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005-10-10 08:50:00
发展要均衡,不能两极分化太严重,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3 08:45:00
中国国情—经济体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犹如一个极度贫弱的巨人,近5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全国主要工业品最高年产量仅为:纱44.5万吨,布27.9亿米,原煤6188万吨,发电量60亿千瓦小时;粮食最高年产量也只有1.5亿吨,棉花84.9万吨。此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点。

  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5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0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九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增长速度达8%。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政府一直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专门机构“计划委员会”来规划和制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目标。工厂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产品,农村按照国家计划种植农作物,商业部门按照国家计划进货和销售,所有的品种、数量和价格都由计划部门统一制定。这种体制使中国经济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稳定发展,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其本身的活力和发展的速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中国经济及其发展速度与世界的差异,作出重大决策:对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978年,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重新掌握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自主安排农活和处置农产品,由他们自行决定种什么、种多少;在农产品的经营方面也给予农民更多的选择权,取消统购派购的做法,放开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取消过去众多的限制性政策,允许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开办乡镇企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空前提升。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十五”计划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按照预定计划稳步发展。1996年至2000年实施的“九五”计划获得极大成功,而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十五”计划,绘出了新世纪第一个宏伟蓝图。“十五”期间(2001—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三大国家工程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是中国政府为改变经济发展布局,实现全国资源合理调度的三大战略性工程。利用西部水力、煤炭资源,建设输电通道,将电送往东部城市的“西电东送”工程,总投资达1160亿元,现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从西部起始,铺设一条全长4200公里的管道,穿越九个省、市、自治区,将天然气送往华北及东部城市的“西气东输”工程,总投资3000亿元,到2002年底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一半;“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启动,一期工程总投资1560亿元,到2010年完成后,将首先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实现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4 14:50:00

如果只是一味的搞大,未必有好结果

城市大了,但是人的思想还是“小”

再大也没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