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9050 19
2005-09-01

响应版主的号召,出一个关于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讨论题,但可以用制度经济学进行很有效的分析。

中国历史上一向有“太监弄权、家奴作乱”之说。到了当代的政治生活中,这太监和家奴的角色,有很大一部分职能转由一种叫领导秘书的人承担。领导秘书从何而来,我不知道,但现实政治生活中秘书确实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很多领导人所犯下的错误,都秘书相关。

秘书一方面属于领导人的专用,一个人一旦当上了秘书,在政治派别上就很难有选择的余地。领导人的很多私人信息,也由秘书尽知。由此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利用的关系。所以,领导人退出之前,一般情况下会给自己的秘书安排一个很好的位置。

同时秘书可以凭借自己的工作之便,轻易形成一种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可以为他们构造一种与从事业务工作的干部(以前为宦官)相抗衡。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领导干部经过我党多年的教育和磨练,政治上很过关,不会轻易犯错误。但是,秘书却很年轻,他们一般也都是有很高能力和素质的人,很善于使用领导和自己手上的权力,而且经不起经济诱惑,私自为领导办一些不宜办的事。时间长了,秘书邦就成了暗中引领中国走向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2 08:55:00
挺好的题目,可能需要提炼一下,成为一个经济学问题,这样才好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 22:00:00

我想可能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在一个统治型国家,统治者需要秘书。增强统治者的统治能力,降低统治成本和增加统治收益,应该是统治者考虑的因素。

二是秘书拥有统治权的必然性。秘书的人力资本具有统治者的高度专用性,这种专用性让秘书获得了统治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3 06:03:00

这并不是秘书制度特有的.

秘书出身的官员,在整个官员的数量中,占的比例很小。

并不是只有秘书出身的官员,才会这样广织网络,拉帮结派。所有的官员都是这样:每个机构甚至部门的领导乃至普通成员都有自己的关系网络。

官员(包括政府普通职员)之间的网络,并不是因为领导秘书才存在:几个秘书,决不是形成这种官员网络的主要媒介。

结论:政治制度的许多弊端,往往是因为官员网络制度的存在;秘书制度只是其中小小的组成部分。因此,你的命题可以终结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3 6:05:1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4 16:53:00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领导干部经过我党多年的教育和磨练,政治上很过关,不会轻易犯错误。但是,秘书却很年轻,他们一般也都是有很高能力和素质的人,很善于使用领导和自己手上的权力,而且经不起经济诱惑,私自为领导办一些不宜办的事。时间长了,秘书邦就成了暗中引领中国走向的人。”

这段话可以商讨一下。用一句俗语“官清书吏瘦,神灵庙祝肥”。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政治上很过关,秘书们也都捞不着好处了。

这个问题,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讲,是公权缺乏监督,导致太多的寻租机会,领导和秘书签定了一个隐性契约,共同寻租,秘书得到的,是租金切分的一小部分。领导为秘书铺路,秘书为领导保密,是一个合作的博弈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5 12:09:00

楼上所说并非没有道理,但是现实中的人都会经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确实存在依靠买官当上领导,然后极度贪婪地寻租。这种人有了秘书之后,就成了铺路者,与秘书合谋共同寻租。

但是,更多的领导是由于制度上的缺失,一开始由秘书或其他人的帮助下,获取了小利,然后被套上“红楼”,陷入深渊而不能自拔的。这或许正是我们关注制度问题的原因吧。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很过关的,可以说没有过关或者不过关的人,只有过关或者不过关的制度。在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秘书制度就是一个最不过关的制度,起到了可能与领导人合谋寻租的作用。

当然,既使在西方的民主政体下,如果私人秘书有本权当政,也容易演变成与领导人合谋寻租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这种秘书升迁和当政制度,危害最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