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10 0
2016-01-03

自然与人-19.5   低纬度海温的变化情况说明什么

李开乐

    摘要:低纬度海水全年2329冬夏只相差23却与极圈内水温相差20几度对太空的逆辐射效应使得同纬度的露天泳池里的静止水,都无法保住昼夜温差在5以内何况洋流还使低纬度与极圈海水强烈交换。有太多理由说明是另外热源保住了热带海温

    至此已经知道无法用人工实验证明星球自转力学原理的存在了,但我们却可以用大自然自己的实验个例来说明问题。这一小节先讲海温情况。

      彩图19.5-1彩图19.5-2,是用19512003年共53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出来的,可以分别代表北中太平洋的冬、夏海温情况。从图中可以明显见到,在北纬25度到南纬10度(笔者只有图中范围的资料)的太平洋很大范围的海域内,各海区(每区用20个点的资料进行统计)的海水温度全年都保持在2329℃。再从表19.5-1和表19.5-2又可更明显见到,每一个固定海区冬夏之间都只有2、3℃的变化。但是,极圈内的海水肯定是04℃。这就说明了地球的赤道与极地之间的海水温差全年都很大。海水可以自由流动,而且南北的海水交换非常强烈,看一下海流图就可以知道整个大洋的水都在转动着。强大的海洋暖流和寒流不停地将全球大海洋搅拌着,就像是有一个水瓢在大锅里搅动一样,为什么永远搅动不匀,为什么赤道与极地之间的海水无论冬天或夏天都温差总是那么大呢?难道太阳影响真的威力那么大吗?我们稍做分析就会知道并不是的。

彩图19.5-1.JPG

彩图19.5-12月份海温图(19512003年历史资料;每区20个点平均)

彩图19.5-2.JPG

彩图19.5-2 8月份海温图(19512003年历史资料;每区20个点平均)

表19.5.JPG

    太阳光这种短波辐射是无法直接加热空气的,它只能晒到海洋上先加热海水,然后才由温暖了的海水向空气发出长波辐射,或者通过海面直接向空气传递热量,这样才能加热大气。这就是说,大气一般不可能给海洋以热量,反过来却不论白天黑夜都从海洋带走热量。虽然海水在白天可以从太阳得到热量,但也只有晴天的中午时段比较强烈。到了夜里,海水不仅得不到太阳的热量补给,还会主动通过向外逆辐射将大量的热能直接返送回了太空。所以,在夏天和好天气情况下,海水净收入的太阳能就已经不多,遇到阴天、雨天、冬天,海水就只是净消耗大量热能而已。这样一来,尽管太阳光主要直射在赤道附近,但太阳那种供少停多的热量供给方式对于赤道附近的海水来说是入不敷出的,又怎么能维持住那几千米乃至上万米深度的水柱温度不会马上被强大的海流带走了呢?可以肯定地说,赤道带绝不可能指望依靠太阳热力来保持住全年都在2329℃的海水温度,而且上述任何一个海区冬夏之间都还只有2、3℃的温度差异。

    在与上述A、B、C、D、E这5个副热带海区纬度相近似的,广东或海南陆地夏天里的一个晴天(且不说雨天),露天游泳池里在早晨和傍晚之间的池水温度也不可能维持在5℃以内变化,冬天就更不可能又要保持在20℃以上了。游泳池里是静止水,热量并没有被水流带走,况且如此,难道相同纬度的低纬度海水,就不仅能应付时刻不停滔滔滚滚的洋流向两极送走热量(速度1~3节/小时),还能只依靠太阳热力就保住白天黑夜温度基本不变,冬夏之间也只有2、3℃的温度差异,而且全年都维持高达2329℃的海水温度吗?答案是绝对否定的。

    既然如此,副热带海水的真正热源究竟在哪里呢?从已述可知,太平洋和大西洋盆底实际上是一个可以煮热水的金属大锅,而沿着整个赤道带附近的锅底下又永远“炉火通红”(即地心附近的热能不断从低纬度上传给洋底金属地壳),这正是揭开海水温度秘密的关键。如果没有地热供给的话,相信太平洋低纬度夏天里的海水温度,在经过几天阴雨之后也会降到20℃以下,就别说到了冬天还保持住2329℃的高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