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6-1-20 16:2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0 17:13:23
xinchuzu 发表于 2016-1-20 16:21
苏联的基础学科厉害,天下皆知。但在高科技方面,确实不如美国。苏联当时的口号是二打一,就是说,美国坦克 ...
国企问题,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大家关心的,是什么时候真下刀子割肉,把那些烂肉割掉,向市场求证是否该存在是否要支持。国企病就是腐败病。病根儿就是政企不分和垄断特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0 17:16:20
ascta 发表于 2016-1-19 12:19
作为液体化工/石油从业者,仅国内东部沿海地区越来越多的主营单位(石油石化海油中化),均在缩减物流费用, ...
你说的这些对大家很有帮助。
依你所见,那些市场领域可能需要战略调整,那些市场领域可能需要战略升级(替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0 17:31:19
江咏 发表于 2016-1-20 17:16
你说的这些对大家很有帮助。
依你所见,那些市场领域可能需要战略调整,那些市场领域可能需要战略升级( ...
先谈造船业:由于需求的缩水(各种因素),可能大批量的公交式货运将不再有利可图,有可能逐渐转化到小批量快速装运(大船装卸耗时长,对港口要求高),以前需要到大港口卸货转运(中小港口无法靠泊),未来或者现在,用相对轻便的中小型船舶,通过点对点的输送,节约路上的二次运输成本。猜测,精致的中型海运船舶将会收到船东青睐。
再有 互联网对物流体系的整体升级变更。尤其是大宗商品(同质),集中的公共化仓储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大规模物资转运(通过买卖转移货权即可),物资运输点对点(供需)直供运输将成为主流,中间环节继续缩减。猜测大宗商品公共类仓储机构将逐步开放库存信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0 17:31:19
江咏 发表于 2016-1-20 17:16
你说的这些对大家很有帮助。
依你所见,那些市场领域可能需要战略调整,那些市场领域可能需要战略升级( ...
先谈造船业:由于需求的缩水(各种因素),可能大批量的公交式货运将不再有利可图,有可能逐渐转化到小批量快速装运(大船装卸耗时长,对港口要求高),以前需要到大港口卸货转运(中小港口无法靠泊),未来或者现在,用相对轻便的中小型船舶,通过点对点的输送,节约路上的二次运输成本。猜测,精致的中型海运船舶将会收到船东青睐。
再有 互联网对物流体系的整体升级变更。尤其是大宗商品(同质),集中的公共化仓储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大规模物资转运(通过买卖转移货权即可),物资运输点对点(供需)直供运输将成为主流,中间环节继续缩减。猜测大宗商品公共类仓储机构将逐步开放库存信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0 17:49:52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0 17:55:13
江咏 发表于 2016-1-20 16:05
估计这是一个通病了,国企改革、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等,可怕的这样的传统模式都抵不过一场周期。也许, ...
改革必然会有成本,加上现有制度似乎是有意无意的为一部分人留空子,所以资产会被这些有权力钻空子的人偷走一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0 18:00:42
zounghy 发表于 2016-1-19 15:55
呵呵,个人觉得自己对三条问题都没有什么发言权,不懂得航运与造船。

但有个情况我觉得可能能印证一下第 ...
对于第一个部分,核心制造能力方面,上次看了一个新闻,大致的内容是中国造船业在驱逐舰以及动力自主研制(本土化),自是“天下第一”的样子。觉得有那么一些不对劲,毕竟我的内容现在讲的是危机重重,何来那么大的自信。ps.尽管这个内容主要以航运业为主,不涉及军事方面。

对于第二个部分,人才也是培养的,最后还是要用的嘛!那么在人才的培养机制上和人才的使用机制上,都必须是利于人才的发掘和工作。

论文的问题,好吧,谁说中国不是论文大国呢?可是论文不代表一些。如果可以的话,取消吧!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0 18:01:23
江咏 发表于 2016-1-20 16:05
估计这是一个通病了,国企改革、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等,可怕的这样的传统模式都抵不过一场周期。也许, ...
无论如何改革,如果不是让市场来发挥绝对支配地位,而是不断地加强ZF官僚治理企业,那就会不断地周期性的遭遇困境。官员型企业领导都是短视的并且都是投机分子,因为他们不是有产者(但现在好多党员型领导也是富得流油,早就不再是无产阶级一份子了),但他们想从企业获取很多不该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不可能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创新激励的规则,喜欢夺人功劳,企业必然搞不好。要想搞好一家企业,必须出售,不能用人民币,必须以黄金作价,因为纸币可以被印刷出来,会加剧通货膨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09:48:22
今天早晨华尔街时报有航运相关内容,截图分享一下。感觉航运短期较难反转。
附件列表
3.png

原图尺寸 484.33 KB

3.png

2.png

原图尺寸 103.75 KB

2.png

1.png

原图尺寸 289.2 KB

1.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10:45:56
何止是造船业?无论哪个行业,只要中国人加入,低端产品都只能拼价格,艰难生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11:08:50
cswolf 发表于 2016-1-19 16:27
我觉得不是造船业的特性,中国的制造业都是这德行。第一要说周期应是整个经济的周期,第二完全正确,第三或 ...
在制造里面造船业被称为龙头大哥吧,行业里面属于重工业,汽车制造偏于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汽车制造通过技术换市场+限制民营使中国失去了汽车研发的能力。造船而在寡头(国企、巨头民营)和小民企间混战经营。他们的画像是核心研发能力不足。
但在消费品方面,汽车制造是面向大众(C)使用,造船是面向企业( B),但面临的消费端环境不一样,汽车方面受市场保有量、限购政策限制,造船可能更多的是市场贸易需求变化影响。共同点存在的是产能过剩、行业与经济的周期交替变化等。而在出口以及进口方面也表现出不一样的形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11:14:52
Captain-CUI 发表于 2016-1-19 18:48
对造船业不甚了解,一个产业的衰弱,必然跟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上游肯定是航运不足,导致订单下降 ...
可以给船企讲讲需求和供给的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11:16:34
江咏 发表于 2016-1-21 11:14
可以给船企讲讲需求和供给的课
他们显然也是明白的,只不过已无力改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11:53:05
商品价格下跌,船运市场生意前景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15:26:25
造船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之一,国际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量大,造船业必然高速增长;目前国际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中国造船业必然也是疲软!抛砖引玉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15:45: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21:39:16
关注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 22:19:24
江咏 发表于 2016-1-18 18:14
其一:中国造船业“盛与衰”的背景

  • 技术需要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5:55:07
    chonghuihedong 发表于 2016-1-20 18:01
    无论如何改革,如果不是让市场来发挥绝对支配地位,而是不断地加强ZF官僚治理企业,那就会不断地周期性的 ...
    说到这个,让我想起来了吴晓波以前写的书里面的企业故事,健力宝、仰融时期的华晨、铁本、科龙等事件,他们的失败原因受之最大的影响是政企不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5:56:08
    ascta 发表于 2016-1-21 09:48
    今天早晨华尔街时报有航运相关内容,截图分享一下。感觉航运短期较难反转。
    BDI指数一直不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6:01:57
    Captain-CUI 发表于 2016-1-21 11:16
    他们显然也是明白的,只不过已无力改变!
    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比听报告要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6:20:29
    motomm 发表于 2016-1-21 11:53
    商品价格下跌,船运市场生意前景不好。
    造船业还在寒冬里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6:21:44
    南强之子 发表于 2016-1-21 22:19
    技术需要创新
    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7 09:09:08
    造军舰,造航母,出口,贸易船有何优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28 23:32:39
         造船业的“衰”也可以看做是中国产能过剩众多行业中的一个,显然,对新造船舶的供给远大于需求,因此众多造船的产能只能被迫退出市场。
         1、结构因素很重要。造船业我不太清楚,但它的下游航运业,中国的航运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小公司,很多只有一两艘船,我们看到的中国远洋什么的,只是在最顶端的几个企业。因此,小公司受到规模的限制,主要还是从事简单的航运业务,进而对船舶的档次需求也较为低端。因此,我国的造船业确实存在低端船舶过剩高端船舶不足的结构错配现象。
         2、造船的周期性。从客户下订单到最终船舶完成,大概需要两到三年,这两三年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比如从07、08年的繁盛跌入08之后的谷底。再加上造船公司的小而散,更容易在周期面前形成一哄而上的现象,07年的繁盛想必产生了大量的新造船舶订单,待到危机来临,这些在建船舶订单可就鸡肋了。
         3、拆船业的衰退。对于老旧船舶退出的途径,拆船的主要方式,把淘汰的老旧船舶卖给拆船厂,拆下的废钢依然是一笔不错的收入。然而,伴随着钢铁的产能过剩,废钢价格走低,连带着拆船厂无利可图,对于航运企业而言,拆船的收入大幅降低后,还不如让这些老船破船继续留着。这进一步造船现有船舶数量过剩,老旧船舶积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