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6-2-5 00:58:27
huangtongtong 发表于 2016-2-4 22:39
楼上教育孩子的方法真的很棒!点个赞!楼主分析的很到位!
三个叹号,很受感染。

个人觉得,关心并支持教育事业现状与发展的人,是从骨子里爱这个国家、爱中华民族的人。

谢谢您的关注与见解。

欢迎经常参加宏观经济学板块的相关活动与讨论。

顺致,春节愉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01:19:21
jrzxhlq 发表于 2016-2-3 03:02
前几日 论坛上有一个新闻帖子(见《信号:高校和医院或取消事业编制》),看到了各 ...
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如果没了高考,有的孩子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在生活中见不到科学家,艺术家或者哲学家。?给他们讲素质教育,可能么,难道他们就出生后注定去搬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01:56:55
wangxz1919 发表于 2016-2-5 01:19
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 ...
呵呵,wangxz1919 网友,非常高兴见到您的回帖。您的问题提得好!

记得有部印度电影,叫《流浪者》。好老的电影了,不过,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轰动。一位很有名望的法官坚定地认为: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于是,他把自己与一个婚外女性生的小偷儿子判处了死刑。

估计是现在的某些大环境把一些父母的教育观念混淆了:教育是家庭的事。

父母的支付能力和经济地位决定了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孩子受教育的目的,是个人的就业还是为国家的发展需要。

只能说,这是教育的失败。从孩子父母的思维就已经失败了。

孩子是父母的孩子,或还是同时是国家的未来?这是首先要厘清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现在都产生了疑问,那这个国家的教育机制怎么能好?国家有什么权利孩子们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私人的,社会的,其属性归结校正了教育发展的道路。教育为谁呢?

所以会产生素质教育与课业教育的根本疑问:为什么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课业教育那么实惠那么见效快吗?培养孩子为国家发展还是为孩子能挣的多点?分歧在此,解决方案和最终结果由此不同。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之远。

教育,为什么?很严肃的话题!很根本的问题!

按这个朋友说,素质教育的结果就是去搬砖!这是为什么?

有多少教育学者看过这个帖子了?请大家关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02:19:40
xinchuzu 发表于 2016-2-4 23:13
都知道的,脑力劳动也算付出,问题是,学生们付出,教师们大腿一盘不劳而获,能算是教师的付出吗?1月25日 ...
哥们儿,别抱怨了。您经历的这些个事情,都经历过。

好了,我知道你是有经历的人,咱就一起讨论些有建设意义的话题吧。

看到了不足,缺陷,乃至错误,这是您的智慧。那么接下来,咱该怎么做呢?

你参考下我在个帖子里的回复(这个帖子不是我的主贴,所以我都是回复的跟帖)。

有怨气归有怨气,毕竟,咱都希望这个国家好,这是最根本的初衷。对吗?

好了,跟写建设性的帖子,让大家知道您觉得这些个您看到的问题该怎么处理。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08:55:53
“名利并不俗气,因为名和利是我们曾经努力的回报和证明。不过,名利永远难以成为奋斗的终极目标。个人认为,还是快乐重要,其必须的要素是自由。” 这句话为作者点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09:3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09:40:00
xinchuzu 发表于 2016-2-5 09:30
民主化,这是唯一的出路。
只要有独立的媒体,官媒消失,允许全民监督,司法独立,还有什么事情搞不定 ...
说句实在的,关于南邮的这个事情,如此处置我觉得大家都不服。现在这样处理张代远,就说明他应该与那个小孩儿的跳楼事件有关联,学校是应该报案的,由公安部门侦察,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刑事公诉。而现在这么个处理,不伦不类呀,是真的出现了命案的。还有,如果真的进行了敲诈,那也该是入案的。

学校这么处理,究竟是在处理他,还是保护他?

一头雾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0:35:09
教育是个大问题!非常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0:43:34
为楼主在这段经历中所体现的心态与乐观精神点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0:44:01
中国高校盲目求“大”,到最后搞得高校发展模式日益同质化,而失去了本有的特色。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没有MIT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0:44:22
没有高考,出什么大乱子都不应该奇怪
读书,读大学,未必有用,但不读书,机会更少
人生目标若以钱为主,应该远离高校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0:57: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1:00:11
xinchuzu 发表于 2016-2-5 10:57
前不久曝光的一幢冤案,27个官员被处理,除了五毛在喝彩,民间极其不满。道理很简单,刑讯逼供,屈打成招 ...
国家与家国之惑........

这种事情真是很无语了。依法治国,怎么就那么难推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2:33:54
楼主写得很在理,但我还是觉得取消高校编制并不是一件好事。
使用编制的人事制度现在运行得不好,取消掉它就能运行得好了吗?真正需要的是更好的学术和教学评价机制。
取消编制,对现在把持学术届的人来说毫无影响,而新进来的人没有编制保障,在现行学术评价制度不变条件下将完全无力在各种“大佬”们面前保持独立性,学术届的权力将更加集中到各种“大佬”们手上,在同等能力条件下,一个青年教师能否在高校里继续存活将会完全取决于这些“大佬”,青年教师将不再有做“常萍”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3:34:37

高分低能的情况履见不鲜,不仅仅是中学,大学中也是如此。我认为教育要让一个人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并长期为之奋斗,越早越好。但因材施教尤其放在人口如此之多的中国是不现实的,只能大锅饭教育,所以这里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个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4:05:58
楼主的文风和学风为这个帖子开了好头啊,版主zounghy也费了很多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4:29:07
xavierxu99 发表于 2016-2-5 14:05
楼主的文风和学风为这个帖子开了好头啊,版主zounghy也费了很多心
很朴实,很认真的一个帖子,昨天我给推了精华。

我也喜欢这样的文风和学风,很清新,很自然,娓娓道出了一位在高校从事教辅工作的博士对高等教育的心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真诚期待咱们宏观经济学板块能聚集越来越多这样真诚、真挚、有见解、有思想的朋友。

谢谢您的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4:36:01
其实吧,我们高等教育学的都是术器这个层次的东西,还以为自己高明的不得了,其实老祖宗的智慧都丢光了,看看佛道,从道法的层次下手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现在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都是因为指导思想出了叉子,像开工厂一样开大学,还能指望得到什么。

在这个层次上打转转,永无出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4:50:43
xavierxu99 发表于 2016-2-5 14:36
其实吧,我们高等教育学的都是术器这个层次的东西,还以为自己高明的不得了,其实老祖宗的智慧都丢光了,看 ...
恩,就是象开工厂一样开大学,这个类比很恰当。

学生是造学生产品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而不是因材施教培育出来的。孩子们的智慧给磨平了,孩子们的创造性给消灭掉了。学校成为了代工厂,象制造 IPHONE 那样给制造出来了。

是这样的,说的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6:15:51
读书是有用的,死读书是没用的。读书不能读傻,要全面发展,不能只读专业书,要多读文史类的书,提高文化修养,读书找对象两不误,这样就不会酿成复旦林森浩那种悲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6:17:38
总是有问题的,只希望有进步就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6:22:23
crossbone254 发表于 2016-2-5 12:33
楼主写得很在理,但我还是觉得取消高校编制并不是一件好事。
使用编制的人事制度现在运行得不好,取消掉它 ...
对于高校编制是否应该取消,确实仍然不属于一个基础层次的问题。教育是上层建筑,高校的制度和风气难以摆脱经济基础和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
对于社会发展,我持有的是谨慎乐观态度,相信社会进步是大趋势。高校的进步只要方向对,缓慢不是问题。如果方向出了问题,怎么折腾都白费,越费力越坏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6:31:43
xavierxu99 发表于 2016-2-5 14:36
其实吧,我们高等教育学的都是术器这个层次的东西,还以为自己高明的不得了,其实老祖宗的智慧都丢光了,看 ...
感谢评价。事物发展总是要有规律的。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还没有多少年,算一算从恢复高考到现在,走过的路程短促而激荡。在一个充满变化和惊奇、惊喜的国家,教育的理念恐怕确实要想跟上有些难度。不过,好在我们能看到好的转变在发生。我还是很有信心认为,我的女儿不会再像我这么受折磨。

确实,我们忘记了太多老祖宗的东西。有一天我读《大学》,一开篇读了几句,有点感伤。我们为什么总在重复走过的路?为什么总在犯犯过的错?我并不赞同所谓不加辨析的复古,不过认为至少应该去理解、融汇先人的经验和精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6:42:34
zounghy 发表于 2016-2-5 14:50
恩,就是象开工厂一样开大学,这个类比很恰当。

学生是造学生产品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而不是因材施 ...
因材施教来源于孔子。不过孔子教众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而已。我想也不见得有几个人能记得这七十二人是哪些。在中国长期的历史中,教育的主体是贵族阶级,这也是为什么国学体系里的内容基本上是修身养性,教导的是治国平天下。可以说其中大部分内容并不是普通屌丝能玩的东西。一直到民国时期,教育仍然可以看成是比较小众的不好奢求的。

新中国建立的基础大家都知道。平等和自由这些权利是需要代价的。批量生产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因材施教针对个别群体可以做到,面向大众缺少太多条件。但说师资一条恐怕就差得太远,确实有无奈之处。只不过,我私下认为,要允许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行存在。现在的问题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种教育体制本身就不符合教育基本理念。

中国教育体系需要几代积累,现在已经好多了。我们从懵懂中醒来,到逐渐睁开眼睛看世界,现在可能仍然处于观察和学习过程中。群内对这个帖子的关注和回复我都看了,这么多关注和回复本身就让人心中温暖,让人看到有希望的未来。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6:48:10
xinchuzu 发表于 2016-2-5 10:57
前不久曝光的一幢冤案,27个官员被处理,除了五毛在喝彩,民间极其不满。道理很简单,刑讯逼供,屈打成 ...
关于这个问题,有机会可以各位也开一帖讨论讨论。国家作为一个虚拟体,为谁服务可能并不是制定什么制度就OK的。表面上那些制度条约都是可以践踏的。核心的东西恐怕是税(钱从哪里来,谁决定开销)和权(能不能有被推翻的可能)。就像支付宝,我买了东西,不合格我就不付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16:55:49
jrzxhlq 发表于 2016-2-5 16:42
因材施教来源于孔子。不过孔子教众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而已。我想也不见得有几个人能记得这七十二人是哪些 ...
楼主非常精彩的演绎。很棒!

总是在想:现在一窝蜂地发展高等教育(今年又有很多学院提大学的吧?)是否匹配国家战略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窃以为:人才储备与培养需要有顶层设计,技术工人、中等专业技术人才、高等专业技术人才、高等通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该拉开档次(不是预期的收入档次,而是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档次),这样,社会生产、研发的各个环节都对应的人才去适合去匹配,社会生产有序进行。

有必要一窝蜂地都去上大学吗?最后搞的是北大的研究生去卖猪肉,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才的浪费?而,即便搞了那么多的高等教育,培养了无数的硕士甚至博士,国家每年又有多少世界顶级的发明创造呢?能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又真的有多少呢?

比如您吧,您辛苦地求学攻读完博士学位,那就是最顶尖的学术精英了,就应该在一个很不错的学校做一个很不错的教职,上讲台,带硕士,但结果呢?是博士太多了吗?

真的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中国的高等教育文凭就这样越来越不值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20:19:47
不知道楼主对高校教师取消编制问题怎么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20:51:29
zounghy 发表于 2016-2-5 16:55
楼主非常精彩的演绎。很棒!

总是在想:现在一窝蜂地发展高等教育(今年又有很多学院提大学的吧?)是 ...
博二时写过QQ日志“缘何读博”,代为解答吧。现在已经毕业再补充几句。


QQ日志原文
---------------------------------------------------------------------------------------------------
最近有朋友犹豫是否要读博,踌躇于付出与收获是否相称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听到、看到在读博士、已经毕业的博士一些感喟之声,正好自己的博士二年级收尾,在此对为什么读博闲谈几句吧。

    从我个人感受看,读博还是受益良多的。

    一、即使是从最消极的角度看,博士读下来至少有个“名”。

    这个“名”首先是个防御措施。单就这一纸文凭,对于目前在大部分机关事业工作岗位求职是个必要的门槛,或者是个保住饭碗的条件。比如我自己,经历过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没有本科学历的同事调离了领导岗位,也看着目前就连行政岗位招录留校人员,也都要求有硕士学位。这种对工作人员学历水平要求的提升,虽然有“一刀切”的弊病, 剥夺其中工作能力和素质非常强的一部分人表达和展现的机会,不过事实就是事实,既然改变不了,就要适应。博士学位到手,不至于连个端茶送水的工作都不让做了吧。

    然后这个“名”是个“垫脚石”。相信不少人都有很好的素质,却因为一个“名”,无奈错失良机。我自认为如果登台讲课,我会是个不差劲儿的老师,可是没有学历撑腰,大学的讲堂里我没有机会。我也愿意埋头研究,读书求是,可是没有一个名分在那里,这些爱好和追求很可能就是“不务正业”。

    二、假使就是为了通过答辩,混个文凭,还是要多少花些工夫,被迫听听课,参加几次报告会,读点书,写点东西,好歹有点儿印迹,好过浑噩一场。

    三、认真一点儿的话,用三四年时间,搞懂一两个问题,进入一两个领域,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就更大了。

    四、如果天资有点儿欠缺,或者精力有限,就比如我这样呆呆的,恐怕做成个小有成就的专家都吃力,那么至少走入这个大门,让人生立体了一些,除了柴米油盐、早八晚五、娱乐八卦,我们多了一种严肃的感受,多了一个生命的支撑,多了一次认识自己的经历,也不算吃亏。



    读博当然不全是好事儿,三四年的生命,万八千的投入,改作他用,或许收获更多。这就看个人情趣和生命追求的重点了。读博和入党差不多,坚信则舒坦享受,否则会味如嚼蜡甚至腻烦。所以,如果希望有个好心境,未入门者多思量,已入门者少彷徨。

----------------------------------------------------------------------------------------------------------------------

现在毕业,对读博的感受更加多了,补充两句吧。
---------------------------------------------------------------------

一、读书是一种信仰。我个人喜欢读书,更准确的说,比较狭隘,没有其他爱好。这几年偏爱动漫和电影,终于有了一点其他寄托。当了爹,多了层压力,也多了一种感受。不过,如果郁闷无解,还是读书最能排忧解愁。

二、端正态度,找对方法,认识自己和世界。读博期间,参加了几次会,看到了些美好的东西,有了更多活着和奋斗的理由。同时,虽然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但是读博发现自己确实是个难以专注的散漫人,懊恼之余,也算一种进步。自知方能定位。既然难以专注,那就博而广之,也不错。更关键的时,读博也给了我一个相对正确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我这次发的帖子可以算是个小小例证吧。我相信,假如我一直仅仅坐在办公室里,不会有如此多的感受。

三、现实世界的解脱之路。行政的路,一眼可以望到头,而且原本并非所愿。短期或者一辈子我可能无希望抵达渴望的教学研究之路,只能在行政岗位上碌碌无为(确实水平有限,成果寥寥),早八晚五之余,顶着博士的虚名,至少还可以厚着脸皮看看经管之家,假装继续读读经管名著,算是一种排解。

四、世俗收获。有了博士的帽子,自然会多一二出路。偶尔做做小课题,给别人打打下手,跟着导师偶尔做做调研,讲讲理财规划师资格考试培训课,到底还是能长长见识,补充补充口粮。

读博之后没有兑现太多现实收获,个人的缺陷和懒惰是主要原因。先天基础薄弱,后天努力不足,所以与博士本身无关。还是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名就是名,永远不是实,博士的帽子也好,高校的名头也罢。古今皇帝一大把,雄才霸主有几人,大多数恐怕也是庸碌悲惨,更何况一个区区博士的学历。说到底,还是有真才实学方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20:54:28
315525625 发表于 2016-2-5 20:19
不知道楼主对高校教师取消编制问题怎么看
呃,坛友,我在开篇提到的那篇帖子里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陈述。可以关注https://bbs.pinggu.org/thread-4194188-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21:09:33
jrzxhlq 发表于 2016-2-5 20:51
博二时写过QQ日志“缘何读博”,代为解答吧。现在已经毕业再补充几句。
楼主对读书对修养的追求跃然纸上。真真地给我上了一课。那种恬静、淡然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了我。

谢谢您。

相信,您的人生道路会非常平稳,平稳中不断提升,提升中悠然自得。很陶醉,很惬意。好啊。

OK,相信您的理性、您的稳重、您的超然会对您未来的事业之路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信您的领导不会让您清闲的,以后的院长、校长该由您这样的人去担当,那将是大家的福气。

谢谢您的回帖。真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