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2156 1
2014-01-01
这个知识点我只在复旦华民老师的国际经济学中看到过,经济方程是:e=pai*p/p'(1)。e表示一国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名义汇率,pai为一国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与另一国对应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的比值,p为该国国内物价水平,p'为国外的物价水平。具体的方程推导这里就不展开,只想说说这个模型的一些基本经济含义。

我们还要明确的是决定一国贸易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是实际汇率E,不是名义汇率e。实际汇率E=e*p'/p(2)。很多初学国际经济学的同学可能会把这两者弄混(其实购买力平价就是在实际汇率等于1时的两国名义物价比)。我们再把弱购买力平价公式带入实际汇率的公式,可以得到E=pai(3)。它的经济含义为一国的实际汇率将随着一国贸易部门产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论,根据这个结论可以很好的解释中国目前所面对的国际贸易局面。

中国的贸易产品的生产率近十多年来一直在飞速提升,那么根据上面的公式,必然带动实际汇率的上涨,既货币贬值,于是进一步刺激出口。而这必然会相应的挤占国内商品供给,造成国内的物价上涨。这时,我们若按照老的分析方法,会认为国内的这种物价上涨必然造成我国的贸易逆差。然而实际上国内的物价上涨其实是一种贸易后的结果,不能认为物价上涨必然造成贸易逆差。因为根据公式(3),我们可以发现一国的汇率水平其实只反映贸易双方的劳动生产率,而无任何价格水平的影响。

这个结论很美,因为我们把最不易控制的货币因素剔除出去。然而如同大部分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货币因素,或者说资本流动对一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实际上只可能存在于短期。一国国际收支平衡在长期的目标,其实就是对经常项目跨期平衡的实现。一国短期内的经常项目逆差在长期,只能依靠强有力的支出转换政策,例如货币贬值,对经常项目的改善来实现。若强行依靠吸收国外资本流入来平衡国际收支,其实是在养虎为患,极有可能造成该国经济的全面崩溃。这其实是今天的欧元危机和上世纪的拉美债务危机所给予我们的直接警示。

回到中国的情况上来,我们说了贸易产品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会造成中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国内通胀,但是持续顺差又使得我国面临一定的升值压力。所以其实国内通胀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国货币的升值也是我们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这是不以任何
短期的经济政策为转移的。具体的作用机理是:国内部门生产率提高==〉货币贬值==〉出口扩大和持续顺差==〉国内产出提高和收入提高==〉国内通货膨胀==〉进口扩大==〉国外部门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货币升值==〉顺差消失。这一整个国际贸易循环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国内外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此消彼长,正是弱购买力平价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华民老师的书中没有这么多,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解读,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1 14:41:02
对我蛮有用的,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