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73 0
2016-01-26
    书摘:真实的难题与梦幻的解



  故事中的解决办法很有性幻想的意味。






  《醒世恒言》卷二十讲了一个“张廷秀逃生救父”的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姓张的木匠,他的理想是合乎规矩地发财,再让儿子读书作官。恰好一个家私数十万的王员外看中了木匠聪明俊秀的长子张廷秀,打算过继他,还要把小女儿嫁给他,让他当倒插门的小女婿。这就伤害了大女儿和倒插门的大女婿的利益。本来,这份家产应该是他们的,这下就要被分去一半。于是,一场遗产争夺战开始了。

  大女儿和大女婿先是说木匠家的坏话,说他们穷,不门当户对,丢人等等。王员外的对策是暗自给木匠家五百两银子,让他们买下一个布店,也成了体面人家。这更激怒了大女婿,于是设计了一个恶毒的策略:借着木匠突然发财的由头,让强盗咬他窝赃。

  大女婿找了一个从小认识的捕役,给了五十两银子,请他办理此事。于是我们就在故事中看到了明朝社会如何进行害人交易,捕役如何设计让强盗扳咬良民,捕役如何抓人勒索抢东西,牢子如何开口索贿等等许多细节。故事发展到这一回合,民间的遗产争夺战就演变成官府加害能力与民间自卫能力的较量了。我们看到,面对官府,民间的自卫能力非常有限,除了向更高一级的官府上诉之外,只能任人宰割。在这个案件里,甚至上诉都不知道诉谁。

  几经周折,张廷秀兄弟终于找到了线索,可以去上告了,这时大女婿又串通捕役把兄弟俩捆了投到江里。官人对付上访的能力也非比寻常。

  本来这就算完了。这些财产争夺、设计陷害和控制上访的手段都安排得丝丝入扣,现实可行,解决问题却没有什么可靠办法。

  故事中的解决办法很有性幻想的意味。首先,掉入江中之后,张廷秀兄弟不但没有淹死,反而被救,被另外两个有钱有势的人家收养,供他们考试,又中举又中进士,连捷下来,衣锦还乡。到了家乡,知府出面迎接,回拜,所有亲戚都羡慕惊叹,放父亲出狱自然不在话下,收拾那两个作恶的捕役也只是举手之劳。设计陷害他的大女婿被捕处死,最初提议害人的大女儿上吊自杀。故事结尾有诗一首: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劝君莫把欺心使,

湛湛青天不可欺。

  然后又强调道:

由来白屋出公卿,

眼底穷通未可凭。

凡事但将天理念,

安心自有福来迎。

  看多了明清小说自然知道,这些劝人行善的话和这种结局都是常见套路。不过,如果较起真来,这种解决办法的现实性如何呢?且不说被捆住手脚投入江中的死亡率,也不说获救后被有钱有势人家收养的概率,仅仅算一下中举和中进士的可能性就够了。在当时的中国,每三年取三四百名进士,而全国人口超过了一个亿。如此算来,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希望每年不过百万分之一,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但是这种故事结局在传说中的比例却很高,简直高得离谱。大量难题就是这样得到了神话般的解决。这是民众的幻想造就的:既不违法,合乎规范地解决了问题,同时又富贵兼得,一举全胜。大众的想象空间被帝国的官僚体制和意识形态压缩到了这条小路上,千军万马拥上独木桥,也怪不得我们祖先的想象力有限了。

  话说回来,破坏掉这些幻想,又该如何对付现实呢?

  (www.earm.cn/田成杰 2016-1-26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吴思/著,海南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我的更多文章:
书摘:潜规则与正式规则切换的秘密(2016-01-14 01:25:38)书摘:地霸发迹的历程(2016-01-13 01:32:06)书摘:命价考略(2016-01-05 00:51:42)书摘:匪变:血酬定律及其推想(2016-01-04 01:13:34)书摘:郭嵩焘的“罪行”(2015-12-28 15:53:23)书摘:我认出了一个小物种(2015-12-25 01:27:36)书摘:白员的胜局(2015-12-23 15:08:15)书摘:县官的隐身份(2015-12-15 01:00:47)书摘:洋旗的价值(2015-12-10 10:01:44)阅读笔记之:《人民公仆》(2015-12-05 22:30:4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