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发明了股市熔断机制的前美国财政部长表示,在A股这个波动性很高的市场,原本意在防止恐慌的熔断太容易被触发,中国需要能准确反映市场的熔断机制,正确的做法是扩大阀值范围。
85岁的前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Nicholas Brady)表示,“他们(中国)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需要能准确反映市场的熔断机制。”
周四晚间,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实施A股指数熔断制度后,布雷迪发表了上述观点。1987年美股的“黑色星期一”之后,布雷迪带领的委员会提出了在市场异动时限制交易的措施。
熔断机制实施的4天里,在接连触发5%和7%的阈值之后,A股于1月4日首次触发熔断机制,又于1月7日再次触发,短短4个交易日中就有2个交易日提前收盘,引发了对熔断机制的阈值设置过低的质疑。
布雷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确的做法是扩大范围。”
1990年代,美国也曾面临类似的问题。布雷迪领导的委员会提出的暂停交易措施在1997年10月27日被首次触发,市场关闭,当天,道琼斯指数下跌了554点。当时道指的跌幅是7.2%,和周四沪深300指数的跌幅差不多。
不同的是,7%的跌幅在美股是几十年一遇,在A股是一年数次。
当时的问题出在美股经过10年的上涨后,道指的每一点所代表的价值已经被削弱了,1987年股灾暴跌508点时,跌幅达到了23%,是10年后触发熔断的跌幅的3倍。之后,监管机构和交易所推动对熔断机制进行了修改:如果道指下跌10%,就暂停交易1小时;下跌20%,就暂停交易2小时;下跌30%,全天的交易提前结束。
近年来,美股触发熔断的基准指数切换成了标普500,阈值水平也有所改变。目前的机制是标普500下跌7%、13%时交易暂停,下跌20%时全天交易提前结束。
7%的跌幅在美股市场非常罕见——只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1987年10月和大萧条时期出现过,但在A股市场,7%的跌幅却并不少见,仅在过去一年中就出现了7次。Aite Group的金融市场分析师Sang Lee表示,
“我觉得这不可能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如果你把阈值设得太低,它无法起到抑制波动的作用,反而会加剧波动。”
这与布雷迪的观点不谋而合,前美国总统里根曾要求布雷迪调查1987年的股灾并提出对策。
根据哈佛大学讲师、布雷迪委员会(Brady Commission)顾问格劳伯(Robert Glauber)的说法,发明熔断机制的人正是布雷迪。
“这是布雷迪的想法。当时和现在,布雷迪都很担心市场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计算速度,因此需要一段暂停的时间,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建议。”
当时的想法是在暴跌发生后,为人们提供一段时间思考刚刚发生了什么,决定是应该止损了还是到时候抄底了。
“现在这种机制变得更有必要,因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但人脑的运算速度还是一样的。”
在暴跌之后彻底冻结市场,也阻断了投资者将价格推高的机会,在2010年5月的美股闪崩中,标普500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暴跌8.6%,然后又以几乎同样快的速度反弹。
一些中国的投资者表示熔断机制加剧了亏损,使得交易员更容易因为害怕熔断触发后逃不出去而恐慌性抛售。
布雷迪表示,他创立熔断机制的灵感来自于自己曾经从事过的一份建筑工作,断路器可以在电流过大时通过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我发明熔断机制的目的是让大家恢复冷静。”
原文出自老虎财经,金十新闻略作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