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19.6   除海温之外还有很多其它事实也可说明问题
李开乐
    摘要:陆地是隔热层,但中国温泉多分布于较低纬度、印尼多火山、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影响着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随之变化等事实,也都可以证明星球自转力学原理的客观存在。
    本来,陆地上也有个受地下熔液环流影响而造成低纬度冬天、夏天都高温的问题,但地壳主岩石层之上面的这一层陆地表层,原来就是液态地球上面的轻浮物,隔热性强,地壳主岩石层下面的热量很难传到地面上来。也因如此,陆地表面就成为了太阳热能这个外来能源的敏感反映面,白天热,夜晚冷,夏天热,冬天冷。人类住在地面上,当然就很容易只感受到太阳能量影响的巨大,却没想到海洋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地热很难传到地面上来,但地热却是形成温泉的最重要条件。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已知的温泉点约2400多处,台湾、广东、福建、云南、西藏等地的温泉较多,其中最多的是云南,有温泉400多处。”这些较多温泉的省份都处在较低纬度地带。再从温泉的水温来看,70℃以上的温泉绝大多数也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带,如广东台山温泉水温高达80℃;海南岛的蓝洋温泉有自然泉眼十几个,平均水温78.4℃;云南下尖温泉水温76.8℃。
    印度尼西亚在纬度0°附近,又处于喷走了月球的太平洋这个大火盆旁边,所以“印尼是一个火山之国,全国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活火山100多座。印尼的地热资源约占全球总量的40%”(见南方都市报2010年4月25日A19版“印尼靠火山吃火山开发地热”)。
    表19.6是用多年资料统计出来的(地转速度详细资料后面有介绍)。从表19.6中可显著看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是冬春季反而明显升温,夏秋季明显降温。奇怪,太阳一年四季都晒在赤道附近,为什么赤道附近的海温还会有如此大的年变化,而且是反季节的呢?对于南、北半球较高纬度的气温或海温的季节变化,大家都习惯归因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来回移动,但对于正对着赤道中间的这块赤道东太平洋小区域,就再难以用同样观点给予解释了吧!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在一年四季中,地球自转速度在反复地变化着,从而也影响了海温跟着反复地变化,并非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了表19.6中海温的变化。我们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就很清楚。有关文献指出:“地球一般是1月3、4日到达近日点,7月4、5日到达远日点”【12】。5月份正是地球从近日点向着远日点飞奔的时候,这时它一方面是逐渐减慢了公转速度,另一方面却加快了自转速度,于是便出现了显著的地转速度的正变量,6月份达到最大值,且一直维持到7月份还正变量显著(见表19.6)。这就是文献所说的“8、9月份自转最快”【10】的原因,也是以后要说到的拉尼娜现象的根本动力性成因。从表19.6中就可以显著见到配合着“东太平洋海水明显变冷”的拉尼娜现象主征兆。“7月4、5日到达远日点”【12】之后,地球又逐渐加快公转速度向着近日点移去(见“自然与人-10.2”),自转速度配合逐渐减慢。
    在表19.6中都已经把自转速度减慢的拖长性和反复变化性表现了出来,从8月份起至次年4月份,都是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过程的延续。为什么该过程如此长而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自转动量很大的地球,要一步到位地把自转速度立即调整到与轨道曲率相适应是不容易的。正是加速容易减速难啊!晃动与反复都不可避免。在大半年的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过程中,海温也用滞后而缓慢的回升过程与之相配合,最明显是在11月份至次年3月份,这也正是厄尔尼诺现象的根本动力性成因(以后会阐述),又是厄尔尼诺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出现在圣诞节前后,因而被南美洲人称其为上帝之子“圣婴”的原因。
    上列的这些事实也都证明了星球自转力学原理的客观存在。
 
    参考文献:
       【10】《宇宙的秘密》朱志尧编写,辽宁人民出版社,1973年。
       【12】《天文学》Ε.Ф.斯克伏尔错夫著,萧云、康民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