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3070 9
2009-02-26

版主附注:一共两个附件,完整可以打开.

 

第一章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 Q* Z+ N6 a' m7 M- H5 F" J3 I1 d2 `3 F: v9 W; G4 R! ]5 g
1.1建筑能耗统计方法
4 Q" X: i6 v3 n! F; y1.2建筑能耗整体状况
  o1 b/ T8 V: S' h0 x1.2.1 我国建筑能耗的特点和建筑分类
" R* w- U% F2 \& q+ {1.2.2 各类建筑能源消耗: l* ?; K2 |- m5 C
1.2.3 中外建筑能耗比较& ^, e& q' O) Y$ l
1.3城镇采暖能耗状况
, _2 {  {/ {1 a4 P+ T2 n4 X: z7 G1.3.1 北方城镇采暖/ w" o% J- w) d2 h8 h1 y7 i
1.3.2 北方城镇采暖节能的主要任务; Q  h3 a1 Y$ o" I5 \, [1 C- q
1.3.3 长江流域采暖
N0 p1.4城镇住宅除采暖外能耗状况0 ^2 b) a+ b2 T* w
1.4.1 城镇住宅除采暖外的能耗总体状况
 城镇住宅除采暖外能耗的分项分析
; w( ?; A9 ^, s0 U+ t1.4.3 城镇住宅除采暖外能耗的分项中外对比& P3 b2 {- Z" s2 ~4 U5 F$ e
1.4.4 城镇住宅除采暖外能耗的发展趋势6 M2 h, g' c$ v& U. i& T
1.5公共建筑能耗状况$ P# L$ C& \( m) u  ^  p
1.5.1 各类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总量
( ]( @8 N- W$ S' [/ [* m- Z+ _1.5.2 大型公建能耗的中外对比$ I$ w$ z  c, G
1.5.3 各类大型公共建筑的分项能耗- M2 d0 B1 S6 w/ h
1.5.4 大型公建空调能耗
' K6 B/ m. S/ t4 T% w7 G' ]$ b: @1.5.5 普通公建的用能状况
- B. I2 K1 g& z5 i/ i3 G5 F1.5.6 目前公共建筑发展中的严峻问题和当前的节能任务1 ~7 j9 ^' s7 g1 N
1.6农村建筑能耗状况  R) x& `: d+ S* c/ y. [& q/ `
1.6.1农村建筑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 m% \% q6 b. f3 `
1.6.2各项生活用能情况5 r, a! p2 u$ m8 k- |$ a2 E4 i% b
1.6.3农村室内环境问题. g% ~) |( _/ j) M8 ]8 F: D5 v' C
1.6.4 农村节能的主要任务
0 d! W0 G2 `. v# d7 x3 D1.7 我国的建筑能耗发展和节能战略分析
& \! u/ U8 [  k7 m2 q9 @3 d$ S1.8 全球各国的人均生态足迹# G/ m+ k" i$ B4 w; M
* O. S* @. o3 l4 L
第二章 实现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
2 O' }. @8 z/ n3 o+ K. q
9 a' I- k% Z9 G! Q& q& Z& w4 v4 Q2.1 建筑能耗差异分析7 z) e5 K/ V# O- N/ C
2.1.1 长江流域住宅建筑的采暖$ J* f6 l/ W( M) u
2.1.2 住宅能耗的差异
8 m6 B2 C3 V) q5 E& Z3 s2.1.3 办公建筑能耗差异: `7 C* Y* d6 }& w; e3 Y
2.2 从建筑能耗差异中得到的启示  y# U, Z9 [. p5 @1 ^
2.2.1. 建筑提供的服务和能源消耗5 y+ \$ U1 }  I- B" t# y
2.2.2. 对节能领域一些观点的分析! E# \5 d( h4 d1 ]
2.2.3. 建筑节能的真正目的和任务- W; U  V' a, e- s3 K7 l) @; }8 ]
2.3 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室内热环境?2 V+ @1 a) R# }5 m. V. v* i/ Y
2.3.1 决定居住者热舒适的基本参数
3 m  B/ O+ m6 Q9 [1 Q2.3.2.稳态空调环境的设定温度与传统热舒适理论
5 L5 d+ b7 q, G/ t4 ^2.3.3.非空调环境下的热舒适7 ?* o5 z! r2 D( I0 t
2.3.4.冬季采暖环境下的热舒适
+ a! `! F9 p# i1 Y6 L" F$ \2.3.5.小结$ l6 Q- d6 j& I
2.4 营造与自然和谐的建筑室内环境的途径5 b9 T* Q6 x9 G. F: d  _+ h
2.4.1 室内外通风换气
! N& }* m* K% z4 Y: a2.4.2 室内的温度湿度控制
' V0 H# q" M4 y0 M; S4 V7 h2.5 营造自然和谐的室内环境,实现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
0 W, |% V( d4 S2 t/ t0 X9 c) d% `6 n& E5 z0 ?- R4 l  R5 r
第三章 建筑节能措施评价( Z, Y9 i3 r7 \4 _) A

  ]( ]: Y7 l! U3 U/ W0 Y. q- S" e7 Q0 D3.1围护结构
# i: A0 w( r! s: m# n4 N6 s3.1.1 什么情况下需要保温
- `5 t# }% B/ H5 ~; v' U+ {) t3.1.2 保温技术
7 I" L% X( }" _5 E0 V0 u3.1.3遮阳技术! I/ C3 j: W- Y" h
3.1.4双层皮幕墙技术
3 D" o2 F. V! P0 @- m8 Y3.1.5自然通风器和呼吸窗技术
1 L0 K" ~. p% S! h1 F3.2 采暖节能技术
9 `: `" ?2 r! z$ P# q0 [4 ?3.2.1 采暖末端计量与调节! S+ ?  I  S" g
3.2.2基于分栋热计量的末端通断调节与热分摊技术% d) ~2 ^2 A2 q% ?3 a& K
3.2.3 电厂循环水供热
/ Q' L6 W5 B7 ~) z) d3.3 能源转换技术/ I2 K$ k$ m! W7 s2 I. O
3.3.1 收式制冷机
6 b6 N0 ]" w. b/ G" J. S3.3.2 区域供冷  R2 ~6 M' M, Y( {- _
3.3.3 各种热电联产发电装置介绍  E! V# O" h. ]4 y6 q4 ^- k
3.3.4 燃煤热电联产供热
7 x0 u+ {* ~& O3.3.5 燃气式区域性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产
% X$ H3 j4 q- A& |3.3.6  建筑热电冷联供系统* B! y" k1 M5 M6 h8 N
3.4  热泵技术* @: @" r" \, p& B+ a
3.4.1 土壤源热泵3 t$ L" w* Z" [$ q' m
3.4.2 地下水水源热泵" h- i. E0 |9 b5 N
3.4.3 地表水源热泵6 P- h* f# ^: f& S3 L2 ^. ]
3.4.4 空气源热泵6 k- I/ |) @9 h1 I
3.4.5 热泵系统末端装置与输配系统的设置; i/ V. I* e- t, ^; ^
3.5 室内热湿环境营造新技术' q, n$ c: v  J7 n& z, {3 {
3.5.1变制冷剂流量的多联机系统
/ N3 n: p) [/ r- v3.5.2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 M* v& }/ |) z$ O. X3.5.2.1 温度调节系统—高温冷源的设备# M5 g7 `$ ]2 z; R
3.5.2.2 湿度调节系统—干燥新风的设备  S! L/ W/ N5 F# Q/ ~& Q0 O
3.5.2.3 温度调节系统—室内末端装置( M& u; Y4 S3 W) w6 i
3.5.2.4 湿度调节系统—室内末端装置
! q# S9 ^$ f) Y  [6 ?3 G% U# M3.5.3 热管型机房专用空调设备
3 w6 c+ l+ X9 O2 ]  g/ y. _' E" T5 s3.6 大型公共建筑管理措施
6 B$ ~" q) ]) K/ M3.6.1 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7 c) Y/ o+ B5 ?, G# `
3.6.2 大型公共建筑全过程节能管理体系
* @$ j, M: v! E- E0 E* O3.6.2.1 必要性0 M9 P  y% z) c; e
3.6.2.2 建立节能指标体系4 J" x) O1 e- v. [
3.6.2.3 基于指标体系,实行建筑节能全过程管理
5 ?' t$ D9 p( X- b* V6 w: l3.7农村节能技术
; Q7 Q, o0 _' }( F' a3.7.1 农宅围护结构保温技术
$ R. l! V3 V0 X5 A$ A3.7.2 窑洞民居技术/ X( A  l' w: r2 v( S& l
3.7.3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
1 H$ n0 N) _  u( u, ?, L3.7.4 中国炕技术
5 J4 n6 J+ _4 h* V$ S- M3.7.5 农林固体剩余物致密成型燃料及其燃烧技术5 m/ h( p2 C+ x' O
3.7.6 高效低排放户用生物质半气化炉具; n2 r9 ?9 x) R/ e8 Z( e
3.7.7 沼气技术' E- w2 ?) K/ \/ g. Z8 n/ Q' F
3.7.8 生物质气化技术
4 a* R6 Z4 ]' C2 R8 ]5 i& b6 b! _3.7.9 农村室内环境综合改善技术, q* c) ~" \# [" k3 M" W1 Q
3.7.10 农村建筑节能小结
0 O1 C: B$ {( L0 `1 w& j- ?3.8太阳能利用* Y" i- N' J$ N7 k/ }& k
3.8.1 太阳能的特点及其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形式! s. a, J7 u1 J, V( F/ u% ]$ B
3.8.2 太阳能热水器
* Y. ]4 v& j( _, l, ~3.8.3 太阳能光电池及其应用
& l; i. b& \9 o) y, f7 q3.8.4 太阳能热泵和空调
4 O$ N2 h* C4 @" V8 S# i3.8.5 太阳能应用实践举例
$ ^, R8 Z3 l* ]/ \3.9  住宅能耗标识1 [9 }; {/ g1 a) P- y
& @' ^% X" L  G
附录一:建筑能耗相关数据汇总
7 M7 U2 l5 n' Z: q& P8 Y$ @0 k' r4 n# E- `' m: }
1.全国数据
5 o0 }. Z2 s' L4 L4 A( g1.1 人口与GDP相关数据$ s  ?- ^1 A0 Z( c4 h. c# R: s5 a* ^
1.2  能源消费相关数据
2 B2 [* f$ a  r& K7 f1.3 建筑使用产品消费相关数据
& S% a' P2 e1 P/ `1.4 建筑相关数据' I% {; _; V5 O. k
2. 地方数据
/ u5 I- e0 o; d2.1 人口与GDP相关数据
2 ?" @/ \& l) h$ ~# |4 B, I( B0 B2.2 建筑相关数据
# s5 c% ^3 \% P: S' g! m4 U+ D3. 国际数据
7 n, P1 S, t3 w+ f6 S* d% b3.1 人口与GDP相关数据
: v" j0 K% _# ^0 ?( e8 r3.2 能源消费相关数据
7 d2 |7 o! T' y  L& M0 K4 ~% C. p3.3 建筑相关数据3 Z7 z9 p( v2 X
4. 能源计量单位换算/ Z% a. P7 d( ^) t# G
( W' a# ~3 n; X0 J6 \5 R
附录二 2004年中国建筑能耗计算说明
+ z9 |, t5 N& Q  T4 W  H& F# Z  U7 T9 {( \+ @
1.各类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及结果* E* n2 ^1 A" B5 J$ Z
2.各类建筑能耗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
9 b' W% n* [4 w0 z; Q9 ~* l2.1农村建筑能耗( f4 [, _5 T/ @2 J# }; a, O  z, f' {4 W5 p
2.2 北方城镇采暖能耗- _) y3 c9 o9 ]6 ]* H8 q
2.3 城镇住宅除采暖外的能耗( N5 E$ a; V7 `# X
2.4 公共建筑除采暖外的能耗计算方法5 h+ T  `9 R2 y5 _' l/ Y/ T2 g, C
2.5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体消耗情况
# O# {$ N" c; _3. 从宏观统计模型计算的建筑能耗数据5 G: o3 A) u2 E& o8 U/ x
3.1 建筑总能耗的上限值" \. M% M3 r8 F* e
3.2 北方城镇采暖能源消耗的校核5 M, b, P% f+ n& [3 l4 ~
3.3 住宅建筑能源消耗的校核
7 l9 r( ], \, m! q* e4 M7 Z% }3.4 公共建筑能源消耗的校核
$ C* z# N' v) s6 @: f" N( i3 ^( i* Q' |$ s3 y
附录三:中国建筑能耗发展过程计算说明: i+ ]2 ^1 l8 y& R
6 h" w) o6 ~4 \. I' V( \( m7 C
1. 各类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 ?9 @; l! n( V1 {# r3 B4 [
2.各类建筑能耗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
  p3 j: F+ [( C1 r3 v  @" D4 @& }( \7 s6 I: k
附录四:能源统计中不同类型能源核算方法的探讨) g7 ~+ z; B& `! K+ C. V
; o# b% d' K  `0 b* x
1 引言
2 s% l0 x) T/ o& r- V2我国能耗统计中的核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z# M6 M1 W$ a3 H
2.1我国能耗统计中的核算方法; W; F; r; p* H6 t$ a
2.2目前能耗核算方法存在的问题4 l+ z2 v8 u; k6 o
2.2.1 掩盖了天然气等高品位能源的做功能力
3 r6 g5 Y2 d' T+ ]5 y0 r! E7 j  G2.2.2 电的能耗折算存在逻辑矛盾$ H$ k7 `* K4 ?% ?& @
2.2.3 能源转换系统的评价出现争议
" H4 N( K. w9 t$ M' t' B  q2.2.4 新型能源折算困扰/ o7 S# b7 v- |) ~
3 新的不同类型能源间的换算方法:等效电法
6 F/ f+ l# ]! D3.1 换算方法
" s/ X' }( ~4 o( F3 A3.2 应用实例
* W1 H  j: I5 u4 N/ \4  结论
, V6 \; x$ b( `; o* P
/ L" R! Y) R# l/ c6 b& D# n* M附录五:热舒适理论的深入研究报告
! E: O8 B. m3 H8 ]$ h$ h# o' h8 N' Q* l* ?
1. 稳态空调环境的设定温度与传统热舒适理论. I4 Q. z- t9 k- C3 }
2. 非空调环境与稳态空调环境下热舒适的差异+ t5 ^6 b4 b( w, m* O$ u
2.1 非空调环境下人体热感觉与PMV指标的偏离
7 V& K! p9 R2 u4 t( O$ g2.2 非空调环境下的舒适温度
  R  X% P- _, K' Z+ S- Z2.3 空调与非空调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 p  E( Y/ ^: D: @: A6 K1 `4 B& {- Y1 y2.4 非空调环境影响人员热感觉的因素
0 _4 \8 G! F: e8 ^3. 动态空调环境下的热舒适的研究进展1 Q& _; B: z$ z$ J4 s7 L
5 M# Q, e  f1 C
附录六:办公建筑提高夏季空调设定温度对建筑能耗的影响1 n, w3 N8 T1 e1 w
' u) s. u. [. N; A. o4 t
1. 引言
7 W/ r# p1 t- v9 Z& p1 s2. 研究方法, d$ i) f' U8 e6 ~. X7 s0 o3 ~
3. 研究对象
9 g4 `8 z) p$ P- U- ?3.1建立模型
5 a# e# z$ K5 t3 M$ o& S3.2计算工况(夏季工况)' ?6 S% U1 C; C) e9 o5 B' e
4. 计算结果分析* d1 J8 X0 B4 K
4.1空调设定温度对冷负荷的影响
  l4 _. `) z; V) Q4.2自然通风对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的影响
& M% k( }7 J3 ]4.3空调系统耗电量
! @: Q. y" ~3 m0 C: C  W4.4引起空调能耗降低的主要因素及相应节能措施
# e' v# O8 y4 V! |( m. l5. 结语
2 @* O# u6 v. C: x1 C$ X
3 t( m. \2 r' J: X$ w6 N% y附录七:深圳住宅建筑能耗标识体系实践

297640.rar
大小:(1.91 MB)

只需: 3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297641.rar
大小:(1.03 MB)

只需: 3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11 16:53:00
还缺压缩文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1 19:59:00

解压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21:16:06
是啊 解压不了  怎么弄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22:22:18
的的确确差一个压缩分卷,请楼主补充完整为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2 22:25:14
的的确确差一个压缩分卷,请楼主补充完整为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