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陷入中年危机的男人。
他在青年的时期就已经家喻户晓。幸福的一家三口。可爱的儿子,贤惠的妻子。被做成典型,全国播放,观众朋友们看他们吃,看他们喝,看他们玩。
有人甚至扒出来了,小头爸爸还挺有钱,住着带游泳池的别墅,衣食住行,哪样不是领先于时代,妥妥的金领。
http://tieba.baidu.com/p/3627468460
也许他曾经是桥梁设计师,或者建筑设计师,但他在本行业有了成就以后,到了券商,做了资深的研究员。
他不是人生赢家,谁是人生赢家?
直到有一天,哦不,2016年1月4日下午一点半。老大说,可以不用工作了。熔断了。
他兴高采烈的回去,给老婆一个惊喜。
但开门的却是隔壁老王。老婆尴尬的说,老王来借一个辣椒面。做午饭。
他看了看手表。下午两点。
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梗,都知道隔壁的王叔叔,他怎么会不知道?你们太小看他了。
但他默默的没说什么。人到中年,很多事情都看开了,难得糊涂。就一次吧,下次眼不见就好。
于是,三天后:

(图借用 知乎晴小懒 侵删)
熔断的时间更巧,早上十点之前结束战斗。回家的时候,刚好避开了早高峰。
老婆容光焕发的开门。他很欣慰。
然后
老王从卧室里走了出来……
…………
于是这个中年的男人,脑子里久久盘绕这一个问题,从现在开始,到底他还能见到这种令他心碎的情景,能有多少次
于是,他就默默的点了一支烟,拉开电脑,开始如下的工作:
按照道理,如果沪深300触及到了7%,才会当天停牌,
但是呢,由于A股的趋同性,那么只要涨跌到了5%的这个幅度,你会舍得卖/敢买么? 显然不会。于是大盘只要触及第一次熔断,由于熔断时间只有15分钟,根本不够让人静下心消除恐慌情绪,而第二次的7%的熔断,与第一次熔断仅仅差了2个点,反而会发生踩踏效应。
2016年的第一次熔断也验证了这个事实。本来熔断前大盘还能挣扎一下,第一次熔断后直接GG。
为什么?因为股灾记忆犹新啊,大家都想到这个道理了,都想抢先一步跑啊! 跑的人多了,谁都跑不掉了
而三个交易日后的熔断,更把这个逻辑加强了:如果5%的熔断意味着必然触发7%的熔断,那么就提早跑吧,于是在跌3%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恐慌性的抢跑。 并且大家都不敢买了。于是大盘就华丽丽的奔着5%的熔断而去。
这就是磁石效应
那么,我们就看看大盘在历史,到底有多少次能触发这个3% 5% 7%吧。
首先将历史上的当日最高值和最低值都画出来,然后用3%的分界线将他们隔开,看看效果
以上是华丽丽的分割线可以看到,特别极端的情况,超过7%的,不是很多,但是架不住上面分析的磁石效应啊。 如果只分析超过5%的情况,那么数量就多一些了,如果是超过3%的情况,数量多了一大截。
上面的图貌似有点不直观,那么我们做一个统计图好了,看看他们的分布:
以上是华丽丽的分割线结论维持原判,如果仅仅是7%的交易日,倒是不多,但是如果按照前面的逻辑,如果考虑3%的交易日,那么数量就不可小觑了。我们把这些极值点放到走势图中,看看大概在那些时候会发生。
可以看到,基本上下跌7%的熔断都是在暴跌的时候(自05年至今,历史上总共有23次向下超过7%,本轮股灾占了8次)概率大概在千分之8 左右,也就是大约125个交易日会触发一次。虽然有点频繁,但是还能忍。
但是如果我们放到5%的熔断呢?
一下次数就多了有木有!从历史上来看,自05年以后,向下的熔断总共被触发了70次,占比2.6左右!基本上每40个交易日就会触发一下,其初衷让大家冷静冷静。但大家是绝对不会冷静的!因为以前没有熔断,触发了5%,该咋还是咋地。但是从今以后,只要到了5%,就是100%的概率奔向7%了。
如果考察3%的触发,简直已经让密集恐惧症害怕了。在历史上,总共向下达到3%的心理临界点有230次,占比8.8%! 也就是说,差不多每过11个交易日,大家就得提心吊胆一把,生怕股价直奔5%而去。就算其中有50%的概率,踩踏发生那么也差不多一个月,就有一次向下的熔断被触发。 原来老王,就是大姨妈,幸好,每个月就来那么一天。
[td]
| 频数
| 频率 |
| 0.03 | 181 | 0.069322 |
| 0.05 | 34 | 0.013022 |
| 0.07 | 11 | 0.004213 |
| -0.03 | 230 | 0.088089 |
| -0.05 | 70 | 0.026810 |
| -0.07 | 23 | 0.008809 |
| 全部 | 2611 | 1.000000 |
小头爸爸最后总结了一张表,也就是自2005年以来,开盘日期总共2611天,其中触发7%的熔断有34次,5%的有104次,3%的有411次。也就意味着15%的交易日中,人们就会提心吊胆熔断是否发生,而假设其中50% 的可能性,确实发生了熔断,也就意味着约7.8%的交易日中,会发生熔断。也就意味着每12.7个交易日,小头爸爸就得回家面对老王一次
为什么?我们可以推测,证监会指定政策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希望大盘不要大跌,而A股大跌超过7%的时候,其实大多数都是发生在历史性大跌的进程中的,如果不是在大跌的进程中,其实平时触发熔断的机会并不多。从这个角度出发,7%的熔断是合理的。
但市场是动态的。是博弈的。
证监会只从做的,从量化的角度看,其实就是过度拟合。其实,这个故事是告诉了我们,如果一味的从历史数据出发,不配合分析市场的逻辑,会造成怎样的偏差。
辛亏证监会昨天发布了公告,自己打自己的脸,撤销了熔断。否则再来一次,绝对就是股灾3.0。看到底下骂声一片,幸灾乐祸,但我却有了一点欣慰,知错就改,相比死扛到底,也算是一种进步。
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包括投资者,包括监管层。
最后
仅以此文纪念一下,小头爸爸的,看着儿子长的越来越像邻居的,如此的一种操蛋人生。
原文是有全部作图的代码的,原文连接 https://www.joinquant.com/post/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