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769 4
2009-03-02
在风险与成本控制、多元化经营上,两人做法大致相同,杨国强缺少的也许只是应对危机的经验

  理财周报记者 张伟湘/文

  提起碧桂园(02007.HK),人们想到的不只是地产大鳄,还有它诞生的中国首富。如果我们将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与香港首富李嘉诚做个有趣的对比,会发现其实两人在控制公司不同阶段的风险方面,大体判断相差不大,区别只在于细节的拿捏。

  多层架构控制风险

  早在2005年,碧桂园就曾谋划海外上市。那时的碧桂园,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其在2007年上市引起的轰动。

  在香港律师的协助下,碧桂园的原始股东将公司的业务按房地产开发、酒店、物业管理、建筑装修等几大类分别整合到4家离岸公司名下。

  碧桂园的招股资料显示,2006年3月21日,碧桂园的股东们在维尔京群岛注册了伊东、富高公司,3月28日设立了智发、集裕、豪华公司,4月7日又设立恒宙、永柏等4家公司。

  同时,碧桂园的股东们还设立了各自全资拥有的离岸公司,其中杨惠妍的公司是必胜(Concrete Win Limited)、杨贰珠的公司是多美(Automic Group Limited),上述两个公司直至2008年10月底仍出现在联交所披露的碧桂园大股东综合名单中。

  而碧桂园的另外几个大股东,区学铭设立了喜乐公司(Easy Hope Holdings Ltd),张耀垣设立了伟君公司(Highlander Group Limited),上述两家在碧桂园上市前就已把对碧桂园的持股比例下降至5%以下。

  碧桂园的大股东,于是以离岸公司的名义控制上市公司的股权。在这种结构下,大股东的个人全资控股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业务并不重叠,碧桂园的法律和经营风险也不会直接影响到大股东自己的全资公司。

  而从李嘉诚旗下的公司架构看,也采用了类似的多重控股模式。但是,李嘉诚的控股技巧明显比杨国强“高出一筹”:李嘉诚通过名下的信托基金控制长江实业40.2%股权,长江实业再控制和记黄埔49.9%股权,而和记黄埔再持有其他10多个上市公司的股权。

  于是,李嘉诚只需维持金字塔顶端公司的控股权,就可以撬动多达数千亿乃至上万亿港元的资产。 控制成本强化营销

  2007年年底,碧桂园的竞争对手万科(000002.SZ)曾认真解剖过碧桂园。对于万科来说,最感兴趣的无疑是碧桂园连贯了10多年的发展策略。

  早在1995年前后,杨国强建造顺德碧桂园时,就选择了在三、四线城市拿地的策略,之后,在同行们屡次为一线城市中心的地王竞标争得如火如荼时,碧桂园仍然潜心于在三、四线城市拿地。

  杨国强还有一个实践中得出的心得,就是将拿地、设计、施工、装修乃至配套——几乎所有的工序都交由旗下公司负责。这个流程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减税,还可以严格地控制成本。

  2007年碧桂园上市后,还专门启动了ERP系统,在项目管理、财务和采购等多个环节实施管理。2008年,碧桂园又专门在集团内部成立了工程管理部,向省内外项目派出巡检,监督施工标准和进度。

  寒桐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韩世同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说,碧桂园与其他业界巨头相比,也有过人之处,“就是敢于率先降价”。“由于碧桂园的土地成本在整个售楼成本中,只占10%左右,因此碧桂园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售楼。此前,碧桂园已多次采用降价的方式保证现金流。”

  而在香港,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也曾在1998年率先降价抛售楼盘。当年,李嘉诚推出盈翠半岛时,均价远低于竞争对手,创下一天销售1300个单位的香港记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2 19:51:00
成功有其相似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5 17:46:00
我觉得有点牵强,泛泛而谈,有点不着边际.希望楼主可以详细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6 14:24:00
太笼统了,认同上楼的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07:11:00

已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