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论》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它从研究经济社会最基本单元“人和物”,研究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细胞”企业“,研究经济社会最基本的两种所有制形态“私有与国有”,研究不同国家的不同所有制结构,研究各种社会制度国家经济,研究国际、国内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矛盾现象、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主要论点如下:
人和物是经济社会的最基本单元,人是一种特殊“物”,人对自身“物”(劳动力资本)具有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二重性。
个体生产者其所有者身份与劳动者身份合一,其利润与工资合一,其生产的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性。
企业具有二重形态,一是价值形态和所有制形态,所有者、商品交换价值、股份制、竞争和市场经济等概念是针对企业价值形态而言的;二是物质形态和产品形态,劳动者、商品使用价值、计划经济、分工和产品等概念是针对企业物质形态而言的。市场经济体现在企业外部,是企业所有者的事;计划经济体现在企业内部,是企业劳动者的事。
经济社会普遍的二重性现象:好比戴上一种特殊眼镜,我们看到的是经济社会的价值形态,我们看到的人只有其所有者身份,我们看到的物也只是交换价值方面,看不到任何实物形态。戴上另一种特殊眼镜,我们看到的是经济社会的物质形态,我们看到的人是其劳动者身份,我们看到的物是其使用价值方面,人和物都是实物形态。斯密和马克思多次提到二重性概念,比如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管理二重性。他们提出的是个别的,我们提出的是普遍的二重性现象。你必须用抽象思维才可以理解。
社会制度: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社会制度的国家,我们划分社会制度是依据其社会财产在私人与国家间的分配比例,私人财产与国家财产的分离程度,占统治地位的是私有还是国有,以社会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划分。
社会经济矛盾现象:主要指经济危机、生产过剩、通货膨胀、金融危机、供求失衡、经济停滞、企业倒闭、失业等现象。我们分析各种矛盾现象不基于其表象,透视其根源。我们认为根源在于所有制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权变更、国有化、私有化、税率调整、财政干预等。
人类社会历史阶段划分:依据社会财产在私人与国家占有形态划分为:原始野蛮社会,每个人就是一个国家,人的权利无限大,强者为王,每个人都认为包括其他人身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归我所有,很难区别于其他动物;奴隶制社会,每个奴隶主所管辖范围就是一个国家,不仅土地和资源归奴隶主个人(也是国家)所有,奴隶也归奴隶主个人所有,较之原始社会进步之处是将人的权利限制在有限范围内;封建制社会是兼国有与帝王私有于一体、私有极度两极分化的社会制度,较之奴隶社会进步之处是解放了奴隶;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控制有两极分化的社会制度,较之封建社会进步之处是将皇帝个人财产与国家财产分离,人权得到进一步提高;未来理想社会是国家所有者职能消除,社会财产量化到每个人但无贫富悬殊,较之资本主义社会进步之处是没有两极分化和私人垄断。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私有与国有都是由集权向分权发展,私人垄断逐步弱化的过程。
未来社会理想模式:当经济学有了历史性突破,成功地运用数学时,经济学变成真正的科学,届时,人类社会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世界的资源以公认的货币单位接近平均地量化到每个人身上,人人当家做主,用家庭计算机投票表决全球重大决策,社会化大生产以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方式吸收个人股份,用计算机统计每个人的资本、利润、工资、分红和个人财产,统计各种产品的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以实现社会供求平衡,实现全球经济的量化管理,没有过剩,没有浪费,地球人共同出资去开发其他星球的资源。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差别仅仅体现在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差别上,身外之物没有明显的贫富悬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59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