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nghy 发表于 2016-2-5 16:55 
楼主非常精彩的演绎。很棒!
总是在想:现在一窝蜂地发展高等教育(今年又有很多学院提大学的吧?)是 ...
博二时写过QQ日志“缘何读博”,代为解答吧。现在已经毕业再补充几句。
QQ日志原文
---------------------------------------------------------------------------------------------------
最近有朋友犹豫是否要读博,踌躇于付出与收获是否相称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听到、看到在读博士、已经毕业的博士一些感喟之声,正好自己的博士二年级收尾,在此对为什么读博闲谈几句吧。
从我个人感受看,读博还是受益良多的。
一、即使是从最消极的角度看,博士读下来至少有个“名”。
这个“名”首先是个防御措施。单就这一纸文凭,对于目前在大部分机关事业工作岗位求职是个必要的门槛,或者是个保住饭碗的条件。比如我自己,经历过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没有本科学历的同事调离了领导岗位,也看着目前就连行政岗位招录留校人员,也都要求有硕士学位。这种对工作人员学历水平要求的提升,虽然有“一刀切”的弊病, 剥夺其中工作能力和素质非常强的一部分人表达和展现的机会,不过事实就是事实,既然改变不了,就要适应。博士学位到手,不至于连个端茶送水的工作都不让做了吧。
然后这个“名”是个“垫脚石”。相信不少人都有很好的素质,却因为一个“名”,无奈错失良机。我自认为如果登台讲课,我会是个不差劲儿的老师,可是没有学历撑腰,大学的讲堂里我没有机会。我也愿意埋头研究,读书求是,可是没有一个名分在那里,这些爱好和追求很可能就是“不务正业”。
二、假使就是为了通过答辩,混个文凭,还是要多少花些工夫,被迫听听课,参加几次报告会,读点书,写点东西,好歹有点儿印迹,好过浑噩一场。
三、认真一点儿的话,用三四年时间,搞懂一两个问题,进入一两个领域,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就更大了。
四、如果天资有点儿欠缺,或者精力有限,就比如我这样呆呆的,恐怕做成个小有成就的专家都吃力,那么至少走入这个大门,让人生立体了一些,除了柴米油盐、早八晚五、娱乐八卦,我们多了一种严肃的感受,多了一个生命的支撑,多了一次认识自己的经历,也不算吃亏。
读博当然不全是好事儿,三四年的生命,万八千的投入,改作他用,或许收获更多。这就看个人情趣和生命追求的重点了。读博和入党差不多,坚信则舒坦享受,否则会味如嚼蜡甚至腻烦。所以,如果希望有个好心境,未入门者多思量,已入门者少彷徨。
----------------------------------------------------------------------------------------------------------------------
现在毕业,对读博的感受更加多了,补充两句吧。
---------------------------------------------------------------------
一、读书是一种信仰。我个人喜欢读书,更准确的说,比较狭隘,没有其他爱好。这几年偏爱动漫和电影,终于有了一点其他寄托。当了爹,多了层压力,也多了一种感受。不过,如果郁闷无解,还是读书最能排忧解愁。
二、端正态度,找对方法,认识自己和世界。读博期间,参加了几次会,看到了些美好的东西,有了更多活着和奋斗的理由。同时,虽然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但是读博发现自己确实是个难以专注的散漫人,懊恼之余,也算一种进步。自知方能定位。既然难以专注,那就博而广之,也不错。更关键的时,读博也给了我一个相对正确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我这次发的帖子可以算是个小小例证吧。我相信,假如我一直仅仅坐在办公室里,不会有如此多的感受。
三、现实世界的解脱之路。行政的路,一眼可以望到头,而且原本并非所愿。短期或者一辈子我可能无希望抵达渴望的教学研究之路,只能在行政岗位上碌碌无为(确实水平有限,成果寥寥),早八晚五之余,顶着博士的虚名,至少还可以厚着脸皮看看经管之家,假装继续读读经管名著,算是一种排解。
四、世俗收获。有了博士的帽子,自然会多一二出路。偶尔做做小课题,给别人打打下手,跟着导师偶尔做做调研,讲讲理财规划师资格考试培训课,到底还是能长长见识,补充补充口粮。
读博之后没有兑现太多现实收获,个人的缺陷和懒惰是主要原因。先天基础薄弱,后天努力不足,所以与博士本身无关。还是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名就是名,永远不是实,博士的帽子也好,高校的名头也罢。古今皇帝一大把,雄才霸主有几人,大多数恐怕也是庸碌悲惨,更何况一个区区博士的学历。说到底,还是有真才实学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