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499 9
2004-11-22
“ 这种制度使冲锋陷阵在科研第一线的人不能带研究生,是错误的。 ” 1 1 月 2 0 日下午在中国科协 2 0 0 4 年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会上,谈起国内的博士生导师制度,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直言不讳。   按照会议议程,杨振宁并非大会报告人。但中国科协副主席、院士杨福家的一场报告,令他有些坐不住了,主动向大会主席要求发言。杨福家 2 0 日下午在《从 2 0 0 4 年诺贝尔奖看一流大学》的报告中,针对近几年高校建设一流大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特别谈到诺贝尔奖百年历史是年轻人的创业史。   以杨福家的报告为由头,杨振宁称谈点感悟。    “ 年轻时代是发展科技最好的年代,现代国内博士生导师这个制度不好。 ” 话题一转,杨振宁直接抨击当今的博导制度。    “ 为什么一个讲师就不能带研究生呢?讲师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这样在最前线冲锋陷阵的年轻人是带研究生最好的人,而像我这个年纪已不是最好的人,因为我所作的研究已不在最前线。 ” 杨振宁再次明确地说,这一制度使冲锋陷阵的人不能带研究生,这是错误的。他还透露自己就此观点已和清华大学校长沟通过,他希望通过大会,能有更多的大学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建设一流大学的问题,最近在全国教育界广受关注。杨振宁说,大学承担着三大任务:本科生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如果仅仅讨论研究工作,中国所有大学都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弥补的。但中国大学在另两个任务方面,很多大学处于世界一流的地位,像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无论是与美国还是欧洲的大学相比, “ 中国的本科教育世界一流 ” 。杨振宁还说,中国大学几十年来训练出来的本科生人才非常成功,对于社会贡献很大。 “ 没有各个大学训练出的本科学生,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   这位 8 2 岁老人话语中的坚定,激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但杨振宁说: “ 不能自满,要更进一步。 ”   曾被记者问及中美两国的差异,杨振宁认为: “ 今天的中国社会不管是什么场合,都有一个现象 — — 全民都对中国前途非常关心,这与美国社会不一样,美国整体并没有对民族和国家如此关注。这是在座的每一个人值得骄傲的。 ”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身为中国人骄傲,更被这位 8 2 岁老人的爱国热情所折服。(姚莉莉 翁朝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11-22 15:35:00
说的太有道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2 16:08:00
就是就是,都老态龙钟了,还带那么多博士,这不坑人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2 16:41:00
以下是引用guest_tom在2004-11-22 12:52:46的发言:    “ 为什么一个讲师就不能带研究生呢?讲师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这样在最前线冲锋陷阵的年轻人是带研究生最好的人,
为之折服,多么值得尊敬的老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2 16:51:00

但问题是讲师的水平和本科毕业生差不多,虽然是教学的第一线,但是理论创新研究不一定是能手,经验也不丰富,这样带出来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样,最起码带研究生也要个教授什么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3 11:03:00

不是很赞同,不过和媒体的报道有关不清楚当时的真实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