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44 4
2016-02-03

《二十四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下迄明末的长达四、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要想真正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来龙去脉,要想深入了解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要想重温历史人物的风云事迹,要想弄明白历史上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就不能不去读“二十四史”。可是,卷帙浩繁,字数太多,就是粗粗从头到尾看上一遍,也是一件很费时吃力的事。毛泽东诗云,“读罢头飞雪”,就有这方面的深切体会。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来源:《书画文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2-5 19:45:54
收藏了
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5 22:55: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7 09:02:49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17 12:15: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