,“学院派”的文章一般不对领导口味,领导可能也的确看不懂。所有这些项目都是强调应用性、弱化理论性的,即便是基础理论研究,也是要应用性基础理论研究。——写论文厉害的人在做项目时往往捉襟见肘,所以有些人说发表了多少篇SCI、SSCI、C刊等,结果项目没报中,并不必感到出乎意料。
 
所以说,报项目,你可以天马行空地大胆写申报书,甚至写得尖锐、激进、批判性强一些,甚至可以有语句不通和看似矛盾之处,这些都说明你很有想法——思维活跃、思考深刻、思想丰富——很有新点子、很有潜力,项目给你做,很可能从你的不成熟理论中引发出热烈争鸣、广泛探讨,这恰恰是发挥了学术的应有价值啊!!!!
 
因此,我看来,这些基金是具备一定娱乐性的,不是那么当真、那么严肃认真的,就是给人做做玩玩的——给有一脑子奇思妙想的“奇葩”们进行一项有意义的消遣——提供经费用以开展健康向上的自娱自乐。
 
所以,你要是看到你觉得不如你的人报中了,你不必奇怪“国家为什么把钱给ta,凭ta能搞出来什么玩意儿啊????”——对了,国家本来就没太大希望,从就没指望能搞出来什么,不过是期望搞出来一个挺有趣、蛮好玩的玩意儿而已!!!!你无趣乏味,一点儿不好玩,国家当然不会给你一笔钱玩。
 
最后,来说说实战技巧吧。我觉得报项目选题比什么都重要,找准方向、找对路子就成功了一半。你要密切向组织靠拢,琢磨、揣测党中央、领导们想搞哪方面的研究?
在选题方面,你不用对专家的思路,但一定要对领导的思路。专家还不都是服从领导的!!!!所以,基本上,你的思路不用太“在行”(不要太学术感、太研究范、太钻研性了,领导一看,看不懂,就烦)。在我国,在全世界,从来就是外行领导内行。领导都是好大喜功的,就喜欢夸夸其谈、天花乱坠的瞎吹牛本本!!!!所以尽管睁着眼睛说瞎话!!!!
一定要关注领导提出的方针大计,看看现在党中央开了哪些会,哪些事项新近被提上议事日程。——要有学术敏锐度。——要有灵光劲,要有灵气!有了灵气,才能托了贵人(领导)的福气,才有运气。
最关键的一点——想领导所想,投领导所好!做一条领导肚子里的蛔虫!!!!——这是有那么点儿投机取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