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3-16 17:55:00
以下是引用midouzhongguo在2009-3-16 15:45:00的发言:

对于楼主保护农民耕地的做法我比较认同,但是还是支持城市化。我们不可能一口气把这些人都去城市,所以总得有过度,可以给进城农民以平等待遇,同时保留其种地的权利,经过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放弃其土地。可能有人会说这样造成城市人跟这些进城农民的不公平,问题是几十年来城乡一直就是不公平的,补偿一下农民也是应该的。

 所以我觉得,出路正是在于城镇化,农民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做工,农忙可以很方便的回家种庄稼。而不是挤到很远的大城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6 17:57:00

中国统计的失业人数,是城镇人口的失业数据。没有包含农民。

农民有地,至少可以有口饭吃。

所以说,农村是中国经济的蓄水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6 19:47:00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非常认同这种观点,什么事情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农业是基础,农民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6 23:24:00
我也不怎么赞同楼主的想法,我觉得农民一下子全回农村,农村没那么多职位上的空缺,满足不了这么多人的回归,不管是经济好还是坏的前提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7 01:01:00
以下是引用ray8246在2009-2-20 10:27:00的发言:

楼主还是先去过几年普通的农村生活再来发帖吧

我也是这样认为,楼主你有没亲身测试过?

 你的有效性有多大,任何一个从基层走过来的看看都得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7 08:19:00

对于楼主的一些看法,是有一些道理的。在经济危机期间,危机所给中国农村带来的福祸都有。关键要看政府的解决措施和引导了。但个人不认同农村城市化的。它没有城市化的基础,也没有城市化的条件。庞大的城市需求还是会将民工们引回城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7 12:22:00

我们不否认城市里会有大量民工,以及民工对城市的巨大贡献。

但是,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农民在小范围内工作和务农的城镇化,将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当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确会有一些难题,但是,这些难题是系统优化过程中的难题,而不是系统崩溃过程中的难题。(请容许我用计算机系统做个比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2:17:00
楼主是个只知幻想的城里人,鉴定完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13:19:00
个人以为这些问题是过渡时期必然会出现的,而且也需要慢慢解决。
现阶段,为农民保留最后的避难所利大于弊。至于富余的农村劳动力,我觉得政府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引。比如就地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然后制成一些其他的初级加工品,比如罐头之类的,这样可以提高收益。也就是建设新农村了,还有发展中小城镇,让一些制造企业的生产厂房建在原材料地区(一般也是靠近农村,比如扎果汁、采茶、酿酒之类的)既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进一步促进城市化。
关键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提高收入的合理途径,只有收入提高了,对应的消费需要才会实质上提升。相信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他们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只有过年才能坐上很久的硬座回家。城镇化势在必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9 20:14:00
我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在我们那里,像现在男的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大部分女的也出去了,只有极少数女的在家里种田(主要是因为孩子小,让爷爷奶奶照看不放心,或者老人已经去世)。种田基本上用机器了,比以前轻松多了,我同样楼主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0 13:54:00

要不“汤汤雷池水”和"huobi"辩论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0 14:43:00
农村是国民经济的一道防线,不过目前正在溃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0 18:15:00

慢慢来吧,这个问题是急不得的。。。

农村的路在何方,可能还要观望一段时间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1 13:36:00
各有各的想法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1 19:52:00
有想法拿出来分享,才是治学精神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0:09:00
出则打工,退则种地?也太简单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20:04:00
以下是引用司令发飙在2009-3-22 10:09:00的发言:
出则打工,退则种地?也太简单了吧

是简单啊,简单也是美啊。

其实,对于农村富裕劳动力,出则打工,推则种地,不是很好的方式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20:34:00

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真相,而是明明不知道真相确以为自己知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22:51:00
鄙人认为:经济危机迫使很多的农民工在城市失去了谋生的行业,暂且先不考虑这样对他们生活质量上的影响,我们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到城市去找一份很多的城市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呢?那就是他们呆在农村已经没有多少发展前途了,现在又要让他们退回农村,已经是无路可走,又怎谈活力,不过这样的说法又的确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很好的借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3 09:44:00
以下是引用周水生浪子在2009-3-22 22:51:00的发言:
鄙人认为:经济危机迫使很多的农民工在城市失去了谋生的行业,暂且先不考虑这样对他们生活质量上的影响,我们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到城市去找一份很多的城市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呢?那就是他们呆在农村已经没有多少发展前途了,现在又要让他们退回农村,已经是无路可走,又怎谈活力,不过这样的说法又的确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很好的借口。

浪子说的是从悲观角度看的。

如果乐观的看,为什么到城市做别人不原意干的活呢?

是因为在城市的收入高,并且,我为了挣钱委屈一下自己也没关系,反正我可以回农村,盖房子、娶媳妇。所以才接受在城市那么恶劣的生活条件下生活。

如果没有农村这个退路,他就要权衡了。

如果农村城镇化很好了,他也何必到大城市去挤着呢?

的确城市比农村先进,所以,在城市生活的人,退到农村,是可以给农村以改变的,如果政策引导得法,是可以给农村带来升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31 11:23:00

冷眼

  我先自我介绍:我农民、民工;我几年前回了重庆荣昌的家。本次经济危机我是旁观者先说一点对农村影响不大,但有人回来可转眼就去修公路架自来水管40块钱一天嘿嘿但更多人还是又出去找工作去了还真找到了洗鸭肠的活或到(云南干小生意)总之出去的人比回来的要多些。更有趣的是回来的人首先带动的是那个行业你做梦都想不到(小姐)我不明说我怕。我就觉的本次经济危机给农村带来的影响是影藏的还有就是大家都怕土地被国家收回去当然也有少数人想收回去了给点钱就一天耍哈哈。还有就是政府也不是没有经济来源而是广开财路哟!行了就说这么多了在说我就进去了要谅解各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 10:25:00

在一个阶段内,小姐多了,说明经济出现活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 11:58:00
哈哈 看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 14:56:00

楼主还是先去过几年普通的农村生活再来发帖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 16:57:00

简而言之,西方经济学家常常认为乡镇企业归乡镇政府所有。就在2005年,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道格拉斯•罗斯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乡镇企业“与经济学中的标准企业很少有相似之处” 2。但有证据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在中国国务院1984年3月1日发布的一份政策性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了乡镇企业的名称。该文件将它们定义为“由乡镇主办的企业、由农民组成的联合企业、其他联合企业和个体企业。”“由乡镇主办的企业”一词指的是归乡镇所有并管理的集体企业。该政策文件中提到的所有其他企业均为私营企业:个人所有的企业或有多个股东的较大型企业——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中的标准企业”。官方对“乡镇企业”一词的使用具有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它一直是既包括私营企业,也包括政府主办的企业。

西方经济学家之所以会犯错误,是因为他们认定该名称涉及到所有制。但中国官方却从地理含义上去理解它——位于乡镇的企业。中国农业部的记录证明,私人拥有并管理的企业实体在乡镇企业中占绝大部分。在1985年到2002年期间,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数量于1986年达到顶峰,为173万家,而私营企业的数量却迅猛增长,从大约1050万家增加到超过2,000万家。换句话说,在改革时期,乡镇企业数量的增长完全归功于私营企业。到1990年,在改革的头10年中,此类私营企业雇用的劳动力数量占到了乡镇企业雇用劳动力总数的50%,而税后利润则占到了58%。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37425-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