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中国造船业“盛与衰”的背景
中国造船业不是在今年才出现危机,这个可以追溯到4年前。大概四年前的景象是这样的,在2010年,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比中国的预期提前了几年。在2010年7月,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松称,在显示造船业竞争力的3大指标—接受订单量、未交付订货量、建造量方面,韩国把所有的世界第一都让给了中国。
这是韩国在2003年3大指标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后7年来首次被超越。韩国去年虽然在建造量方面仍然占据着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在接受订单量和未交付订单量方面被中国超越。今年上半年韩国国内造船业的建造量止于748万CGT(标准货船换算吨数),而中国以801万CGT超过了韩国。中国在半年建造量上首次成为了世界第一。
数据显示,中国船舶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进入到了世界市场。目前,以载重吨计算中国排名世界第二,2014年中国的手持订单排名世界第一,交付量排名世界第二;船型方面排在世界前列,除了豪华邮轮外,其他船型中国都可以建造。
甚至在现在,仍然可以看到“繁盛”的数据:2016年1月7日,据韩国一家造船及海运分析机构的调查资料显示,韩国去年共接到262艘船舶的订单,共计1015万CGT(修正总吨,是在船舶总吨基础上考虑进船舶复杂度而算出的船舶度量单位),中国则是452艘(1025万CGT),继去年之后再度“击败”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船舶制造接单国。而日本则以914万CGT的成绩紧随韩国之后。
在这种的数据给中国造船业以表面上的光环景象,但是在其背后迎接的是凛冬寒潮,这样的困境就是中国造船业“世界第一”与“倒闭潮”的并存。
2012年,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1-5月我国三大造船指标—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出现10.1%、47.3%、27%的下降。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显示,2015年1-10月,中国承接新船订单203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2.1%。截止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20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比2014年底下降11.6%。而2015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预计在4000万载重吨以内,还不到实际产能一半。
2011年10月,年造船能力100万吨左右的宁波恒富船业有限公司倒闭,一同破产的还有位于宁波北仑的蓝天造船集团。
2012年5月,浙江台州规模最大的出口船舶企业浙江金港船业有限公司(下称“金港船业”)向法院申请破产。
2015年3月,泰州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东方重工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4月,温州最大造船企业庄吉船业宣布破产重整。5月,正和造船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5月,被誉为江苏技术实力最强的造船企业明德重工因重整失败,宣布破产清算。
2015年12月24日,江苏国信集团旗下的船厂舜天船舶(002608)发布公告称,中国银行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不抵债为由,向南京中院申请公司破产重整。
2015年年底五洲船舶提请资产清算,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受理浙江省海运集团提请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五洲船舶)破产清算一案。五洲船舶于2001年成立,拥有设施能建造10万吨级以下各类船舶,年产能在30万载重吨左右,但却成为首家倒闭的国有船厂。
2015年,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中国熔盛重工也处在危机之中。在2013年开始面临资金链断裂之困,在2013年就被曝出存在资金链和负债问题,2015年更是雪上加霜,不但没有挺过这两年,而且出现船舶制造停止动工。
其二:为什么会出现中国造船业危机这种情况?
讨论要点:
第一:造船业的行业周期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第二:中国的产能过剩以及高精端的不足?中国造船业也符合整个制造业的现状!
第三:世界经济、大宗商品、贸易的变化是否与之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