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书是阿尔文·托夫勒先生的《财富的革命》。
下载链接: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57&replyID=75790&id=410128&skin=0
这本书特别有意思,他前年写出来,在去年下半年就被印证了。其中提出了一个说法,西方的民主制度虽然声音很大,其实在管理效率上面是不行的。第一点,由于美议员大部分都是竞选上去的,大部分关心的是美国选区选民的选票,所以大部分的情况下,这种选举制度中产生的领导人缺乏战略观。他认为目前这一点上美国远远不如中国的,中国的领导人讲究十年计划,五年计划,有战略观与前瞻性。他讲的第二点是说,在这个快速的经济发展当中,中国式的行政强势方式也许是有效的方法。美国为什么会监管失控,为什么在这种繁荣的时候没有发现问题,很重要的在于没有人从长线和全球的角度来看当中的风险和危机的问题。所以我曾经说过,我们中央党校应该给全世界资本主义的国家领导人开一个宏观调控班,因为他们不太会搞这个。他说的话在前两年,而印证蛮快。 以上还不是这件事情的本身,为什么阿尔文托夫勒先生80岁却能够很精准的来预测。托夫勒先生是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80年代他就出过很著名的书,还包括像约翰奈斯比特,还有其他的未来学家,出过《第三次浪潮》等等,通俗易懂,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他们所预测的东西90%—95%实现了。也就是说,如果80年代初相信他们说的东西,去做这个生意的话,到90年代就发了,而且是大发。而未来学恰恰是我们中国人的弱项,中国人的强项是历史学。圣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意思说后来发生的事情都是前面发生事情的重复,只是主角不一样,稍微风格上面有一些调整。我不知道在座的有谁读过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点事儿》,书写的很好,是用现代人的方法写的,所以很好读。但是,你可以发现,明朝那么多任的皇帝、几百年的统治,真的也只有那点事。第一任皇帝干革命成功了,一帮忠臣帮他干到死为止;后来出了一个败家子,直到把江山糟蹋的不像样子;后来有人出来收拾他,又出来一个明君,又弄一帮忠臣,再出来一个昏君,弄了一帮奸臣,又把家产玩的差不多了,周而复始,整个明朝那么几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两个故事昏君加忠臣,名君加奸臣,玩来玩去。 那个时候的生产力发展是非常缓慢的。而且,从青铜到铁、从铁到后来有钢、后来有活字印刷、蒸汽机,中间都是以几百年来论。但是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当我们拥有信息化技术的20年中,它对社会的改变跟历史上大为不一样,今天一个15岁的小孩子,只要用五分钟,就能在网上查到哈尔滨有几个素菜馆,分布在什么样的地方,就算是全国的素菜馆,查出来都不费什么劲。他获得信息的能力和看待信息的方式,包括反应的速度,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为什么这个叫做信息革命,就是拿现代人获得信息的方式和过去人比较的话,没法同日而语。90后、80后的孙子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是革命化的,孙子懒得跟你说话,因为你什么都不懂,孙子什么都懂,因为他Google一下、百度一下就出来了。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刚才我提到的另一位未来学家,叫约翰奈斯比特,他最近出的一本新书我也推荐大家去看,叫做《定见》,确定的见解。书中他提出11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其中有一句话说,未来世界不过是一幅拼图,如果你能较多的收集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信息、不同的角度拼在一起的话,那么你对未来的确定性强得多,也就是说未来的可知性是由你把握角度的多元性和信息的多元性所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前一代有很多的优势的地方,掌握信息的总量很大。 说到预测,那么还有一本书叫做《黑天鹅》,最近也非常流行,给大家一个未来学的观点,作者是塔勒布先生,这本书非常的有意思,用老母鸡来做比喻,让我们知道今天世界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养鸡的时候,听到鸡一叫就喂东西,这只鸡感觉主人对我不错,天天有东西给我吃,直到有一天发现养肥了之后,要被杀掉。意思是说,我们平时一直用同一种方式感受,突然有一次得到从本质上面完全不一样的待遇。他把这种状态叫做黑天鹅,而且说这个世界上黑天鹅越来越多了。就像世界上投资公司排名在前五位的雷曼兄弟做了156年,突然有一天不行了;就像我们今天在危机中已经习惯突然之间听到哪一个人、哪一个公司突然出事了,特别有名的公司出事了。就像花旗是全世界最棒的银行,突然有一天说如果没有政府援助就要完蛋了。等等,这些现象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大家住在黑龙江是幸福的,为什么呢?如果住在浙江,你才知道这个危机多么的寒冷。这次危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表现方式,中国越先进的地方就越寒冷,越落后的地方就越温暖。搞国际化搞的最先进的地方、搞现代服务业最棒的地方最寒冷,金融中心都冰冻了,这个就是黑天鹅。这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以前经济危机是5、6年发生一次,而现在经济危机那么长时间发生一次,其实有一种内在的东西,长期累计没有办法释放出去,一旦爆发就很厉害。 但是,这次危机不是没有人预测到,甚至连德国的总统柯勒,3年之前就预测金融市场如果不加以监控,就会爆发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很罕见的危机,当时没有被引起重视。其实,站在未来学的角度来看,很多东西是可以解释。所以我们要重视对未来学的学习。过去我们认为未来只是历史的一个再现,所以只要重视历史就可以了,但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今天,不是那么简单,有一些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发生过的东西,比如过去20年当中网络带给世界的变化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员工必须会用电子邮件,现在基本不用写信了,代表什么,就是高速信息化。一个家里面,能够用手机打电话的爷爷,就算比较先进的爷爷,能发短信的是超先进的爷爷,会写博客的爷爷,那就是超炫酷的爷爷。孙子和爷爷之间,有个数字鸿沟。我们在北京做了一个研究,用信息化水平衡量家里,如果用围棋的十段论,孙子是十段,爷爷基本是0.5段,还有大部分的爷爷都是0段,数字化方面的东西基本不懂。 那么,站在现代和未来向后20年,有没有一样新的东西是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而它会起到重大作用,引领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生产和财富的机会,印象我们日常的生活行为。其实是有的,如果过去的20年是信息化技术简称IT天下,那么未来20年将是环境技术简称ET 的天下。其实在这个危机当中,对于我们中国的经济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美国的市场上,由于大家的购买力都下降了,大家更爱买中国货,因为便宜。沃尔玛的生意现在非常好,里面90%是中国货,所以沃尔玛对中国的采购是增加的。但是在增加采购量的前提下,沃尔玛在中国的供应商从3000多家缩减为1800家,因为沃尔玛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叫做过程环境标准。不只是产品经过检验通过安全标准、质量标准,同时增加一个条件,生产的整个过程也必须符合环境标准。即使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合标的,但是生产过程排了太多的废水,排了太多的废气,或者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受的劳动保护不够,吸入的灰尘太多,接触的有害液体太多,也不符合环境的标准。理论上来说,如果我们用这个环境过程标准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一大批企业是不符合的。 下一轮经济复苏的时候,用最乐观的说法是18个月,最悲观的说法就是8年,我们取一个中间值5年以后经济复苏了。你以为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了么,不行的,因为人家不只是要你的产品,而且要你生产的过程符合环境标准。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你那张老船票搭不上明天的客船。将来有一个新的衡量方式,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着环境化水平高和低的问题。比如,开完这个会,出门每人发一张卡,告诉你今天排放的碳是多少,代表你的环境影响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单位、每个产品,都有对环境影响水平的衡量方式,可以衡量出环境影响的水平高和低。正因为环境突然都可以衡量出来,而且变成了对你的要求,就意味着变成生产力,需要一大帮人来改善你的环境水平,这就是生意。[此贴子已经被wesker1999于2009-3-2 16:14:24编辑过]
我推荐的第二本书叫做《B模式2.0》,作者是莱斯特·布朗先生。
英文版在线阅读:http://www.earth-policy.org/Books/PB2/Contents.htm
中文版在线阅读:http://wenjin.nlc.gov.cn/2008/beforejj.jsp?bookid=2000095_01&flagtime=2005-07-22%2015:28:05
这本书告诉我们,全世界的所有资源,从水到土壤、到海洋、到石油、到我们生产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等等,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危机水平,然后将要往何处去,可供我们利用的空间还有多大,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在这个地球上住下去。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其缺乏的地方,全国400个城市缺水。假定说世界上有一天地表完全没有水了,冰川都融化了,我们该怎么办?布朗先生基本上分析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各种各样的方式,告诉我们,将来这个世界上对环境的要求一定会成为一个刚性要求,尤其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时候,会变成非常严厉。在这次危机爆发之前,全世界给中国最大的压力就是中国是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国,排放出来破坏臭氧层。生产同一个东西,中国人要比日本人多8倍的能源才能生产出来,我们耗费了太多的能源。全世界急迫的觉得,地球上这种环境和能源的使用方式。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这个地球就完蛋了。事实上,全球的石油开采已经进入平台期,基本上不可能再生产更多的石油了,但是石油的使用还是不断上升的,如果没有新能源的话,这不行的。 我们应该兼并好的资产,在环境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但千万不要像长虹一样,一下子买了很多的显像管囤积起来,没有想把第一批显像管卖了之后,新的显像管开发出来了,或者不搞显像管了,因为这一轮要求没法跟下一轮的环境要求相衔接。所以我要推荐第二本书,给我们信心,书名是《寂静的春天》,是一位美国当代环保先驱蕾切尔女士写的。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河流都是污染的。然后,农药到处都是超标的。那个时候美国人处理的方式跟我们差不多,先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清理掉,我们今天看看美国的河流,经过20多年的治理,已经很清爽。所以当我们今天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也还是要有信心。 要推荐给大家的一本相关的书是《由绿转金》,将来最挣钱的生意是做环境技术。现在世界上的环境技术很多,而可以应用环境技术最多的应该是中国,中国的世界制造产能最大,制造过程中对应用环境技术的需求也最大。每个企业我们都要认真考虑自己未来做的生意和技术有没有可延续性。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在中国政府的第二轮刺激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支持环境基础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造铁路和公路,也建设大型的环境设施。中国工业有一个特点,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开发区,所以进行环境改造存在着这样的空间。当我们大规模应用环境技术的同时,全世界环境技术领先的机构就会看到中国应用的市场。当这些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技术成本随之降低,才能出现应用型创新。再过5-8年,中国的环境技术会变得很有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在环境方面加大投入,那些做环境技术的人将成为下一轮财富榜上出现。这本书告诉我们,环境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社会责任,更是最挣钱的生意所在。在全世界金融大萧条的情况下,只有一个行业不萧条的,就是环境金融。 目前环境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有很多体系的问题。比如,有了新能源,但我们只存在已有能源的供应网,没有新能源的供应网。如果要建立新的供应网,金融等许多体系都是需要加以调整的。所以今天当我们进入ET的时候,就像20年前提出信息技术的时候,建立了省市信息办、每个企业都有信息化的改造,就形成了信息化的行业、信息化的生意。未来也会出现一个大的生意,就是ET环境技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公司、每个行业、每种技术,都有环境水平高和低的标准。这是我们今天要认真考虑的未来一个方面,所以如果今天你让小孩选专业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方向。[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 17:42:28编辑过]
免费下载:
“共好”是什么呢?共同的爱好。爷爷们发现今天给孙子讲故事的时候,孙子是不爱听的,孙子玩的东西爷爷觉得有点难度,孙子爱玩电子游戏,爷爷不会。今天这个时代,不大可能要求孙子首先让爷爷学习,因为时代改变了,我们进入到独生子女的时代。独生子女的基本形态和文化来说,跟多生子女正好相反。大人们对待小孩的方式和当初自己做小孩时家长对待自己的方式,基本上正好相反。过去的社会是金字塔式的,老祖宗一个,底下生6、7个小孩,再有20、30个下一代,其中老一代最少,所以权利最大。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发现老太君其实是没有权力的。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在三代同堂的家里面,我们粗略的说每个人说了多少句话,我们发现如果你们家里面有一个中学生住在一起,正常的话你们三代同堂。这个中学生本人说了这个家里面45%左右的话,爸爸妈妈说了20%左右的话,爷爷奶奶说了7-8%的话,主要的声音都是小孩,而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话里,有60%是关于小孩的,所以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话语权的中心了。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小孩成了中心。
过去的小孩,人格上小孩不算人,只比宠物高一点,比正式的人差一点。小孩一说话,大人就说“大人说话别插话”。小孩是被家长打大的。如果小孩要到外面读书,大人之间怎么交代,“我把孩子托付给你,就当自己的小孩。该打就打,就骂就骂。”今天有谁拜托的时候这样说。所以我们现在面对一个局面,教养方式完全相反的。这样,小孩有的时候被宠惯了。但最大的好处是,小孩从小被修理的少,对小孩天性的保存程度大。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真正有创造力的小孩是从独生子女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做的事情,抄袭和剽窃人家的东西比较多,原创的比较少,但是从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开始,他们有这样的基本的创造性素养。 而且,小孩的社会阶层是不明显的,因为上面三代大人会把财力集中起来支持这个小孩。这些小孩有新的生活观念,有唯美主义的生活观念。从他们眼里看,世界都是比较好,或者是比较干净、比较体面、比较雅致的。一方面,他们喜欢韩剧、偶像剧,美轮美奂的。从另一个方面,培养了一种新的消费情绪和判断世界的方式。他们不再像老一代那样把一个东西用到不能再用的时候才罢休。他们认为,有一个更好看的样式就要试试看。所以,今天我们想要启动消费,要想启动在座的爷爷、奶奶是很难的,启动爸爸、妈妈也是很难的,要启动就是启动小孩子,为什么?因为小孩子可以启动大人。 所以,今天的小孩子有两个购买力,一是直接购买力,另一个是间接购买力。直接购买力是指手上的钱,现在小孩子的零花钱加上压岁钱,年增长率是26%,而我们全国职工人均工资增长率也只有8%。这就意味着,你挣来的钱里面,他每次扩大更多的份额。第二个叫间接购买力,是指钱虽然不在他口袋里,但是他说话算数。表面上钱是在爸爸、妈妈口袋里的,但他的意见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妈妈买件衣服,小孩说太老气,妈妈就会听他的。这个叫做名义购买力,或者间接购买力。 但是,今天,对爸爸妈妈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搞不清楚这个小孩子喜欢什么。中学生大部分都有电脑,会上网。但是只有一部分的父母是懂电脑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根本不知道电脑是什么玩意儿。一个老总管得定5万人的工厂,却管不定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他儿子整天上网打游戏,我问他“你为什么要管他呢?”他说“打游戏不好。”“打游戏有什么不好?你会打吗?”他说“不会。”我说“你不会,怎么知道不好?”所以,要跟儿子讨论打游戏这件事,前提是自己先学会打游戏。爷爷可以跟孙子学怎么写博客,把你的老八路经历写上博客,他会说“我的爷爷很牛,还会写博客。你们哪个的爷爷会啊。”孙子和孙子之间是PK不出来的,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他们PK的附加分就是爷爷。 所以,沟通是在“共好”当中形成的。无论对一个组织,一个家庭,“共好”是我们建立共同感情的基础,要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活动,才会形成一个所谓的黏合度,而这个黏合度和我们共享的活动和频率有关。这是我们今天每一个爸爸妈妈、每一个爷爷奶奶的任务,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任务。今天这个时代,老一辈可以向新一辈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老一辈的确有值得新一被学习的地方。但只有通过一个方式实现,就是交易机制,而不是通过指令和命令机制。你今天愿意向你的孙子孙女、儿子儿女学习,儿子和儿女也顺便学点你的东西,大家在平等的交往当中学习。所以,今天最好的爸爸是能够懂得儿子的爸爸。有时候爸爸管儿子,儿子都不跟你吵,为什么?因为你不懂,懒得跟你说,没有共同的语言。因为这个小孩是在信息化时代长大的,爸爸是在革命时代长大的。所以,除了“共好”,还有一个是“后学”,向后辈学习。只有在向后辈学习的过程中,才有办法影响他。 今天小孩子的地位很高,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特征;小孩子也很有见识,我们也要承认这个事实。然后,我们必须面对这一代来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首先要理解小孩子的特性,才能培养共同的爱好。除了要向后辈学习,还要启发他们广泛的爱好,培养共好,共同的爱好。我每年在大学里做50场讲座,我会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请问有多少同学选择这个大学是自己决定的?”只有5%左右。“有多少同学选择这个专业是自己决定的?”3%左右。“有多少同学学到现在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工作?”3%左右。“有多少同学认为你学到现在可以搞定哪项工作?”只有2%左右。他们根本部分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是被父母或者老师送到管理、法律、金融这些专业的。 其实,我们很多小孩长大可能是昆虫学家、植物学家、海洋学家、地质学家、气体动力学专家,所以应该在小孩成长的时候,让他们有广泛的选择,让尝试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大人提供条件,帮助他形成自己的特点,而不是为他选择。80后是替代决策非常严重的一代,所以其中的领导人物和创业人物特别少,而90后是相对替代较少的一代,出现的设计家、创业家、管理家会比较多。我觉得这对我们今天来说,是在培养、保存、抢救、维护小孩的爱好。培养他们对事业的特殊爱好,只有这个爱好才会激发出热情,感染所有的人。 这里我顺便推荐一本书《旁观者》,作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他被称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但是他从没有学过管理学,而是一位优秀的生物学家、一位杰出的法学家、一位享有声誉的新闻编辑,将近50岁的时候才开始研究管理,他告诉我们说,管理不在于管理本身,而在于对人的了解,将所学的各方面知识运用到管理的时候,成为管理大师。所以今天很重要的是要启发和培养小孩的爱好。 大家知道,最近希拉里女士担任了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国务卿,在她的传记中,非常感谢自己的妈妈,这位妈妈说,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启发和培养希拉里和弟弟托尼的爱好。托尼从小喜欢地球仪,对各个国家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妈妈说“你知道吗?我们美国的对面就是中国,如果在后院挖的话,最后可以挖到中国去。”托尼觉得非常有意思,就开始挖,但挖了两天之后就没有兴趣,因为什么也没挖到。她的妈妈就在地下埋了一根筷子,他看到说筷子,妈妈就说“筷子是中国人吃饭的工具,你挖到筷子说明离中国不远了。”过一阵子,妈妈又埋了一个唐人街餐厅里的小点心,托尼挖到这个给妈妈看,妈妈说“你挖到这个就代表你又比原来挖的深了一点,快挖到了。”据说这个孩子连挖了40多天。托尼长大后,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他妈妈没有替代他说将来就学国际关系,而是用东西诱导和培养自己的孩子。 很多小孩玩玩具,有青蛙玩具,毛毛虫玩具,可从来没有摸过真的青蛙是什么感觉的,从来没有看到过一条真的毛毛虫是什么样的。如果你让小孩子在亲眼看到毛毛虫,虽然不是每个小孩都喜欢毛毛虫,但是可能你会发现有个小孩果是这么喜欢毛毛虫,说不定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毛毛虫专家。我有一位朋友叫赵军,从小喜欢虫子,上学的时候随身的罐子里面也是装着虫,读大学的时候由于大家的阻止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过他的爸爸比较开明,说“既然孩子喜欢虫子那就研究虫子去吧。”赵军先生是现在是中国最棒的蝴蝶专家,是世界前五位的蝴蝶专家之一。说实话,要出一个蝴蝶专家是不难的,因为没有什么竞争者。但是如果全中国那么多父母都把孩子送到管理学院,想在管理学院里跻身前十万名,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一个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爱好,也就找到了一辈子的幸福和魅力。如果一个小孩子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都会眉飞色舞,说话的时候非常有感染力。即使以后没有做一个大公司的管理者,成为我们哈尔滨最成功的钳工,也非常不错啊。而如果我们能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乐,一起做事情,一起说话,我们就能在共同的爱好中拉近与小孩的距离。即使在组织中,领导与群众,这群人与那群人,都应该用培养、挖掘、寻找共同的爱好,作为我们管理的一种手段。[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 17:40:42编辑过]
免费下载:
这也是特别有意思的一本书,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单个的人和一群人当中的人不是一类人。比如一个人跑到街上逛下街,就改变了,特别是女同志,逛街的时候看人家穿什么衣服,其实这一圈是受刺激的,受完刺激回来之后,模样没变,其实人已经变了。高高兴兴的出去,回来的时候可能很生气,为什么?为什么大家全部穿上皮草,我为什么穿不上。其实你也不冷,穿的很暖和,就是没有穿上今年时新的皮草,没有赶上这一趟。干吗要赶上这一趟呢?因为它是潮流。在海中游泳才知道什么叫做潮流。人往海里一跳就能出去100多米,为什么呢?海上有一个涌,人就跟着出去了,和你会不会游泳没有什么关系。同理,你觉得今年流行皮草,一下子就被卷进去了。这就叫做潮流。
乌合之众就是大家都跟着赶潮流。可以看到从买房子、到买车的、每年都说流行什么时尚,以前叫酷,今天叫炫,还有叫IN,各种各样的说法,制造一种潮流。一旦被卷进去之后,人在潮流里的智商只有平时的5%不到。“你干吗选了这个呢?”“听说这个挺时尚。”“到底这个时尚在哪儿呢?”“不知道。”正常人是有辨别理由的,潮流里的人是没有理由的。”就连在危机时期都是有潮流的。每个人都进股市的时候,是不该进的,但你发现就是有人要进。其他人都进,我不进不太正常。结果证明,那个时候进股市的都不正常。现在股市基本到底的时候,你发现没有人进了,正常人都没有进。这种行为就是乌合之众,无论是炒股还是不炒股的时候。现在到了危机时期,我们需要创业,创业不在于找乌合之众。做一个企业也好,搞一个社区活动也好,要能够抓住那个张罗事的人和那些积极分子,就会有看热闹的人支持你。 说到潮流有本书值得大家去看,叫做《小趋势》,是一本新书,作者是马克佩恩和扎莱纳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其实一大群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可以分成很多很多的小群,所以如果你想动员人,或者想卖东西,不能只用一种卖法。第一你要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所以要研究不同人喜欢的风格。第二要知道虽然有不同的人,其实他们之间是有社会影响链的,有些人会听我的,我会听有些人的话,有些人听另外一些人的,一物降一物。所以,你不需要跟每群人都说,关键是让关键的人接受了,就能够把这个传递下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乌合之众其实也不是乌合之众,他们中间有一种很特殊的行为模式,是我们还没有认识的文化规则。只有当我们认识这个文化规则和其中特殊的文化背景,进入这个状态。[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8 7:13:57编辑过]
第六本书叫做《社会资本》,作者叫林南,是一位华裔的社会学家。
免费下载:
中国人一向喜欢也擅长搞社会关系,但从来没有真正研究过社会关系。每个人口袋里都有一万块,放在口袋里不用叫资金,拿出来投股票叫获利资本,如果你天天研究股市,拥有的信息和知识比我多,认识的朋友比我多,甚至还有内线消息,结果挣钱能力比我强,人力资本的水平不一样。用关系来支持你实现某种利益的,这个叫做社会资本。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怎么能在别人下岗的情况下自己不会下岗,大家同样创业你却能拿到投资,代表社会资本的质量是有高低的。衡量我们社会资本的高低有四个基本的指标:第一,叫做资本的多样化。除了家人之外,你总共有多少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多样化程度够不够。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说,关系越多元化,资本水平越强。资本的多样化程度越高,应付社会风险的能力越强。第二个是资本的实体化程度。大家都有朋友关系,以为将来找同学帮忙一定没问题,错了。从来不来往的是虚拟关系,只有常来往的才是实体关系。没什么事的时候给人家打个电话,人家问你干吗,你说想你了,一年想人家三回,办事情也好办。如果无事不登三宝殿,一打电话就托人办事,别人都不敢接你电话。其实没事的时候也要多联系。第三种叫互动性程度。真正具备一个好的地位是既要被动交往也要主动交往。地位高的人通常都是被动的,如果也主动找找人家,有助于社会资本的提高。 还有一个方法,我特别请大家注意,就是要重视提高我们的信用。这里的信用不是指说话要守信,而是指一种技术。这个技术对我们北方人来说不是很难,因为北方人一般比较豪爽,南方人做到这点不太容易。这个信用技术要有三个小技术构成,第一个小技术要先行支付,和人家在一起的时候,有什么事你先做。比如说,大家一起吃饭,第一次你先付账。有什么好处呢?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由社会债券总和构成,你的先行投入使得你成为一个社会的债权人,而其他人总觉得欠你一点什么,这个叫做社会债务心理,如果一个人人家普遍觉得欠你一点什么,你这个人的地位就高了。如果人家都觉得你欠人家什么,你的地位就低了。第二个技术是转移支付。上次你请人家吃了一顿饭,下次说“我上次请你吃顿饭,别忘了。下次你也请我吃回来。”其实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岗位上,只有处理自己直接掌握的资源时,才会削减处理。比如说你朋友是开餐厅的,他会说“哥们以后过来吃饭啊,哥们给你炒两个小菜。”餐厅老板成了朋友,经常可以去吃饭。每个人在处理自己掌握资源时,都有方法回报你,而且总是打折的,而你获得较多这样资源时,就可以赚取资源的差价。这就是为什么关系多的人总是可以赚取利润。第三种技术叫做及时回收。交往中,如果每次都是你买单,人家会认为你是傻冒。所以还要有一个债务收回机制。这种技术使用的时候要谨慎。在正常情况下,当小部分人愿意回报你的时候,你就足够收益了。 80后普遍缺乏人情世故,人情世故其实是一项社会资本的管理技术。比如说,两个陌生人见面,你拿出一个名片给说“可以跟您换一张名片吗?”这是礼貌。如果你没带名片,也和人家说“可以给我一张名片吗?”这个是不礼貌。因为交换是平等的。人情世故的技术是怎么学会的呢?不是书上教的,而是在被大人派出去做点事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的。但现在的小孩子做事机会少,所以就不懂,这是我们今天面临一个新的情况。如果公司里有很多不懂人情世故的80后,对你的公司形象很不好。所以,站在社会资本的角度来说,公司要培训员工如何发展社会关系,专门把人情世故梳理出来,进行情景技知识培训。通常当什么情况下,碰到什么情况你应该怎么做。比如当老板请客户吃饭的时候,老板坐在主人位,旁边是主宾位,按照顺序坐。[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8 7:11:06编辑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