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名:《经理人员的职能》(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作者: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
文献引用: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8.
摘要:在大萧条以后,二战以前,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1938年提出了经理人员的三个职能:维持组织沟通、保证职员履行本职、目的和目标的形成。虽然描述中带有时代价值观烙印,但其观点精髓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晦涩的语言难挡对经理人员的职能的精辟诠释——维持协作努力的系统。
经理人员的职能的概念边界?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职能是维持协作努力的系统。首先经理人员的职能不全是对一群人的管理,也不全是是对组织的管理。
经理人员的基本职能与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相适应,与组织活力和耐力相关的工作有密切的联系。可总结为三点:
- 维持组织沟通:经理人员为组织提供沟通体系;
- 保证职员履行本职:经理人员促进对基本努力的保障;
- 目的和目标的形成:经理人员提出并确立目标。
一、维持组织沟通
组织中的沟通体系包含着众多的互联中心或结点,只有在配置了经理人员后才能运作。沟通必须最终经过中心位置,经理人员充当沟通的渠道。建立沟通体系是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要实现经理人员与管理职位的匹配。
1.组织的架构
组织中职位的界定称为“组织的架构”。组织的架构的作用在于调和组织需要完成的工作:
- 目标进一步细化成子目标、专项、任务等;
- 能够利用的人员的劳动种类和数量;
-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必须配备的人员的种类和数量;
- 所需的激励;
- 将以上4点结合在一起的时间地点。
组织架构要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环境。
2.人员
随着组织架构的发展,要实现人职匹配,人员的选聘、提升、降职、解雇就成为维持沟通体系的根本手段。
要保持沟通渠道的正常运转,对于经理人员,应具备忠诚的品质,自愿服从组织支配。如何激励经理人员?物质上的刺激是很难起作用的,名誉是非常有用的,另外,对工作的兴趣以及对组织的自豪感也是不容忽视的刺激因素。
当然不同类型组织的经理人员,激励动因不同。如,商业组织中,由于物质激励才是区别个人价值贡献的因素,相比政府组织的经理人员,商业组织的经理人员更看重物质激励。
除了忠诚的品质,经理人员还需要两类素质,一类是相对比较普通的品质,包括机敏、兴趣广泛、灵活、适应能力、沉着、勇敢;另一类素质是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一类需要在先天特征下经过长期生活事件形成,难以通过短期教导获得。第二类则相对容易获得。人们越来越多的培养精通知识技能的业务专家,但很少投入精力培养经理人员。
3.非正式管理机构
也许经常有人得不到提升或选聘,甚至反而被免职,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某一个环境中不能很好的发挥才能或不适应这样的环境,而不一定是竞争力的问题。
维持一个非正式管理机构能对观点、建议、疑虑等无形的东西进行沟通,对组织沟通体系也有很大作用。如何维持一个非正式管理机构呢?一般方法是在选聘和提升经理人员中保持人员的适应状况。
非正式管理机构:尽量避免发出过多的正是命令,紧急事件及例行公事除外。大多数组织中都会有一个领导集团,其中很多人发挥着远超过他们本身正式职位的影响力,但如果此时给予他们这种影响力相称的职位,反而会使他们失去这种影响力,可能的原因是很多人处在和影响力相称的正式职位上时会承受不了相应的压力,无法发挥出本身的潜力。
二、保证职员履行本职
经理人员为什么要保证职员履行本职?因为职员履行的本职构成了组织的本质内容。包括两项具体任务:第一,吸收职员并使其融入组织;第二,在职员融入协作关系后促使他们努力履行工作职责。
三、目的和目标的形成
经理人员在这项职能上的关键是职责的分配,也就是权力授予。
合作组织运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使组织的底层成员清楚的了解组织的目的、重大决定,从而增强凝聚力,一方面保证他们最终的具体行动和组织的目的保持一致。
组织的整体的目标要由各个部门的单独的具体的目标来整合,这其实就是把组织的权力交给各个部门,让所有的部门都接受组织的目标,相互联系起来协调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其实是“目标管理”思想的萌芽。
上面列出了经理人员的三项职能,显然这些职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组织的组成要素。与其说这是一种科学,倒不如说这是一种艺术,他们不仅要决定各个部门采取的措施,还要从整体上来领会和平衡,来合理安排,在做一项决定时,要综合考虑对多个部门的影响,考虑到决定的好处,也要考虑到它的坏处。所以高层的经理们要有整体的系统的观念,要在各个部门的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
文章的写作背景——大萧条和二战
1920年代被美国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巿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和全球性经济危机。
1933年推行罗斯福新政,改进劳动条件和相关法令。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虑到巴纳德所处的时代,其对组织的论述免不了存在泰勒科学管理的痕迹。尽管巴纳德的很多观点跟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但他始终还是那个时代的人——他主张企业支配个人,把组织忠诚排在最首要的位置(斯图尔特,2013)。
翻译理解免有疏漏,欢迎纠错!
参考文献:
史蒂文.奥特. (2009). 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第3版)(常青藤汉译学术经典): 上海财大.
克雷纳. (2013). 管理百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关链接: 阅读包政教授为《经理人的职能》作的序《现代管理思想的奠基之作》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3014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