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些被拒稿的经验分享,我也想来吐槽一下
《XX经贸探索》杂志(说得够细了,大家可以猜出来)退稿的经历。
这个杂志我总共投过两次(或许应该说
领教过两次),但审稿流程我一直都弄不明白,似乎审稿记录混乱且没有什么章法可言。
- 第一次投《文章A》,历时2个月拒稿。2015年1月至3月下旬,拒稿但一句实质性原因都没给。 由于是第一次写文章投稿,不知道还可以打电话过去问的。
- 第二次投《文章B》,历时接近2个月拒稿,同样不反馈任何意见。2015年10月中投稿《探索》,之后外审给我拖了一个多月,到12月中旬的时候又给退稿,同样还是一句实质性拒稿原因也没有。打电话过去也不说。
---------------------------------------------------------------------------------------------------
这次我想着,还是打个电话问问 到底是什么原因拒稿?。。 电话内容大致如下:
我:请问下这里是不是XX探索编辑部?
她:对,是的。
我:我能否咨询一下一篇文章被拒稿的意见反馈信息?
她:你那个稿子在系统里面显示的信息是怎么写的?
我:上面说“不建议在本刊发表”,然后就没其他的了。
她:嗯嗯嗯,对对对,那就是不建议在本刊发表。嗯...(没等我再开口
)... 好 ...,再见!
没等我说完就挂电话了。。。。 您到底是有多着急,有多少事情需要处理?
[huffy][huffy]。。。
本人胆子小不敢一稿多投,专守你这一家2个月,然后分分钟给拒稿,并且还不反馈任何意见?
到底是太忙了没工夫给投稿者细说呢,还是这个杂志社审稿没有任何可追溯的记录,所以拒稿从来都是这么任性?!
---------------------------------------------------------------------------------------------------
顺便再补充一段信息,第二次投稿的《文章B》原先投过两个杂志:《国际贸易问题》和《财经科学》,
1、《国际贸易问题》是2015年6月中旬投稿的,然后8月底进入外审,9月初被拒。 投稿系统里也是看不到具体意见(显示为“*”)。 然后就打电话给编辑部询问,编辑态度特别好,专门给查看了一下,然后给我详细说:总共两个外审,其中一个建议录用,但另外一个说存在XXX问题,然后不建议录用之类的,最后终审就拒稿了。
2、国贸被拒稿后,我等到9月中旬左右改投《财经科学》,然后1个月没动静就打电话询问了一下(编辑态度很好、很热心),居然遇上奇葩的“撞稿”——编辑原话大致为“我怎么觉得你这篇似乎很眼熟,你是不是之前投过呀?.... 我们正好有一篇要送印的也是这个题目。。”。。。
一听顿感不妙,由于写国贸的最近几年不那么吃香了,也没几个杂志可以投,更重要的是工作量不大,边际创新较为有限,我就只能投《XX经贸探索》了。。。
但领教了两次《探索》的任性拒稿后,本人不得不作出艰难的决定,从今往后把这个杂志彻底拉黑,以后再也不想碰、也不敢碰了。 这杂志有剧毒,再见!!!
其实现在投稿者真是很被动,一稿专投等审稿,但是你时间拖那么久,然而拒稿了一点原因都不给,就随意搪塞一个没有丝毫营养的拒稿原因。。。不知道其他人投这个杂志有没有同样的遭遇,或者投其他杂志的时候有什么类似的遭遇。
纯粹吐槽,逻辑有点混乱,各位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