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8231 10
2005-09-05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来历与含义
  
  瑞典学派(The Swedish School)又称北欧学派,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斯德哥尔摩大学为主要阵地,故又称为斯哥尔摩学派。这个学派形成于本世纪20-30年代,战后又有很大发展。其中在西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有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等等。[注1]
  
  卡塞尔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这种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所以能够互相兑换,是因为它们各自在国内具有购买力,因而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这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大小之比。由于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大小与该国通货膨胀率和物价的变动有关,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汇率将随通货膨胀率与物价的变动而变动。所以,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论,实际是关于如何决定浮动汇率的理论,而非固定汇率的决定理论。[注2]
  
  我们认为,购买力平价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首先,它是换算各国有关经济指标的一个较好的工具,即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的汇率来换算各国有关同一经济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等等),可以避免按现行国际市场的实际汇率来换算对实际经济水平的歪曲。因为一国经济水平的高低,归根结底是以该国所拥有的实物产量的多少来决定的。当以货币购买力平价为基础所换算出来的某一经济总量指标,自然就能较好地反映一国所拥有的经济实物量的多少。而现行的市场实际汇率,由于要受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撒谎能够供求关系和外贸商品、劳务的价格波动与偏离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与以购买力平价来决定的汇率往往有忽高忽低的差异,以致会扭曲各国的实际经济水平。所以在比较各国经济水平时,用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来换算比用实际汇率来换算更为科学、可靠。[注3]
  
  其次,它可以作为国家衡量和调节一国货币的现行实际汇率的重要尺度和依据。因为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既然反映了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水平,实际便确定了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现行的市场实际汇率乃是以此均衡汇率为中心而上下波动的,因此,以购买力平价汇率为尺度去与现行实际汇率进行比较,便可发现后者偏离正常均衡汇率的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注4]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缺陷
  
  但是,购买力平价论却存在局限性,主要是它在现实操作上较为困难,实用性有限。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可以有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形式。就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而言,由于它是以两国货币在同一时期各自在国内购买力水平之比来决定的,因而要受两国物价水平的影响,然而这所谓物价水平,究竟是以什么物价为依据,是以批发价为依据呢,还是以零售价为依据?等等,就是难以确定的问题;就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而言,由于它是以某一基期的汇率为依据而计算出来的报告期的汇率,应选择哪一个时点为基期来计算基期汇率就难以确定。如果基期选择不当,则会对当前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的确定发生系统的偏差。[注5]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还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另一个不足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另外,除了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率差异之外,还有其它若干个因素影响着汇率,比如: 经济数字发布/报告、资产市场以及政局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购买力平价理论缺少事实依据来证明其有效性。90年代之后, 此理论似乎只适用于长周期(3-5年)。在如此跨度的周期中,价格最终向平价靠拢。[注6]
  
  三、浅谈理解“人民币购买力”的普遍误区
    
    应当注意,“人民币购买力”所对比的“购买力”的商品,是投入国际市场交换的一篮子商品,或者称做“可贸易商品”。
    
    “人民币购买力”项下,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化,国际资本唤醒内地沉睡的乡村牧歌,中国投入国际交换的商品前赴后继源源不绝,这是后起农业国工业化进程的铁的力量。有庞大的后继新鲜血液廉价“购买力”商品补充到“人民币购买力”篮子里边去,“人民币购买力”受压,暂时没有升值的条件。
    
    当内地资源的商品化程度比较充分,当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已混为一体,此时“人民币购买力”已充分反映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比较优势,到那时,“人民币购买力”不再有后继资源支撑,人民币购买力与国际接轨——此时,汇率从指导生产的商品交换率指标转为指导资本流动的利率指标。
    
    中国股市供应量有两个口径,流通量(流通股)与总量(流通股+法人股+国家股)。当期股市价格由流通股供求关系生成,法人股、国家股在后面压盘。请问:讨论股市长期价格,是看流通量还是总量?
    
    中国商品国际现有流通量生成现有汇率价格,源源不断投入国际大循环的内地资源(廉价劳动力)接近无限供给。请问:人民币购买力怎么涨?
    
    国家股没消化完,股市没有涨的道理,同理,内地资源尚未充分投入国际大循环,人民币购买力岂有涨的道理。
  
  四、我国转向外向型经济过程中购买力平价的长期走向
  
  在一国转向外向型经济和实行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如果采用市场规律在决定汇率,则本币相对于外币的价值就很可能偏离购买力平价(PPP)的尺度。一般来说是本国货币先要贬值,比购买力平价显得低一些,这个现象往往是与国内生产结构及国际市场结构相联系。均衡汇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就是“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的比价关系。由于经济转轨初期有相当多的国内产品因不符合国际规格和质量要求而不能参加贸易,所以就有可能暂时使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偏离得更远些。随着“可贸易商品”的比重增加和单位产品创汇率的提高,比价关系也随之变动,均横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就会再度接近。[注7]
  
  上述经验在国际上有不少例子。道奇计划后日本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早期出口纺织品比较多,后来出口低档的家用电器,高档市场还被欧洲和美国占据。随后日本变成了高档家用电器和耐用品的赢家,这时货币面临升值的压力。。。。。。这一过程说明了汇率和出口产品的市场价格有关。[注8]
  
  我国台湾省在经济起飞时汇率改革也相当重要。。。。。。随着“可贸易商品”的比重越来越大,国民经济中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变成“可贸易”的商品。这对本币的相对币值产生了明显的作用。[注9]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阶段:在今后若干年内将出现明显的产品档次升高,在国际市场上会有很多低档产品上升到中档产品。中国非常大,沿海地区产品档次提高后,不一定把低档产品的市场让给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相当一部分生产会转到内地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就是说我们有可能同时出口不同档次的产品,低档产品市场也并没有轻易转让出去。总之,可贸易商品的比重加大,档次提高,可贸易商品与不可贸易商品的比价关系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可能带来本币的升值。我们不能因为转变初期实际均衡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脱节(低汇率),就认为是不符合价值规律了。[注10]
  
  
  
  抄书交代:
  [注1]:copy抄自网页《瑞典学派》:http://x-mwe.nease.net/rdxp.htm
  [注2]:同上,copy抄自网页《瑞典学派》:http://x-mwe.nease.net/rdxp.htm
  [注3]:同上,copy抄自网页《瑞典学派》:http://x-mwe.nease.net/rdxp.htm
  [注4]:同上,copy抄自网页《瑞典学派》:http://x-mwe.nease.net/rdxp.htm
  [注5]:同上,copy抄自网页《瑞典学派》:http://x-mwe.nease.net/rdxp.htm
  [注6]:copy,抄自网页《外汇知识:基本面分析》:http://www.l38.net/zsjbmfx.php
  [注7]:手敲抄自《迈向开放型经济的思维转变》p219,周小川、杨之刚等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注8]:同上,手敲抄自《迈向开放型经济的思维转变》p219,周小川、杨之刚等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注9]:手敲抄自《迈向开放型经济的思维转变》p220,周小川、杨之刚等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注10] 手敲抄自《迈向开放型经济的思维转变》p221,周小川、杨之刚等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6 09:19:00

在我国,从长期看购买力评价汇率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但短期看,确是跟真实的汇率差距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6 10:43:00

好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6 10:43:00

好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6 19:25:00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Parity,简称PPP)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该理论指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一般来讲,这个指标要根据相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考察许多货物才能得出。

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对于美元贬值一半,那么以美元为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减半。可是,这并不表明墨西哥人变穷了。如果以比索为单位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而且进口货物在对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重要(因为这样进口货物的价格将会翻倍),那么货币贬值并不会带来墨西哥人的生活质量的恶化。如果采用购买力平价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一个测量购买力平价的简单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无霸指标。这个指标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使用而闻名于世。《经济学人》杂志将麦当劳的在各国的分店中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进行了比较。如果一个巨无霸在美国的价格是4美元,而在英国是3英镑,那么美元与英镑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3英镑=4美元。假如在这个例子中美元和英镑的汇率是1比1,那么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后的真实汇率将会向购买力平价汇率靠拢。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批评

批评者认为,假定所有国家的价格商品价的相等是错误的。不同国家的人对于同一种商品的估价是不同的。例如一种在甲国是奢侈品的商品,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只是一般日用品。而购买力平价不管这种情况。

汇率表示你的本国货币刻在另一个国家的购买力,而购买力平价汇率跟你能在另一国购买多少东西无关。

多数数据来源都不提供计算购买力平价所用的商品,所以在统计学上具有欺骗性——例如可以通过精心的选择所用的商品获得对某国有利或者不利的结果。

购买力平价与生活水平

即使使用正确的购买力平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只能表明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产出值,而不能直接作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尺度。其它的指标,如住宅和校舍的质量、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污染程度、消费者保护法的力度等等,很难测定,并且未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反映出来。所以即使是用购买力平价调整过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要谨慎使用,因为它只是生活质量的众多标准之一。

例如2002年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40 000美元,购买力平价调整后是27 000美元,美国是27 500 美元,调整后为36 000美元。但是美国的犯罪率比日本高,贫困人口和地区比重比日本大,而日本的人均国土面积比美国小,国民享有的个人自由据称比不上美国。而且生活质量还依赖于主观判断和个人好恶。最后,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并不能表明财产分配是否平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3 23:29:00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是按商品的国际市场价(人民币的国际市场汇价)计算的,但是内销商品是以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来考量的,而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肯定是其在国内购买力的2。5倍以上,这样一来计算出来的中国外贸依存度就达到的惊人的80%以上,而实际上应该只是40%左右,只是世界的平均水平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